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460,分298页显示  上一页  292  293  294  295  296  29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常析(五空 刘 )
邱景章(端甫 苏斋生 )
丘树甲(崧甫 )
释宗兴(世昌 富蓄 )
丘复( 果园、菏公 荷生 )
释华山(云泉 陈 )
释慈寿(松华 幻栖 )
释日照(信林 孙 )
释机溥(志西 月呆 刘 )
蔡哲夫( 守、有守 成城 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 )
释定持( 金藏 )
丘翊华(海山 潜庐 )
释巨赞( 楚桐、巨赞 琴朴 传成 )
邱清泉(雨庵 )
邱及( 英杰 仲推 南离子 )
释常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常析,字五空。姓刘氏,衡阳人。赋性诫悫,本分自持,取予之严,甚于一介。衡俗八月,男女相率朝岳,三五七步,手持香灶,拜于道左,劝孝歌词,高唱入云,响应山谷,远近化之。析于光绪七年,欲报叩劳,积诚三载,遇果月师,赠以《法宝坛经》、《佛祖心要》及净土文,读之敬喜交并,乃诣罗汉寺求静田开示,示以念佛法门,拳学服膺,十四年,始受具于南岳祝圣。精进毗尼,兼穷性相,诵《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句,知本来无物无相,须自性妙明心中所见,一切境即见自心如来。看《法华经》知此中开权显实,深固幽远,无人能到。读《地藏经》至“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知住相布施有为功用,凡所作一切功德,迥施法界众生,不作所施,不作所受,不求果报,三轮体空,福无比量。自是目涉诸经,皆有启悟。居来阳金钱山一载,究竟念佛,不与人言,坐禅左右,不问名字。十八年壬辰,归衡职西禅寺监院,时主座普明,方事兴造,除莱缉宇,因基成殿,自禅堂、法堂至于厨库,一砖一瓦,一木一石,筹运所需,丝豪无苟,佥曰:“非析相助,无以语此。”故昔年寺租才五十石,既赡工食,反增旧额,至三百馀石,此可概见也。已而求静,退处小庵,取藏中诸祖语录,切近日用者,节其大要,编入课本,以为规式,行住坐卧,字字指心,句句是佛。清晨合掌,名佛千声,迄于昏暮,精神罔懈,或礼《净土忏》,或诵《楞严咒》,回向三归。数十年中,无或稍间。庚申秋,北至燕都,居法源寺,主僧道阶旧与同参,仰其清操,付以管钥,勤劳三载,举千日水陆,开无遮大会,功果圆成,更弘戒法,新徒四百,聚食万指,庶务殷繁,而析以积叩示恙,至壬戌正月四日说偈别众,偈曰: “本来无有种,无种亦无生。不出亦不入,当生生不生。本来无有念,无念亦无生。不变亦不动,当念念不生。”又曰:“念本无念,弥陀全见。圆圆明明,不动不变。”阇维,舍利莹然大者如豆,小者如粟,将归塔衡阳云。

人物简介

维基
邱景章(1872年—1920年),字端甫,号苏斋生,安徽全椒县人,晚清进士,学者。邱景章世居城内金家巷。其父母早丧,16岁入选廪生,18岁乡试中举,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殿试居三甲第五十名,试署湖南嘉禾、宁乡、清泉知县,后实任邵阳知县、宝庆知府。民国元年(1912年)春,安徽都督柏文蔚聘其为政治顾问,因故未能成行。同年出任全椒县首届参议会议长、全椒中学校长。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丘树甲(1873~1900),字崧甫,苗栗县铜锣湾人。为丘逢甲三弟。兄弟皆受教于父亲丘龙章,不但读书互相砥砺,母丧后更彼此扶持,昆仲感情甚笃。丘逢甲尝赋诗称崧甫「三岁识四声,七岁能文章。十三冠童军,英声震文场。」(〈题崧甫弟遗像〉),可见其属早慧之才。丘树甲于光绪年间补博士弟子员,文章曾受知于唐景崧与刘铭传,故唐景崧特命其随兄丘逢甲入台南府署读书。甲午战起,奉檄办理全台义军营务处。内渡后,返嘉应州镇平原籍定居,并由广东巡抚许振袆奏准为海阳县学廪生。光绪二十三年 (1897)往来于潮、嘉之间,兼事农商,以所得资助丘逢甲办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与丘逢甲共同筹画岭东同文学堂事宜。翌年春,原拟与逢甲同赴南洋群岛筹募学堂款项,未能成行,是年因病过世,得年二十七。〖参考张胜彦《台中县志‧人物志》,台中县政府,1989年9月;邱炜萱〈挥麈拾遗〉,《岭海云日楼诗钞》,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其诗作目前仅得见以下数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宗兴,字世昌。