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2—1171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龟龄,号梅溪。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一。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卒谥忠文。有《梅溪集》等。
全宋诗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初添差绍兴府佥判,三十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三十一年,迁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孝宗即位,除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改兼侍讲、侍御史。隆兴二年(一一六四),知饶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谥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议等五十四卷。事见本集附录《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王十朋诗,以明正统刘谦刊《梅溪先生文集》(即《四部丛刊》影印本)为底本,此本刊印粗陋,但后来各刊本均出此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参校清雍正唐传鉎重编《宋王忠文公全集》五十卷本(简称雍正本)和光绪重刊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十朋(1112~1171) 宋代诗文家、学者。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人。家境清寒,初在家梅溪聚徒讲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历官绍兴府佥判、侍讲、侍御史,后出知夔州、湖州。1171年被授予太子詹事,因病力辞,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忠文。有《梅溪集》及《杜陵诗史》《东坡诗集注》等。赴任夔州和转任湖州途中曾两度游武昌、江夏,观南楼,登黄鹤楼,作五绝《黄鹤楼》、五古《一览亭》、七绝《登压云亭》、七律《南楼》等。
全宋文·卷四六一四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资性敏悟,强记览,素有文行。绍兴二十七年以进士第一及第,授绍兴府签判。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轮对,上言朝政弊端数事,陈御边之策。迁大宗正丞,奉祠。孝宗即位,起知严州,召为司封员外郎,累迁国子司业。隆兴初,除起居舍人,升侍讲,改侍御史。张浚两淮之师失利,主和者横议蜂起,十朋自以先前力主起用张浚,故而上章待罪。出知饶州,历知夔、湖、泉州。召除太子詹事。乾道七年七月卒,年六十。后谥「忠文」。十朋立朝刚直,历官多有政声。为文崇尚理致,不务浮靡虚丽之辞,著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其《尚书》、《春秋》、《论语》、《孟子》讲义,尚未成书。事见汪应辰《有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梅溪先生后集》附录),《宋史》卷三八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中行。宋建昌军南丰人。符授子。徽宗政和间进士。知成都府,有政绩。迁江西转运使,奏请减月俸虚额五分。后以言事夺职,安置南雍州。尝识虞允文于常僚中,世以为知人。有《猥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2—1177 【介绍】: 宋江州湖口人,字敏中。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孝宗隆兴元年知建阳县,以邑人陈洙、游酢、陈师锡皆有学行可师,立三贤祠祀之,以风励后学。擢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国子祭酒,官终秘阁修撰、湖南转运副使。
全宋诗
萧之敏(一一一二~一一七七),字敏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固子。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二十年,知归州秭归县,二十七年,调建康府观察推官。孝宗隆兴间知建宁府建阳县。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监察御史。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出提点江东刑狱。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迁国子祭酒。三年,提点浙西刑狱,除湖南转运副使。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见《周文忠集》卷三三《秘阁修撰湖南转运使萧公之敏墓志铭》。今录诗四首。
林师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3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箕仲。林豫子。少举进士。累迁兵部员外郎,知建昌军。丞相赵鼎力荐之,授广东转运判官,累迁浙东提点刑狱。山阴为畿内,贵人多肆豪夺,师说一绳以法。以忤权贵,力请祠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程敦厚,字子山,眉山(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民国《眉山县志》卷七)。历官校书郎、起居舍人兼侍讲、中书舍人。谄附秦桧、桧卒落职。事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一之一六、职官七○之二七、三九、选举二○之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今录诗十六首。
全宋文·卷四二八五
程敦厚,字子山,世称金华先生,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子。绍兴五年赐同进士出身。十一年以上书赞秦桧和议除校书郎,十二年为礼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又以忤秦桧,黜知安远县,调彭州通判,奉祠,移靖州居住。二十六年官左朝奉郎、充夔州路安抚司参议官,未几卒。敦厚为人凶险谄佞,为世所鄙。著有《义林》一卷、《韩柳意释馀》(存)、《金华文集》、《外制集》。见史尧弼《程右史哀词》(《莲峰集》卷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一四六、一四八、一七四,《南宋馆阁录》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舒清国(?~一一五三),字伯原,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清嘉庆《西安县志》卷二六),调秀州士曹参军,召为太学录。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校书郎(《南宋馆阁录》卷八)。四年,以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四)。起知道州。二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六四)。事见《相浙名贤录》卷二二。
