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3,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59  160  161  162  163  165  166  167  16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朱权(臒仙、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别称 大明奇土 宁王、南昌 献 )
释非幻(无涯 )
玄中猷(复闇 )
释师颐(希古 简庵、佛鉴 朱 )
释本来(西竺 )
僧义金( 张 )
僧如兰(古春 支离 )
僧昌海( 许 )
释了悟(无际、蚕骨 大善知识 )
释空源(不二 )
释道源(福裕 )
释净戒(幻居 惠济禅师 )
释居敬(兰雪 心渊 )
僧明显(雪心 破窗和尚 吴峰 )
谢缙(别称 谢晋 孔昭 葵丘、深翠道人、兰庭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48 【介绍】: 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宁王,国大宁。永乐元年改封南昌。晚年深自韬晦,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著《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神奇秘谱》及戏曲《私奔相如》等。又传奇《荆钗记》,《曲品》谓作者系元柯丹丘,王国维考为权作。卒谥献。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就藩大宁。永乐二年移南昌,正统十三年薨。有采芝吟四卷。 (《名山藏》:王白皙美髯,负气好奇,嗜学博古。自其髫龁时,自称大明奇土,老号臒仙。所论著及于卜筮、修炼、琴弈诸书,手制博山炉及古瓦砚,皆极精致。 《列朝诗集》:王恃靖难功,颇骄恣,多怨望不逊。作日蚀诗云:「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洲。青天俄有星千意点,白昼争看月一弦。蜀鸟乱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无天。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以此诗征之,王之怨望信矣。又作嚷云诗云:「蒸入琴书润,粘来几榻寒。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王每月令人往庐山之巅,囊云以归,结小屋曰云斋,障以帘莫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氲,如在岩洞。余观周宪王有送雪诗。臞仙囊云,宪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话可属对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永。字无涯。非幻其号。信安浮石乡吴氏子。初娠。父梦明果长老肩舆至门。诞之夕复然。因名之曰原僧。信向坚定。初识字。日课金刚经一卷。父以宿因。俾入乌石山。从杰峰愚公为僧。初入门。峰问。何处来。师答云。虚空无向背。峰随指寺钟俾作颂。即口占偈云。百鍊炉中滚出来。虚空元不惹尘埃。如今挂在人头上。撞著洪音遍九垓。时年十二。峰大器之。即令祝发居座下。躬服劳勚弗懈。积久凝滞澌尽。游刃肯綮。所向无碍。遂受印可。永乐丁亥初。太宗文皇帝。有事于长陵。廷臣有言。师精于地理学者。徵至。入对称旨意大加宴赉。即授钦天监五官灵台郎。赐七品服。俾莅其事。事毕。将大用之。师恳求愿复为僧。遂擢僧录司右阐教。住南京碧峰寺。未几。俾住持灵谷寺。恩遇益隆。庚子闰正月二十八日示寂。时朝廷。方于灵谷建大斋。礼官董其事甚严。师独若不经意。其徒怪问之。师笑曰。自家有一大事。甚紧无暇他及。至是沐浴更衣。敷坐榻上。二僧捧纸至前。把笔大书偈云。生死悠悠绝世缘。蒙恩永乐太平年。这回撒手归空去。雪霁云消月正圆。投笔而逝。同官启闻。有命停龛方丈。十又三日。再遣官致祭。颜面如生。茶毗之夕。祥烟弥布。舍利充满。师说法。简易剀切。从而归之者。如水就下。至不可遏。连主大刹。率能兴坠起废。至机锋触发。往往屈其行辈。声闻远迩。亦宗门之巨擘云。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玄中猷法师。别号复闇。杭海昌某氏子。依愚翁长老祝发。研精教义。更知有宗门向上事。其为文。如春花秋月。艳无待饰。清不加寒。笔花之妙。照映今古。假斯文以阐吾道。或以是誉。师如受唾。洪武中。主席于钱唐吴山大乘寺。道风大振。永乐庚子。继主嘉禾东塔寺。寺为汉朱买臣之故宅。宋孝宗。尝龙游于此。屡经兵燹。殿宇倾废。若前住山。沧海深。云谷祥诸公。皆志于兴复不果。师至。怃然有感。遂罄衣囊钵底。及鸣合施者。简材鸠工。薙荆榛。畚瓦砾。始是年。讫于宣德戊申冬。殚精十祀。而百仆俱起。四方缁素。皆视师为景星庆云。望而归之者。不可胜计。师烦之力辞。退居别室。至正统戊午。杭之南山慧因讲寺。久虚其席。诸山佥谓。慧因冠华严之首刹。非硕德不足以当之。唯师其人。辞再四不克。时慧因亦圮。师至。兴废起弊之功。不减在东塔时。况二山俱华严讲寺。夫华严一宗。始于贤首。成于清凉。定于圭峰。皆盛弘于北。传至晋水。则入杭矣。杭而宗华严。大难为力。师两兴巨刹。一振颓宗。晋水而后。槩不多见。孤力独运。良可嘉伟。笔其略为传。以示来者。