姓张氏,崇庆人也。父万锜,有隐德。母郑氏,梦抚松枝而生。兴赋有殊性,髫年秀发。幼礼上光严寺心维薙度,初习课诵,即问其师曰:“出家如此,还有事否?”心维大异之。年二十四,始受具于宝光慈心。上光严寺者,亦称上古寺,禅林虽启,毗尼无闻。及兴得戒归,一方观感,始重律仪,更励苦行,不惮勤瘁,经营缔造,寺貌聿新。旧有《龙藏》,岁久蠹蚀,颇多残缺,兴为之写补,凡数十百卷,累时经岁,几易寒暑乃告完备。及登主席,百废具举,规制弘大,无异丛林,达士名流,咸与亲近。已而发志南游,参访名宿,光绪癸卯冬归。所證益深,宝光本立驰函相促,即付以法,畀之重任。先是,宝光古刹建自唐时,垂数千年,号为富蓄,人多觊觎。清之季世,新学流行,夺寺设校,所在告控,本立处此,难于应付,知兴精敏彊干,善解方便,必能操纵裕如,兼品德清高,众所推敬。故继席之后,外侮不侵,寺中资积,赖以无损。
丘复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丘复(1874-1950年),原名馥,字果园,别号荷生,又字菏公。念庐,其居室也。福建龙岩上杭县人,生性聪颖好学,岁赴省试,考中举人。他从事教育的同时,潜心著述,著有《念庐诗稿》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华山,字云泉。姓陈氏,乐清人也。生有奇资,气宇清峻。十岁出家于双狮山净济寺,礼允参度为沙弥。初习教乘,敏慧天钟。光绪十一年,听大海讲《弥陀疏钞》,辄能依所闻义,对众敷演。时年近志学,人多惊叹。后得戒于明因寺宝祥。遂游学明州广利寺,从晓柔妙智二师习天台,于弘纲要旨,了然解悟。梵呗之暇,兼嗜文学,吟咏山水,自适性情,尤善绘事。中岁遍游名胜,历蹑讲筵,所至之域,靡然从风。道誉日隆,顾操行刻厉,不欲以辩慧自见。尝闭关于净济寺,忽焉三载。又结茅天台深处,不入尘市者几易寒暑。三十二年春,讲《妙法华经》于台南五峰流庆寺。已而言旋东瓯,复奄关于法华寺。会世变方棘,学风日坏,僧纲不振。州县竞立新学,往往假佛寺为校,提僧产充之,而缁林骚然。始谋自保山方,厌弃牙慧。研穷玄理,博极中外。哲学群书,宗教典籍,天文格致,唯物唯心诸学说,靡弗贯通,会彼万殊,融入佛乘。故发论铮铮,群相折服,始得请于学部,行省自设僧学,立佛教会。前所侵借,率多归返,山启之也。宣统二年春,讲经于灵隐。未几,为谛闲要任佛学编辑,而浙西当湖宝塔寺本山提倡净宗者,又请讲《弥陀疏钞》,法雨缤纷,席不暇暖。后因兴复乡寺,重修白鹤,改为丛林。不数年,果于荒烟中,化为宝坊。佛光道声,与东南诸名刹相晖映。而山竟超然善去,功修俱圆。盖寂于戊午九月二十日也。著有《卐云诗稿》一卷,为当代词家所称赏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慈寿,字松华,号幻栖,汉阳黄氏子。九岁于江夏龙池堂礼福善披剃,初学瑜伽,见日落时便凄然泪下。十五闻雷声得念佛法门。光绪三十年,受具戒于黄州安国寺慧明,始事游参。尝于真寂寺耆旧堂有宏上人问不去不来时䛡,疑情如窒,忽闻墙外人声,豁然有省。遂述偈云:“十年参叩事更奇,无端平地忽生疑。一声打破疑团后,万妙千玄总自欺。”即阅《宗镜序》“真源湛寂,性(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云云,似有證据焉。
释日照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日照,字信林,姓孙氏。生而颖异,托迹桑门。年十二,依福善庵谷山薙染,内外经典,锐志研求。光绪二十年,受具于金陵宝华浩净,律学精勤,威仪无忒。旋于焦山讲筵,谛听真义,金山宗匠,参叩玄旨。由是教观双明,禅心独印。复闻通智法师讲《楞严》于维扬万寿寺,径往相依,止息十年。忽生惺悟,刺指书《华严经》八十一卷,《法华经》七卷,血痕犹在,悲愿益深。更礼阿育王释迦舍利,然指两度,信心泼泼,了无恸苦。尝慨念祖庭,栋屋颓败,力任修建,焕然改观。寻徇众请,主席扬州福缘八载,辛勤重造山门、河堤、禅堂、经楼、净室、廊庑七十馀间,将次落成,忽遇狂飙,楼阁倾覆,忿不欲生,赴水几没,以救得苏。复感檀助,劬劳三载,卒复旧模。以辛酉九月三日示寂,春秋四十有八,僧腊三十有六。照戒行森严,生平无倦,《楞严》十卷,晨夕讽诵,寒暑罔间,于禅教莲宗,皆得其奥,念佛利生,望人甚深,开导法化,如瓶泻水,倾心造福,财不私蓄,尤为僧所难云。
