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邮亭(郵亭)  拼音:yóu tíng
1.古代传递信件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汉书。卷八三。薛宣传》:「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唐。白行简《李娃传》:「生因投刺,谒于邮亭。」
2.邮局所设以办理邮政业务的亭舍。有时为适应需要,在大规模集会场所临时设置,活动结束随即撤除。也称为「临时邮局」。
3.酒楼。清。吴梅〈临江仙。短衣羸马边尘紧〉词:「邮亭呼酒,黄月大如盘。」
《漢語大詞典》:督邮(督郵)
官名。 汉 置,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 唐 以后废。汉书·尹翁归传:“ 延年 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归 ,徙督邮。”后汉书·何敞传:“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 唐 卢纶 《送鲍中丞赴太原》诗:“专幙临都护,分曹制督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督邮:“ 史弼 迁 山阳 太守,其妻 鉅野 薛氏 ,以三互之禁,转拜 平原 相督邮,似督邮官卑而权重。此 渊明 所以有折腰之説。”
《漢語大詞典》:高邮(高郵)
借指 江苏 高邮 王念孙 、 王引之 父子。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漢語大詞典》:邮传(郵傳)
(1).传舍,驿馆。 宋 王禹偁 《商於驿记后序》:“ 吴 、 越 、 江 、 淮 、 荆 、 湘 、 交 、 广 ,郡吏上计,皇华宣风,憧憧往来,皆出是郡,盖半天下矣。故邮传之盛,甲於它州。” 元 周权 《宵征》诗:“野路无邮传,迢迢第几程。”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漕渠过万艘。”
(2).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追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
《國語辭典》:邮传(郵傳)  拼音:yóu chuán
传递书信的地方。《新唐书。卷一六四。崔衍传》:「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宋史。卷二五五。王全斌传》:「并随师雄为乱,邮传不通者月馀。」也称为「邮置」。
《漢語大詞典》:置邮(置郵)
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焦循 正义:“置、邮、传三字,同为传递之称。以其车马传递谓之置邮,谓之驛。其传递行书之舍,亦即谓之置邮,谓之驛。” 唐 杨炯 《〈王子安集〉旧序》:“教之者逾於激电,传之者速於置邮。”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舟檝避潢潦,置邮疾飞驰。”按,古制,置为马递,邮为步递,原有区别,后即混用。
《國語辭典》:邮筒(郵筒)  拼音:yóu tǒng
1.邮局在路旁设立供人投信的筒子。也称为「信筒」。
2.信件、信函。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王浪仙》:「须臾,邮筒到,发封见书,果召赴阙。」
《漢語大詞典》:书邮(書郵)
(1).传送信件的人。语本晋书·殷浩传:“父 羡 ,字 洪乔 ,为 豫章 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餘函,行次 石头 ,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 宋 杨万里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三:“归鸿欲下还飞去,不作书邮有底忙?”
(2).指信札。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七:“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金 元好问 《和白枢判》:“书邮但觉浮沉久,诗卷何缘唱和曾。”
《漢語大詞典》:邮签(郵籖)
见“ 邮籤 ”。
《漢語大詞典》:邮签(郵籤)
亦作“ 邮籖 ”。 驿馆驿船等夜间报时的更筹。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 朱 注:漏筹谓之邮籤。” 清 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士祯代祀南海兼怀梁孝廉佩兰屈处士大均陈处士恭尹》诗:“邮籤虽越一万里,计程七月当来还。” 清 徐葆光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诗之一:“衔纶出区夏,邮籤浩难算。八千 闽 越 路,未见溟程半。” 清 厉鹗 《送舒云亭明府还京》诗之二:“邮籤携尽室,津树引扁舟。”
《漢語大詞典》:邮程(郵程)
驿道,驿路。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曲:“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双龙扶画舫,万马罢邮程。”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诗之一:“ 桐城 宗老鬢如丝,赏我邮程记日词。”泛指旅程。 郁达夫 《卖花声·送外东行》词:“无语算邮程,暗自心惊。”
《漢語大詞典》:邮置(郵置)
(1).驿站。后汉书·郭太传:“又识 张孝仲 芻牧之中,知 范特祖 邮置之役。” 李贤 注:“广雅曰:‘邮,驛也。’《风俗通》曰:‘ 汉 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之间而置之也。’”明史·戚继光传:“边塞逶迤,絶无邮置,使客络绎,日事将迎。”
(2).指邮政设施。 严复 《原强》:“转输、邮置、交通之事……较吾 中国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3).指投递书信的人。 宋 陈傅良 《村居》诗之一:“絶胜倚市看邮置,客至还无菜甲羹。”
(4).邮寄。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 秋帆 接视,则己告迟归书也。验 北京 邮局戳记,辨为前此三日。乃悟校役耽懒,受书后忘为邮置,至近始检出耳。”
《漢語大詞典》:秦邮(秦郵)
今 江苏省 高邮县 的别称。 秦 时于此筑台置邮亭,故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五·扬州府》:“ 高邮 废县,今州治, 秦 高邮亭 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 秦邮 王鼎 ,字 仙湖 。为人慷慨有力,广交游。” 清 曹寅 《和秋谷见寄韵》:“何由嬾酌 秦邮 酒,双擘蛮笺坐 碧山 。”
《漢語大詞典》:传邮(傳郵)
传递,传送。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卷六跋:“至於电气聿兴,风行殆遍,质分乾溼,气薄阴阳,以传邮则万里瞬通,以製用则百方咸备。”
驿站。 唐 谭用之 《秋日圃田送人随计》诗:“僕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鵰鶚弄高秋。” 宋 方岳 《唐律》诗之四:“日月双车轂,乾坤一传邮。”
《漢語大詞典》:山邮(山郵)
(1).山中的驿站。 唐 王维 《送祢郎中》诗:“孤鶯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宋 梅尧臣 《寒食日过荆山》诗:“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 元 柳贯 《后滦水秋风词》诗:“山邮纳客供次舍,土屋迎寒催墐藏。” 明 袁宏道 《暮雨》诗:“山邮听夜雨,梦里滑车轮。”
(2).指驿站提供的交通工具。 唐 张九龄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诗:“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