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460,分298页显示  上一页  279  280  281  282  283  285  286  287  28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本源(兀庵 )
释本照(彻也 天谷 )
释本立(道生 )
释果法(名则 徐 )
释正脉(憨懒头陀、笠庵 )
释正通( 苏 )
释法乘(洞闻 雪柏 李 )
释法智(破门 )
释洪舒(印文 )
释济乘(绎章 栗庵 章 )
释海印(端章 葆光 张 )
释海岳(菌人 中州 )
释海遐(介旭 )
释清恒(巨超 借庵 陈 )
释清镕(冶开 许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本源,字兀庵,湖州人。
清诗别裁集
字兀庵,浙江湖州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本照,字彻也,号天谷,兴化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本立,字道生,遂宁熊氏子,十岁出家,受具宝光圆公,亲侍有年。尝事游参,远谒海岩,结茆匡庐,南礼普陀,北叩清凉,足迹半天下。及回蜀,初栖成都大慈寺,后主宝光。癸卯冬,以席畀兴。甲辰春三月七日即示寂。然寺僧以付托得人,卒攘外患,至今念之。兴居数稔,更新造舍利石塔。初宝光旧有舍利塔,即《神州塔寺录》所载宝光塔者,肇自周灵王四十一年,即西域阿育王之四十三年,育王以所得舍利,造八万四千塔,其在震旦者十有九,宝光其一也。唐僖宗幸蜀,寺中忽放异光,掘出石函,得如来舍利十有三,莹彻明洞,不可方物,遂建浮图,号曰“宝光”。今清福真修大师,远渡重洋,求佛胜迹,径暹罗,出缅甸,底印度。印度者,古天竺国也。复进千馀里,拜楞伽山,见唐玄奘旧所经行处,还至锡兰都城,会梵僧达摩波罗,方重修佛塔。塔藏佛骨舍利百馀颗,清福虔诚祈请,至再至三,乞得十之一以归。又得玉佛六尊,及贝叶经若干秩,皆别有记载。清福既以舍利三、玉佛二,供奉宝光。兴乃增修一塔,与古塔双标并峙,后先辉映,其功德皆不可思议。戊申秋,传法静照,退隐古寺。其时古寺亦重焕殿宇,兴力居多。生平勇于为善,惟力是视,不敢自逸,积劳忘躯。癸丑冬示疾,甲寅三月十七日寂于古寺,塔之寺西。宝光徒众,念其勤劳,议迎衣钵建塔,以示观感。岭南张元钰为之记,尝寄钰诗一百四首,盖仿寒山,随意吟咏,以见道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果法,字名则。姓徐氏,赣人也。幼罹寇乱,转徙衡中,依太和慧明出家,精持律仪,谨言慎行,目不邪视,务力勤啬,刻意苦行,辛劬三十年,重葺殿堂,式廓旧模。视法初来时,院宇颓敝,香厨无一日之积,不啻倍蓰。后因碧岩开西禅丛席,且欲捐其田租百石以助胜缘。再传弟子清和澄,禀承懿范,赞襄尤多,时出馀赀修道设亭,以利行者。西禅之捐,卒成其手。

人物简介

简介
云南诗僧,号憨懒头陀、笠庵,有《南旋诗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正通者,姓苏氏,曲阳石门村人。九岁于城南王固寺出家,年三十始至京师,受具于西域寺,后住黄山八会寺。平居专修净土,晨昏鱼磬,琅琅远闻,人多化之。尝居蔚州,劝人念佛。缁素士女,相率归㐆,度人无算,所著有《莲宗宝鉴摘要》三卷,蔚之信善竞相资助,为之锓版,今其书流传尤广,以其词旨简明,易于诱导,后寂于蔚县老山寺云。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法乘,字洞闻,号雪柏,吴江人,本姓李。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法智,字破门,维扬人,莫详其族姓。初来衡山,结茅下火场,庵名石浪。工草书,亦有诗名。与枢巡彭禹峰友善,或云法智,初习若行,沈于厨饪。尝以铁钳画其门,扉效怀素体。岁月浸淫,扉为之破,书法遂入妙品。