释师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师颐,字希古,号简庵,别号佛鉴。姓朱氏,澉川人也。世居槜李,积善累功。明洪武丙辰重九,其母王氏,夜梦梵僧,钵擎一栗,大升许,授之,把玩间,忽爆声若雷,白气腾空,惊寤而生。髫龀读书,聪颖异凡。年十七,从万寿天宇净祝发,净后主临江西华,颐随侍焉。然每参不契,乃走灵隐,扣时庵敷,诘曰:“江西见马祖顶相否?”应声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敷颔之,令居择木寮,屡有启迪,而大疑未彻。尝举赵州狗子语咨其究竟,敷曰:“待冷泉逆流,即向汝道。”自后若穷子求奇珍,不释怀者逾月。一日偶步冷泉亭,睹奔流翻激,豁然自得,即趋白敷曰:“冷泉逆流也。”敷曰: “汝见何来?”颐曰:“千峰势到岳边止,万壑声归海上消。”敷曰:“脱空汉,三十年后落节去也。”颐拂袖飘飘,翛然自远。寻上金陵,礼雪轩成。见其丰裁挺秀,吐气不凡,竟畀以藏钥,义学复深。𠪾岁,庚辰出世杭之崇福,既而退处万寿,卒继敷席。永乐丙戌,以高僧徵修大典,总持释宗,蜚声黼座。书成,碧峰无作行,歆其道,辟居首席。平昔研求古学,精于鉴别,为太宗所知。命乘驿遄征,索古彝器归进所得,赐赉甚厚。丁酉僧录司挹其清誉,檄住中天竺,其寺久废,立视荒烟碎甓间,每欲及时兴复,后以校雠藏典,徵诣北原。历岁,庚子始竣事。辞归,赐佛像、经、玦、衣、币,宠渥有加。适净慈主席虚旷,佥举颐。辛丑冬,寺众迎入,荐绅饯送,若慈云来覆,灵鹫再会。居数载,创建殿宇,高广可该,中塑罗汉神相五百十六。金彩炫然。如来正殿,大栋蠹腐,易以良材,宛若初成。更筑圆通殿,设三大士像,饰三十二应相,列无尽宝镫,皆妙智所发,真诚感格,前后费数千金。施者云集,多乐助之,靡不即相融性,沾教开昏,所谓不动舌根,尽回向菩提者非耶?戊申秋,颇倦送迎,萧然引退,休于寺北万工池右。啜粥默坐,五易星霜。宣德壬子冬十月四日,语众曰:“吾行矣。”沐浴更衣,结趺危坐,书偈云:“须弥一拳,大海一口。海渴山崩,鸟飞兔走。”已而徐励其徒曰:“世相无常,各宜勤修,勿令退失。”众方念佛,寂然而逝。阇维,白烟四布,笼寺林宇,移时始散,所获舍利罗,五色晶明,顶骨、齿牙、数珠不坏,塔于雷峰之阳。年五十有七,腊四十一,杨复为之铭,具见《寺志》。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本来禅师。西竺其号也。生抚州崇仁裴氏。七岁出俗十三谒一峰宁公。付以禅观之法。尝一定七日。偶闻人读清净经。豁然有省。颂云。几年外走丧真魂。今日相逢迥不同。身伴金毛石狮子。回头吞却铁昆崙。似一峰。峰用本色钳锤。痛与锥劄。示以偈曰。青山叠叠雨濛濛。狮子金毛拨不通。我也自知时未至。十回放箭九回空。项峰示寂。师于定中。与峰相见。作转语数十。打破水碗。遂出定而垂泪嘘叹。因往金山。见慈舟济禅师。方得决了。遂嗣焉。舟以深居岩穴。为嘱师奉以周旋越后。宁藩。闻师道迈。以礼三请。师不赴。且欲深隐。宁藩恐竟失师。因进书问道要。师拈方便语示之。藩信受。奉八字师号。以尊显之。从兹道誉遍寰区矣。乃走盱江黎川。隐寿昌禅院。学者踵集。复入闽之杉关。趋赴有加。盖以雷声虽远。闻者自震。虽欲痛晦埋踪。不可得也。众至无所容。主事措置土木。工甫毕。师焚香趺坐。索笔书偈云。这个老乞儿。教化何时了。颠颠倒倒任随流。是圣是凡人不晓。咄来来来去去去。海湛空澄。风清月皎。掷笔泊然就逝。阅世六十八。僧腊五十五。时永乐壬寅十月八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山西太原人。俗姓张。事了空为师。永乐中应诏入京,校雠佛典及三藏法。授官弗就,归故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杭州府富阳人,字古春,号支离。住持天竺寺。永乐初召校经律论三藏。有《支离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古春,富阳人。住持天竺寺。永乐中,召挍镌经律论三藏。有《支离集》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又如兰,字古春,富春人。淹通经论,馀及诗文,所著曰《支离叟集》,忠肃于公弥月时,召戚友为汤饼,会兰至,摩其顶曰:“此儿他日救时宰相也。”后果如其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山西太原人,俗姓许。博涉群经。隐居崛围山。尝刺血书五大部经百三十卷。永乐中应诏赴京,与修《大藏经》。