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仁杰。宋信州玉山人,字汉英。高宗绍兴间进士。廷对专言抗金复仇,忤秦桧意,遂不仕。隐居笃学,不治产业。有《易传》、《春秋发微》及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206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零陵丞。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遂名其书房“诚斋”。孝宗初知奉新县,以荐为国子监博士。历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进太子侍读。淳熙十四年以反对吕颐浩配享庙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为秘书监,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宁宗嗣位,乞致仕。后屡召不起。性刚直,不附韩侂胄。立主恢复之计。工诗,自成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号称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
全宋诗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历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为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秘书少监(同上书《秘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为序,遂以失职丐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为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四十四卷。
词学图录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有《诚斋集》,词附其中。
全宋文·卷五二八五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时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就除提点刑狱,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孝宗亲擢为东宫侍读。累迁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运副,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遂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宁宗时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开禧二年卒,年八十(《宋史》本传作「八十三」,误),谥文节。万里早年受学于张浚,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易传》二十卷(存)、《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等。见《宋史》卷四三三本传,清邹树荣编《杨文节公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27—1181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望。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建宁府。与同里薛季宣皆以学行闻名,尤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与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学为任,由是永嘉学者,咸宗郑氏。卒谥文肃。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全宋诗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调黄岩尉。孝宗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迁吏部侍郎,宗正少卿。出知宁国府,改知建宁。有《郑景望集》,已佚。事见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三。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兴十五年第进士,历黄岩尉,婺州司户。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出为福建提举。除魏王府司马,改江西提刑,奉祠。起知婺州,入为吏部郎官兼太子侍读。历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知建宁,卒,后谥文肃。伯熊邃于经学,与弟伯英并称「二郑」,由是永嘉之学以郑氏为宗。著有《郑伯熊集》三十卷。今存《书说》一卷。见《万姓统谱》卷一○七,《宋元学案》卷三二,《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1187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叔子。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第一。累擢著作佐郎,时下诏求言,因条上六事,语甚切直。历中书舍人、给事中。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孝宗乾道八年,累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近戚权幸,不少假借。出知建宁,临行劝帝无求奇功。淳熙九年,复为右丞相。卒谥文靖。有《淳熙三山志》。
全宋诗
梁克家(一一二八~一一八七),字叔予,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授平江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中书舍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六年,参知政事,七年,兼权知枢密院事。八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以论金使朝见授书仪不合,求去,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出知建宁府。九年,入拜右丞相。旋得疾,十四年卒,年六十。谥文靖。有《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宋史》卷三八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一三
梁克家(一一二八——一一八七),字叔子,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绍兴三十年进士第一,授平江签判。历著作佐郎、中书舍人、给事中。乾道五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明年,参知政事,又明年,兼知枢密院事。八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寻出知建宁府。淳熙八年起知福州,九年封仪国公,拜右丞相,十三年以内祠兼侍读。次年卒,年六十。谥文靖。编有《淳熙三山志》。见《宋史》卷三八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197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安行,号菊坡先生。陈膏子。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管库兼检讨官。随魏杞使金,从容成礼。迁将作监丞,进秘书丞,论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筑长堤捍江。进焕章阁待制,移建宁府,岁饥,出储粟平其价。守镇江,大旱,区画有方,所存活数万计。再进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卒谥文懿。有诗文杂著及奏议制稿等。
全宋文·卷五三八三
