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1,分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奸邪
奸邪
邪正
邪说
无邪
忠邪
琅邪
去邪
邪佞
辟邪
辟邪
官邪
莫邪
闲邪
触邪
《漢語大詞典》:奸邪(姦衺)
见“ 姦邪 ”。
分類:奸邪
《國語辭典》:奸邪  拼音:jiān xié
1.奸诈邪恶的人。《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也作「奸邪」。
2.奸诈邪恶。《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惟李承之见安石双眼多白,谓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乱天下。」也作「奸邪」。
《國語辭典》:奸邪(姦邪)  拼音:jiān xié
1.奸诈邪恶的人。《管子。形势解》:「故奸邪日多,而人主愈蔽。」也作「奸邪」。
2.奸诈邪恶。《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至于奸邪小人,虽恶其害己仇而疾之者,莫不敛衽变色,咨嗟太息,或至于流涕也。」也作「奸邪」。
《漢語大詞典》:邪正
(1).邪恶与正直。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宋 苏轼 《学士院试〈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为《穀梁》者曰: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 清 卢文弨 《注〈颜氏家训〉序》:“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
(2).星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为邪,不偏为正。汉书·天文志:“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伏见蚤晚,谓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为邪。存谓列宿不亏也。亡谓恒星不见。”
《國語辭典》:邪说(邪說)  拼音:xié shuō
不当的言论、异说。《荀子。儒效》:「邪说畏之,众人愧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把那抱别姓,借异种,这样邪说疑我。」
《國語辭典》:无邪(無邪)  拼音:wú xié
没有不正当的思想或行为。《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
《漢語大詞典》:忠邪
忠正与奸邪。 晋 殷仲文 《罪衅解尚书表》:“宜其极法,以判忠邪。”旧唐书·李峤传:“今忠邪既辨,具物惟新,赏罚倘乖,下人安劝?”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哼,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分類:忠正奸邪
《國語辭典》:琅邪  拼音:láng yé
郡名:(1)秦置,在今山东省诸城县。(2)南朝齐置,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也作「琅琊」、「琅琊」。
《高级汉语词典》:去邪  拼音:qù xié
使丧失魅惑力量
分类:去邪
《國語辭典》:邪佞  拼音:xié nìng
奸邪小人。《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
《國語辭典》:辟邪(闢邪)  拼音:pì xié
驳斥邪说、驱除邪恶。《清史稿。卷八四。礼志三》:「帝君主持文运,崇圣辟邪,海内尊奉,与关圣同,允宜列入祀典。」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辟邪以律。」
《國語辭典》:辟邪  拼音:bì xié
1.驱除邪恶。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状似鹿,尾长,而有两角。汉人佩带雕有辟邪兽的饰物以辟邪。《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者)两角〔者〕或为辟邪。」
《國語辭典》:辟邪  拼音:pì xié
偏邪不正。《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也作「僻邪」。
《國語辭典》:官邪  拼音:guān xié
官吏行恶,败坏官声。《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國語辭典》:莫邪  拼音:mò yé
1.人名。干将的妻子。根据神话传说,她为了帮助丈夫铸剑而牺牲性命。
2.古代的宝剑。相传吴王阖庐使干将铸剑,雌剑为莫邪,雄剑为干将。宋。宇文虚中 在金日作三首诗之一:「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奸邪恨最深!」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好比莫邪铦,干将快。」也作「镆铘」、「镆邪」。
《漢語大詞典》:闲邪(閑邪)
防止邪恶。《易·乾》:“闲邪存其诚。” 李鼎祚 集解引 宋衷 曰:“闲,防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缅推伤化之源,克裕闲邪之范。” 明 何景明 《杂器铭》序:“著之铭章,以时观省,所以闲邪也。”
《漢語大詞典》:触邪(觸邪)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 清 方文 《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触邪冠。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清 金义植 《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 触邪冠 ”。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