授太原僧纲司都纲。一日更衣趺坐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了悟。号无际。一号蚕骨。安岳人。生莫氏。幼佣于大竹雁平里黄友谅家。能办异他佣。尝有人代为耕牧者。黄异之。妻以义女。相对叠膝。坐如宾客。未尝小涉温煖。与同作语皆佛法。黄益奇之。因结庵使居。以成其志。如时送饮食衣服无阙。一日义女。私送一緉鞋。师讶曰。此何来也。遂引刀碎之。说偈谢主人而去。削发于定远之罗围寺。师事本真长老。本真。为言。幽谷和尚。为当今善知识。即蹑蹻往参。获證心要。因而发通。大著灵异。四方无贤愚。咸归向之。登座说法。天花如雨。尝经巴之刘何乡。乡人礼之。师说偈曰。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所言罔弗获验。自是从者日众。所至腾沸。或以妖妄惑众。拘于按察狱中。昼则端坐。夜则出募钱。修狱坏屋。至今狱无鼠虱蚊蚋。师居安岳四十馀年。永乐中。召诣京师。命为宗主登坛说戒。赐号大善知识。后居南京牛首寺。一日集众说偈。我我元无我。光明圆陀陀。荡荡任纵横。处处无拘锁。端坐而化。赐祭给传。还葬木门。所著语录一卷。行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空源,字不二,广安人。明永乐中游蜀,至安居乡,闻铁炉山为陈希夷修炼之所,赏其幽秀,遂结草庵。寒暑一衲,静居数十年,足不出户。圆聪闵其独处无伴,遣弟子明愈侍之,因得不二之传,始改庵为龙兴寺,聚徒说法,缁锡渐盛。嘉靖时,县令胡国源,经其地,建坊表之,遗迹犹存。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道源,字福裕,毗明人。明永乐初,居大德寺,研穷全藏,间习文蓻,尤工书法。尝以金银泥粉写《华严经》一部,贮以铜匣,供之五华寺。明末兵燹,寺僧惧其残毁,以铜匣沈之昆明湖中。每于夕月宵露,数见异光,浮生水面。清总督范承勋闻之,疑有宝物,令人汨取,乃得铜匣,而失其盖。口有蜗螺,数万盘绕,护持经卷,故有浸润而无漂没。至嘉庆辛酉,渔人网得其盖,献之巡抚,其上镌有道源篆文。乃叹其精愫弥纶,感通灵妙,书经功德之不可思议,如此复藏大德寺。清之末叶,新说盛行,大德寺改为学校。铜匣入图书馆,其经犹存二卷,馀则不知遗自何时,可叹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又净戒定岩者,亦字幻居,吴兴人。年十一出家,后至金陵,值觉源昙住天界,命居维那,胁不暖席。一日昙举桶箍语问之,拟议未即荅,昙厉声曰: “早迟八刻了也。”言下大悟。复游东南,名流加敬。洪武丙子,授左觉义,兼住鸡呜。永乐初,敕居灵谷,迁右阐教。永乐戊戌六月二日亭午,起坐索笔,书偈而逝。火后有顶骨牙齿数珠不坏,事闻,遣官致祭,宣德四年追谥“惠济禅师”。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和尚职知客。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法师。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一十三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垂十馀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明显,明初江苏常州天宁寺僧。字雪心,号破窗和尚,俗姓陈,隽李(今浙江省嘉兴市)人。一作俗名吴峰,海宁董山(今浙江省海宁县)人。幼年出家于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定光院,中年后,离寺养母,不详所终。钱谦益论明显“所为诗,往往不忘玄境”。王寅极推崇明显之诗,说是“古来诗僧,亦未有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晋。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孔昭,号葵丘,又自号深翠道人。工画山水,尝自戏为谢叠山6性耿介,里人疾之。以绘工起贡京师,侨居金陵二十余年,以目眚放归。有《兰亭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一名晋,字孔昭,号葵丘,吴人,有《兰庭集》。
兰庭集
晋,字孔昭,吴县人。工山水,尝自戏称为谢叠山,其名明诗综作晋,而集末赠盛启东一首乃自题葵丘谢缙,又附见沈大本诗一首题作寄谢一缙,殆一人而两名者耶。
明诗纪事·乙签·卷六
缙一作晋,字孔昭,吴人。自号兰庭生,亦号深翠道人。有《兰庭集》。 (《姑苏志》:谢晋号葵丘,工画山水,重叠烂熳,千幅不同。寻丈之间,不日而就。亦能诗。 《无声诗史》:孔昭善山水,得其窅渺深意,而构体落势,态各不同,又善诗。 田按:孔昭画流传甚少,诗特蕴藉,在宋人中似陆游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