释机溥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机溥,字志西,号月呆。姓刘氏,乐清人也。母卢氏,感白衣种授子,于怀而孕,既举,常默默如入定僧。才及龇龄随母礼佛,见僧即拜。年十二,游龙门寺,闻邻舍僧诵《弥陀经》,能默记终篇,不遗一字,心有感发,屡欲轶俗。年二十,始从式公薙度,受具戒于大邑明因寺永智,习演教乘,渐得省解。彦恢胜者,永智弟子也。见溥诚笃,付以法衣,及归适龙门山寺。妙能法师方开莲杜,因与斯会,专修净业,道风益著。缁素皈衣,不胜指数。光绪纪元创建净济寺,于郭路双狮山麓。莲会再启,鱼梵之声,六时不绝。内外肃然,不减林东规度。十一年春,延大海法师入寺,崇专讲席,提倡净土宗旨。丁亥三月,应太邑绅耆之请,主明因丈席,频岁宏戒传经,声德远施。莘莘衲子,望风而至。溥性简质,貌度冲和,言语率真,诚心爱物,生平戒律精严,功行超卓。虽事繁形疲,必晚息早起,禅诵不辍,午则随众作苦,载笠荷锄从事蔬圃。有栖贤、百丈遗风。晚岁体气康强,顶骨隆起,色如渥赭,状类肉髻。盖年已七十矣,童颜鹤鬓,目光炯炯,能睹小字藏经。居恒持诵《大悲神咒》甚虔,灵应甚著,凡有祈祷,俱获痊安。宣统二年,寿已八十,为弘戒法,得尸罗弟子,百廿三人,洽符远公莲社之数,故卐莲有“一百廿三人入社,往生都在藕花中”之句。盖由往昔倡导,两寺莲社,功深果熟,故致此兆。溥后五年,果有往生净土之徵,寂前一夕,自谓定中见白衣大士,满身璎珞,乘百宝船大如山,凌空来迎,遂得西向念佛而去。塔于寺左,凤冈之阳。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蔡哲夫(1879-1941),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号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斋堂为茶丘、寒庐、有奇堂、味雪庵、砖镜斋、二条一廛、寒琼水榭、茶四妙亭。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王秋湄、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释定持法师,俗姓陈,名金藏,广东省南澳县人。民国十年(一九二二年)辛酉岁十二月初五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澳岛澳前乡盐埋尾渔家,是岛上唯一武进士、清代乾隆年间陈定举之后裔。
丘翊华 朝代:近现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丘翊华,字海山,号潜庐,福建上杭人。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原姓潘,名楚桐,字琴朴,东外贯庄人。民国十三年考入江阴师范,后又考入上海大厦大学,曾任金童小学校长,后出家杭州灵隐寺,法名传成,后改名巨赞,先后在金陵、重庆、厦门等地佛学院学习、任教,任广西、桂林月牙山寺主持。

人物简介

维基百科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1949年1月10日),学名青钱,字雨庵,生于浙江省温州永嘉县蒲洲乡,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第二期、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毕业;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抗战期间曾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与第五军军长,参与昆崙关战役与滇西缅北战役。抗战胜利后参与国共内战,为第二兵团司令,参与淮海战役(徐蚌会战)。此外,邱清泉亦是文武全能的诗人将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邱及1910-1984,广东揭阳人。原名英杰,字仲推,号南离子。幼年家贫,12岁才入乡墩读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先后在上海昌明艺专、上海美专就读。193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3年回揭阳,在中学任教。同年加入左联。1936年赴暹罗。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暹罗孔敬府华侨学校校长、曼谷中华中学教员、真话报社社长、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49年回国。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联络部华侨组组长,国家侨委司长,全国侨联第一、二届常委,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学院一副院长、顾问。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古诗词《红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