陈居仁(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安行,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中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乾道中,累官迁将作监丞,转国子丞。九年,进秘书丞。淳熙中,权礼部郎官。出知徽州。转朝议大夫兼权度支,又兼权礼部。即授枢密院检详文字,寻为右司,迁左司,又迁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事,历兼左藏诸库。十三年,迁起居郎,寻兼详定一司敕令兼权中书舍人。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进焕章阁待制,移建宁府。加宝文阁待制、知福州。再进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庆元三年卒,年六十九。见楼钥《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致仕赠金紫光禄大夫陈公行状》(《攻愧集》卷八九),《宋史》卷四○六《陈居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州仁寿人,字显道,仕前居九华山,号九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荐除教授。召试,擢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所上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孝宗乾道中,疏劾贵幸,中谗去职,侨居润州而终。多与张栻、陆九渊诸学人书简往复。有《采石战胜录》、《辩言》、《九华集》。
全宋诗
员兴宗(?~一一七○),字显道,自号九华子,仁寿(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孝宗初为太学教授。乾道四年(一一六八),擢校书郎兼国史编修官。五年,迁著作佐郎。六年,兼实禄院检讨官,以抗疏言事去职,主管台州崇道馆,卒。著《九华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李心传序、附录金山住持印老祭文,《南宋馆阁录》卷七、八。 员兴宗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九华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三四
员兴宗(?——一一七○),字显道,号九华,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权差黎州教授。乾道中诏试禁林,赐诰第一,擢著作郎、国子编修、实录院检讨,与修四朝国史。国有大议,皆直言敢谏,遇事有不可,即指陈利害,如茹物于中,一吐为快。以此触怒权贵,以谗去职,侨居润州。乾道六年卒。著有《辩言》(存)、《采石战胜录》(存)、《九华集》。见本集《答程用之书》、《上宰相书》、《上四叔承事书》及李心传《九华集序》,王颐《祭员兴宗文》等。
徐子寅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195 【介绍】: 宋庆元人,祖籍登州黄县,字协恭。徐立之子。高宗绍兴中以父任补将仕郎。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参军。迁福建路提刑司检法,审覆囚牍,驳正冤抑。累任大理官。孝宗乾道四年知无为军,擢大理正。历知扬州、台州,所至有治绩。官终广东提刑。
全宋文·卷五三九五
徐子寅(一一三○——一一九五),字协恭,先世登州黄县(今山东黄县)人,南渡后徙居庆元(今浙江宁波),立之子。绍兴十年以恩补官,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参军,改福建路检法。隆兴初除大理评事。乾道中擢大理丞,知无为军,迁大理正,改知泰州,提举淮东茶盐常平措置官田。淳熙初除工部郎中,迁大理少卿,历知扬、随、台三州,终广东提刑。庆元元年卒,年六十六。见楼钥《攻愧集》卷九一《直秘阁广东提刑徐公行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若川,字子至,徐州丰(今属江苏)人。若谷弟。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权金部员外郎,以事放罢。三十一年,由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移东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一八八)。三十二年,总领淮西江东财赋军马钱粮。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司农少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以吏部尚书使金(《宋史》卷三三《孝宗本纪》)。二年,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五)。《两宋名贤小集》存有《延月楼诗稿》一卷。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李若川,字子至,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参知政事李若谷之弟。绍兴中尝干办文思院上界,迁金部员外郎。十六年末,言者论其恃兄妄作威福罢。绍兴季年,累官右朝散大夫、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移东路,迁直秘阁,以户部郎总领淮西江东财赋军马钱粮。隆兴中迁刑部侍郎,参赞江淮都督府军事。乾道初为户部侍郎。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三之一三、七○之三二、兵三九之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一八八、一九六,《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195 【介绍】: 宋庆元象山人,字子美。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授黄岩尉。改南康军判官,时朱熹守郡,事悉委之。除益州路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有政声。为光宗时四著名监司之一。官终吏部侍郎。
全宋诗
杨王休(一一三五~一二○○),字子美,象山(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初为黄岩尉,历南康军签判,知洋州、金州。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除利州路转运判官,三年,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兼常平事。四年,除成都府路转运使。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召为太府卿。五年,除秘书监,迁礼部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六。事见《攻愧集》卷九一《杨公行状》。《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苗昌言,字禹俞,句容(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三二)。官抚州教授。事见清乾隆《句容县志》卷八。
全宋文·卷四六四三
苗昌言,建康府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绍兴十二年进士。历官抚州州学教授、将作监丞、右司员外郎。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七、职官七一之一七,《宋史》卷一五六,弘治《句容县志》卷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关耆孙,字寿卿,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人(《夷坚志·丙志》卷一九)。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除秘书正字,迁校书郎,出知简州。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四二九