全宋文·卷三八二九
舒清国(?——一一五三),字伯原,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一说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政和八年进士。建炎初为秀州士曹参军、太学录。绍兴间,又以礼部员外郎兼秘书省著作佐郎,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进直龙图阁,知道州,二十三年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九、七四,《两浙名贤录》卷二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人,字公式。边裕次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中历户、吏部侍郎,直学士院。尝使金,闻欲攻蜀,乃歌《蜀道难》以讽之,金为之罢役。官至吏部尚书,封同安县开国侯。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三八二八
边知白(一○八五——一一四九),字公式,应天府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曾祖珣官姑苏,乐其风土,遂世为吴人。登宣和六年进士。绍兴中,历官户部员外郎,将作监,户、吏二部侍郎,直学士院。绍兴十八年,为言者论列,以左朝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次年卒,年六十五,赠徽猷阁待制。见《吴郡志》卷二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三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作肃,字恭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监察御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三年,守尚书左司员外郎(同上书卷六九)。历知常州、吉州、镇江府,三十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同上书卷一八五)。三十二年,改知湖州。事见民国《吴县志》卷六五。
全宋文·卷四○一三
郑伯肃,字恭老,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绛子。宣和三年进士,绍兴五年知常州,历吉州、湖州,均有惠政。见《吴中人物志》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
全宋文·卷三五○六
郑作肃,字恭老,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绛子。宣和三年进士。为镇江府学官。建炎间通判临安府。绍兴中历监察御史、太府少卿、太常少卿,出知常州、吉州、湖州,均有惠政。为程俱门人。见《吴中人物志》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一、六六之七七、刑法二之一○一,及其所作《北山集后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3—1186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应求。高宗绍兴八年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因不附秦桧,被置闲职。桧死,召为校书郎。任普安郡王府教授。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出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四年,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以用人为己任,奖廉退,抑奔竞。凡所奏请,都关治乱安危大事。六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以少保、魏国公致仕。谥正献。有文集。
全宋诗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二十六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三十一年,权兵部侍郎。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复召,又为钱端礼所忌,出知漳州,改建宁府。三年,召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与虞允文不协,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领祠禄。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年,起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九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正献。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事见《晦庵集》卷九六《正献陈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二三《正献陈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三有传。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六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除权兵部侍郎。孝宗立,迁中书舍人。隆兴初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所忌,以宝文阁待制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知建康府,授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四年,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迁左仆射。六年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淳熙六年,判建康府兼江东安抚。十年致仕,封魏国公。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献。有集二十卷。见杨万里《正献陈公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三),《宋史》卷三八三《陈俊卿传》。