时人因号曰“破门”。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洪舒,字印文,楚雄杨氏子。年十八投法光剃度,住鸡足石钟后阁,禁足笃诵弥陀。七十馀年,未尝一日间。重建教义阁,从者数百人。年九十而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济乘,字绎章,号栗庵,吴江人,本姓章。主海云庵。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海印,字端章,号葆光。姓张氏,德人也。父性纯,母氏陈,生甫一周即失所恃,育于外祖母家。年十七丧父,乃有空门之志。丁丑就开元云齐阁出家,礼道岸为师,己卯受戒于鼓山为公。自是奋励参究,凡宗门硕德,莫不愿入其门,未几,叩雪峰道余,机谭心契,最垂珍赏。甲申,道余示疾,召印至山,属以衣拂,遂继厥席。是时道余方寂,院宇零落,景物凄清,印坚忍艰苦,赖以不堕。尝参“无梦无想,主人在何处”一句,久无所入。一夕经行,次闻风撼林树,声觉心身庆快,口占偈云:“一夜金风飘岭上,萧萧木叶尽凋残。彻悟未生真面目,不将药汞认金丹。”前日疑情,一时涣释。甲寅丁巳之间,三居法座,行證昭孚。晚岁,殚精著述,撰《心镜合明》四卷,融会易理,发明教典,为引儒入释之径。时年已八十矣,预知时至,自作塔铭,语录有《云阁法语》及《戴云法语》,诗则有《愧轩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海岳,字菌人,号中州,凡徒人。
清诗别裁集
字中州,江南镇江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海遐,字介旭,宜兴人。
清诗别裁集
字介旭,江南宜兴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清恒,字巨超,号借庵,桐乡人,本姓陆。主焦山定慧寺。有《借庵诗钞》。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释清恒,字巨超,别号借庵。姓陈氏,海宁人也。幼而聪秀,受读塾中,风致楚楚,便异群儿,稍解文义,探求玄理,妙契禅机,即厌世味。受具后得法于焦山澄洮,继席定慧,诵课之馀,辄肄及诗古文辞,涵泳心性。仪徵阮文达公元、丹徒王徵君豫相与莫逆,往还酬唱,时有所作,多见传咏。因之士大夫皆乐与之游。然性甘澹泊,虽境极清苦,耐寒忍饥,贫衲乞请,绝口不言,有《借庵诗草》行世,塔于五州山。
释清镕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清镕,字冶开。姓许氏,江都人。生含素性,不食莙膻。年十一出家,初习经偈,了明词义,气宇洒落。其师祖莲庵知非凡器,遇之独厚。镕亦感其恩德,情谊恳至。后结茅终南,一夕定中,若有告者曰:“尔莲祖惫矣。”惊𧦝而省,贸然下山,行四十八日,始达维扬。入寺,其旧侣谓之曰:“汝归耶?师祖疾亟日,夜呼汝名也。”其时有先开行者,后开三日乃至,问:“何行之速,中途胡不遇?”开亦惘然,莫识所以。但觉闻神语,即发脚专志觐莲,念念不舍。虽行四十馀日,犹旦暮耳。莲见镕还甚喜,而病寻愈。镕少时诣常之天宁,信宿而去。踰岁再至,入禅堂有悟,庵留五载。欲切参究,不滞声闻,飘然远举,汛览名山。年三十八,复来天宁。再易寒暑,遂继主席。自是造殿修塔,应念而成,勤劬九秋,因病告退。而皈依日众,随意宣示,一切平等,终日无倦。后住杭之灵隐,特起大殿,使人敬仰。复于上海玉佛寺,创念佛堂,以弘莲化。会时事改革,学风披靡,屡攘寺产,以辟校舍。常州天宁,昔号完富,尤为人所窥伺。乃善意所孚,鸮声丕变,卒保无事。神之佑也,镕之诚也。己未,北方苦潦。开沿涂托钵,筹訾济赈,全活无算。明年苦旱,开复募金,一再济之,劳不告疲。人或劳之,则曰: “此本分事,何足道。”以壬戌十一月二十日示寂,年七十一,腊六十。弟子显澈,裒其事实年谱,庄蕴宽为之传,文諠斐然,见重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