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营(起營)
拔除营帐。表示部队开始转移或行军。 明 于谦 《从军五更转》诗:“闻道将军令,平明要起营。”《平鬼传》第十四回:“小校报道:‘探得 钟馗 人马在望乡臺歇了一日,今日午刻起营,要去争 蒿山 哩。’” 清 柳堂 《捻军·蒙难追笔》:“时贼众已起营,余遂叩头登车,径随贼南行云。”
《漢語大詞典》:校队(校隊)
(1).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 汉 班固 《东都赋》:“駢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
(2).列队。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漢語大詞典》:追蓐
行军部队征集草蓐供歇宿用。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 杜预 注:“在车之右者,挟辕为战备;在左者,追求草蓐为宿备。”
《漢語大詞典》:轻军(輕軍)
(1).人数不多、轻装疾行的部队。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吴 大将 朱然 围 樊城 , 质 轻军赴之。”宋书·索虏传:“朝议以‘ 项城 去虏不远,非轻军所抗,使 刘粹 召 高道瑾 还 寿阳 。’”
(2).谓轻忽军法。 三国 蜀 诸葛亮 《兵法》:“若期会不到,闻鼓不行,乘宽自留,迴避务止,初近而后远,唤名而不应,军甲不具,兵器不备,此谓轻军。”
《漢語大詞典》:副马(副馬)
(1).驾天子副车之马。《后汉书·明帝纪》“駙马都尉” 唐 李贤 注引《前书》曰:“掌天子之副马。駙,副也。”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奏撰敕》:“因副马以纪官,著濯龙之通籍,其来尚矣,可得言焉。”
(2).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魏书·张衮传:“ 太祖 令 袞 问诸部帅,若杀副马,足三日食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凡北人用骑兵,各乘一马,又有一马为副马。”
《漢語大詞典》:束伍
约束部队;治军。尉缭子·束伍令:“束伍之令曰:五人为伍共一符,收於将吏之所。”明史·陈纯德传:“精神不以束伍,而以侵餉……伍虚则无人,安望其练?”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公带勇至 长沙 。维时 国藩 奉命督治团练,因与公讲求束伍、技击之法,晨夕训练。”
《漢語大詞典》:击应(擊應)
战斗中各部队受到攻击时互相接应。语本《孙子·九地》:“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國語辭典》:侧翼(側翼)  拼音:cè yì
作战时部队的两翼。如:「兵士们准备向敌军的侧翼突击。」也作「翼侧」。
《國語辭典》:白杆兵(白桿兵)  拼音:bái gǎn bīng
明相马千乘的妻子秦良玉所率领的军队。其枪用白木为杆,故称为「白杆兵」。《明史。卷二七○。秦良玉传》:「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漢語大詞典》:拔队(拔隊)
拉出队伍。指部队拔离驻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井崧生 所统游击队扎 茅津 , 毅 军恐两面受敌,乃拔队远遁。”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凡马、步、砲、工、輜等军,闻 中和门 外砲声,即由原驻地拔队,依左列命令进攻。”
《漢語大詞典》:饵兵(餌兵)
指诱敌就范的小部队。孙子·军争:“饵兵勿食,归师勿遏。” 梅尧臣 注:“鱼贪饵而亡,兵贪饵而败。敌以兵来钓我,我不可从。”
《國語辭典》:入伍  拼音:rù wǔ
进入军营,开始服兵役。如:「我弟弟前天应召入伍。」
《國語辭典》:前哨  拼音:qián shào
1.部队在静止状态中,于宿营或占领阵地时,由主力派出的警戒部队,配置于前方相当距离的要点,以防止敌人的观察或奇袭。
2.前方要地,第一线。
《漢語大詞典》:头拨(頭撥)
明 代 景泰 年间为防御 蒙古 所建精锐部队名。 明 于谦 《宣府军务疏》:“查得 宣府 见撡军士……选其精壮者一万一千餘名,定为头拨,每名月加米一斗。”
《漢語大詞典》:伍什
古代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后用以指部队。 清 赵翼 《赠李莪洲孝廉》诗:“旋收残旅裒散亡,再选新锋严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