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4,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留缟带
郑公风
郑国三良
郑国诗
郑环
郑吉
郑贾求死鼠
郑交甫
郑侨
郑人缓泣
郑生为韩
郑声(又作:郑卫)
郑声淫
郑司农
郑小驷
典故
留缟带
 
赠缟

相关人物
季札
 
郑子产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晋·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

例句

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 韦庄 同旧韵

缔交君赠缟,投分我忘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典故

《后汉书》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54~
唐·李贤注引孔灵符《会稽记》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若邪溪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水经注》卷三十九〈庐江水〉~3263~
南岭,即彭蠡泽西天子鄣也。峰险峻,人迹罕及。岭南有大道,顺山而下,有若画焉。传云匡先生所通至江道。岩上有宫殿故基者三,以次而上,最上者极于山峰。山下又有神庙,号曰宫亭庙,故彭湖亦有宫亭之称焉。余按《尔雅》云:大山曰宫。宫之为名,盖起于此,不必一由三宫也。山庙甚神,能分风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过必敬祀而后得去。故曹毗咏云:「分风为贰,擘流为两。」
典故
相关人物
叔詹
 
堵叔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三〈僖公·传七年〉~25~
秋。盟于宁毌。谋郑故也。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脩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典故
郑国诗


《毛诗正义》卷四之四〈国风·郑风·溱洧〉~82~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例句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张九龄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典故
相关人物
韩起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七〈昭公·传十六年〉~827~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例句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典故
郑吉

相关人物
郑吉


《汉书》卷七十《郑吉传》
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上嘉其功效,乃下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拊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訾城功效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吉于是中西域而立莫府,治乌垒城,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例句

韩昌拜节偏知送,郑吉驱旌坐见迎。 崔湜 大漠行

典故
郑贾求死鼠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20~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犹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郑贾之智也,眩于名,不知其实也。」
典故
郑交甫

相关人物
郑交甫


《昭明文选》卷十二〈赋己·江海·江赋〉~572~
感交甫之丧佩,悯神使之婴罗。唐·李善注引《韩诗内传》曰:「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

例句

解佩空怜郑交甫,吹箫不逐许飞琼。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典故
郑侨

相关人物
子产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九〈襄公·传二十九年〉~673~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襄公·传三十年〉~682~
子驷氏欲攻子产,子皮怒之。曰k「礼,国之干也。杀有礼,祸莫大焉。」乃止。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77~
吴使延陵季子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政将及子。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子产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

例句

入幕知孙楚,披襟得郑侨。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

典故
郑人缓泣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6~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祇三年而缓为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
典故
郑生为韩

相关人物
郑国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例句

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典故 

《礼记注疏》卷三十八〈乐记〉~686~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论语注疏·卫灵公》~38~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例句

正声消郑卫,古状掩笙簧。 司空曙 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古风失中和,衰代因郑卫。 鲍溶 子规

典故
郑声淫


《论语注疏·卫灵公》~38~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典故
相关人物
郑众


《后汉书》卷三十六《郑兴传》附《郑众传》
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在位以清正称。其后受诏作《春秋删》十九篇。八年,卒官。

例句

多才陆平原,硕学郑司农。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典故
郑小驷


《春秋左传·僖公十五年》
「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晋·杜预注:「郑所献马名小驷。」

例句

还乘郑小驷,躞蹀县城阴。 韩翃 送管城李少府

《漢語大詞典》:郑公风(鄭公風)
传说中得神助之风。后汉书·郑弘传“ 郑弘 字 巨君 , 会稽 山阴 人也”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耶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 若耶溪 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漢語大詞典》:郑国三良(鄭國三良)
指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个 郑国 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宋 无名氏 《喜迁莺·贺生第三子》词:“古今三絶,惟 郑国 三良, 汉 家三杰。”
分類:贤臣
《漢語大詞典》:郑环(鄭環)
春秋 时 晋 韩宣子 有玉环,其一在 郑国 商人手中, 宣子 向 郑伯 请环, 子产 弗与。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以“郑环”泛指珍贵的玉器。 唐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自将 荆 璞比,不与 郑 环同。”
分類:玉环一在
《國語辭典》:郑声(鄭聲)  拼音:zhèng shēng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罢倡乐,绝郑声。」也称为「郑音」。
《國語辭典》:郑音(鄭音)  拼音:zhèng yīn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音」。《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也称为「郑声」。
分類:音乐俗乐
《漢語大詞典》:郑卫(鄭衛)
(1).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2).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 ,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 ,琴亦不改声。”
(3).指诗经中 郑国 、 卫国 的民间歌诗。 清 汪熷 《〈长生殿〉序》:“ 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4).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 ,城外艰苦逾 唐 魏 。”
《漢語大詞典》:郑司农(鄭司農)
指 汉 经学家 郑众 。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多才 陆平原 ,硕学 郑司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