僧智融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4—1193 【介绍】: 宋僧。世居开封,俗姓邢,名澄世,号草庵、老牛。善诗工画,以医入仕。南渡后,徙家临安万松岭,官至成和郎。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灵隐寺。相传作二奇鬼于壁,能驱蛇。又画龙祷旱辄灵。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智融。俗姓邢。初名澄。世居京师。以医入仕。南渡居临安万松岭。号草庵。邢郎中官。至成和。郎出入禁延。赏赉殊渥。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入灵隐寺。诸公贵人。挽之不可。于以去尘俗弗远。肆游诸方。径山匡庐。经行殆遍。闻雪窦之胜。遂投迹为终焉计。深坐一室。土木形骸。泊然如偶人。或曳杖以出。有欲相随。则谢遣之。山中幽僻胜绝之地。意行独坐。或至移𠷳。人莫窥其际。善画。而绝不以与人。山深多蛇。忽作二奇鬼于壁。一吹火向空。一跃蛇而掣其尾。蛇患遂除。而时有火警。又于火端。作土枭之声。为之革。尝画龙首半体祷旱。辄应。颇近灵怪。师亦不以自矜也。或问画。次及人物。师曰。老不复能作。盖目昏不能下两笔也。曰。两笔。岂非阿堵中耶。师曰。此虽古语近之而非也。吾所云两笔者。盖欲作人物。须先画目之上睑。此两笔如人意。则馀皆随笔而成。精神遂足。所以难也。或加以势利。则避之愈深。意苟相契。亦辄与不吝。楼攻愧。求之久不与。催以古风。有曰。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作诗不多语字。画亦无俗韵。初自言。若得为僧。三十秋瞑目。无言万事休。绍熙四年五月卒。寿八十。僧腊如师言。尤好作牛。自号老牛智融云。 明河曰。旨哉。融牛之论画也。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智融,姓邢氏,名澄,世居汴京。以医入仕,南渡居临安万松岭,号草庵邢郎中。官至成和郎,出入禁庭,赏赉殊渥。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入灵隐寺,诸公贵人挽之不可。又游诸方,径山康庐,经行殆遍,闻灵山之胜,遂投迹为终焉计。独行独坐,或至移晷,人不知其能画也。山中多蛇,忽作二奇鬼于壁,一吹火向空,一蹋蛇而掣其尾,蛇患遂除。而时有火警,又于火端作土枭,枭声为之革。尝画龙首半体,祷旱辄应。遇其适意,嚼蔗折草蘸墨,以作坡岸岩石,尤为古劲。间作物象,不过数笔,寥寂萧散,生意飞动,或极力摹写,亦有形似,而遽不及远甚。楼攻愧钥尝寄匹纸求画,融久不与,攻愧以诗迫促之曰:“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又云:“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瞑。”融始为之,作《岁寒图》。融作诗不多,语意清绝,每自言:“若得为僧三十秋,瞑目无言万事休。”绍熙四年五月卒,寿八十,僧腊如其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 【介绍】: 宋澶州人,字恭道。南渡后极力收恤离散亲族,居信州。高宗绍兴间,以敷文阁直学士知建康。卒于铅山鹅湖。
全宋诗
晁谦之(?~一一五四),字恭祖,其先澶州人,居信州(今江西上饶)。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司员外郎、权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一三○、一三一)。十年,移工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三六)。十一年,提举江州太平观(同上书卷一四○)。十五年,起知抚州,改知建康府(同上书卷一五三)。二十四年卒于信州(同上书卷一六七)。清乾隆《广信府志》卷二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九
晁谦之(?——一一五四),字恭道,端仁子。其先澶州人,南渡后居信州(治今江西上饶西北)。绍兴三年提举荆湖南路茶盐,七年权福建路转运判官,九年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十年权工部侍郎,十五年知建康府,二十四年卒于铅山鹅湖。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九、一二八、一三○、一三二、一四○、一五五、一五七、一六七,《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4—1178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全宋诗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于东南自光朝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五○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未上召对,改知永福县。大臣论荐不已,复召试馆职,遂除秘书省正字兼史职,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乾道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刑,移广东。淳熙二年,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奉命讲《中庸》,称旨,除中书舍人,为诰有古风。后改权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谥曰文节。光朝博学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学倡东南,从学者常数百人,时称「南夫子」。著有《艾轩集》。见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载《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魏元若,字顺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一八)。官著作郎(《金陵诗徵》卷七)。
叶谦亨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5—? 【介绍】: 宋处州青田人,字伯益。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复中博学弘词科。累官起居舍人,兼权中书,知抚州,终浙江提点刑狱。所至发摘奸盗,人皆信服。
全宋文·卷四六七○
叶谦亨(一一一五——?)字伯益,号拙斋,丽水(今浙江丽水)人,一作青田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后中博学宏词科。授钱塘县主簿,为宣州州学教授,转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知抚州,为江东提刑,终浙西提刑。见《南宋馆阁录》卷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七○、一七六、一八○、一八四、一八五、一九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德人,字太虚。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中为学士,作歌曲以荐于太庙、圜丘、明堂。二十四年,使金贺正旦。次年,在权直学士院任上草秦桧父子致仕制。二十八年,以桧党罢宫观、责筠州居住。有《资治通鉴事类》、《左传国语要略》、《桐川集》等。
全宋文·卷三四○○
沈虚中,字太虚,广德(今安徽广德)人。宣和中进士。绍兴间官国子监丞、吏部郎中兼权太常少卿、权尚书兵部侍郎。绍兴二十六年,以臣僚言虚中为省试参详官,令人密报秦熺,已取秦埙为省元,故罢官。著有《资治通鉴事类》、《左传国语要略考异》、《国史要纲》、《桐川集》等书。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选举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六五、一七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七,光绪《安徽通志》卷二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