关耆孙,字寿卿,嘉州(治今四川乐山)人,一云○陵(今湖南○陵)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乾道中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知简州,著作郎。乾道中出使峡中,待夔州通判陆游甚厚。六年免职,归卧青城山。见陆游《跋关著作行记》(《渭南文集》卷二六),《南宋馆阁录》卷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宋卿,字恭父,博罗(今属广东)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三十二年,为秘书省正字。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迁秘书郎(《南宋馆阁录》卷八)。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广西提举(同上书卷七),因张浚荐,知肇庆府,未几,卒于官,年四十二。(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三、一五)。今录诗三首。
全粤诗·卷二八
张宋卿,字恭父。博罗人。性警敏强记,读书一阅成诵。尝与留正讲学于罗浮。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以《春秋》魁南省,成进士。三十二年,授秘书省正字。宋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迁校书郎。为官严正,名重缙绅。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任广西提举。胡铨、张浚力荐之,谓其才堪大用,知肇庆府,未几,卒于官,年四十二。明郑维新嘉靖七年《惠大记》卷三、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卷十二有传。诗三首。
全宋文·卷五○○三
张宋卿,宋恭甫,惠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释褐为连州教授。绍兴末为国子正,擢秘书省正字。隆兴二年迁秘书郎。乾道初出为广西提举,终知肇庆府。见《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三七、选举三一之二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南宋馆阁录》卷七、八,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
张宗元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二
张宗元(一一三一——?),字会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俊孙。绍兴四年以俊任子恩换文资。年十八登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二十三年以右承议郎知大宗正丞,二十七年迁尚书驾部员外郎,二十九年为司农少卿,三十一年擢江南西路转运副使。乾道初复为司农少卿,九年任两浙西路转运判官。淳熙二年知绍兴府,四年除在京宫观。见《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一、一四四、一六四、一七六、一八三、一八六,《嘉泰会稽志》卷二,《咸淳临安志》卷五○,《玉海》卷一八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1208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和叔。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光宗时为殿中侍御史,抗直敢言。历知宁国府、赣州。宁宗即位,为给事中。因不交韩侂胄,与之结怨。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捐公帑筑堤防潮,民赖其利。后削职罢归,屏居十二年。及侂胄死,召试吏部尚书,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卒谥正惠。有文集。
全宋诗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调乌程县主簿。孝宗淳熙间历知抚州金溪县、湖州长兴县,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迁殿中侍御史。三年,出知赣州。五年,迁给事中兼侍讲。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知庆元府。五年,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六年,致仕。嘉泰三年(一二○三),起为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卒,年七十八。谥正惠。事见《攻愧集》卷九八《签书枢密院事致仕赠资政殿学士正惠林公神道碑》。有奏议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皆佚。《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二一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入太学,中绍兴三十年进士第,调乌程主簿。淳熙十二年除太常寺主簿。光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除侍御史,兼侍讲。知宁国府、赣州,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庆元元年知庆元府。后罢归十二年。起复,试吏部尚书。开禧三年十二月,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兼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八,谥正惠。有奏议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见楼钥《攻愧集》卷九八《正惠林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1204 【介绍】: 宋越州诸暨人,字顺伯,号复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官至江东提刑、直宝文阁,为乾、淳间名士。长于碑碣之学,与尤袤俱以博古知名。有《金石录》、《考异》、《考古印章》。
全宋诗
王厚之(一一三一~一二○四),字顺伯,号复斋(《宋元学案》卷五八)。其先临川(今属江西)人,徙诸暨(今属浙江)。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以乡荐入太学。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监都进奏院。十五年,为秘书郎兼权仓部郎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二之一七)。十六年,除淮南路转运判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移两浙路转运判官(《攻愧集》卷三五《庋支员外郎王厚之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由知临安府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一八)。有《复斋金石录》,已佚。宁宗嘉泰四年卒,年七十四。《会稽续志》卷五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二○
王厚之(一一三一——一二○四),字顺伯,号复斋,其先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徙诸暨(今浙江诸暨)。登乾道二年进士第。淳熙中历官监都进奏院、军器监主簿、将作监丞、秘书郎。十五年知临安府,次年除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绍熙初为度支员外郎。后以直宝文阁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四。著有《复斋金石录》、《钟鼎款识》(存)。见《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一五、职官五二之一七、职官七二之五一、选举一一之三八、选举二一之六、选举二二之八,《宝庆会稽续志》卷五,《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