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俞献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0—1045 【介绍】: 宋歙人,字谏臣。俞献可弟。少与兄以文学知名。第进士。补安丰尉,调昭州军事推官。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请节用,帝纳其言。淮浙盐利不登,命往经度,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除陕西转运使,徙京西,入对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知杭州,潮溢决堤,发卒凿西山石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
全宋文·卷二七一
俞献卿(九七○——一○四五),字谏臣,歙(今安徽歙县)人。进士及第,补安丰县尉。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经度淮浙盐利,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除陕西转运使,荐范仲淹、明镐可大用。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发卒凿西山,筑堤数十里以御江潮,民以为便。以刑部仕郎致仕,庆历五年卒,年七十六。见刘敞《公是集》卷五三《俞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嘉谟。尧佐弟。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累迁右正言、知制诰。以事贬,寻复。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疏龙首渠注长安城。性刚戾,数被挫。为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拜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自号小由基。卒谥康肃,改康端。
全宋诗
陈尧咨(九七○~?)(生年据《东轩笔录》卷一四),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尧佐弟。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通判济州。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擢右正言、知制诰。历知光、开封、永兴、邓、秦、同、天雄、郓、河阳、澶等州府。卒赠太尉,谥康肃。《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封丘人,字世昌。少为吏部令史,上书言事,补临淄主簿。累迁殿中丞。明习文法,清白勤事。太宗至道初,为祠部郎中。真宗咸平间,累擢江南转运使,迁司农少卿,知洪州、徙濠州。以将作监致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惟正(九七二~一○四二),字晦蒙,太原(今属山西)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授瀛州司户参军、光化军判官。历知绛、辽、雅、卫、德诸州及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升广南西路转运使。又知解州、晋州,为江东转运使,充三司户部判官。仁宗庆历二年卒,年七十一。事见《蔡忠惠集》卷三八《尚书主客郎中王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2—1049 【介绍】: 宋洛阳人,字表臣。石熙载子。性疏旷,好谐谑。初补西头供奉官。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等友善。校雠秘书,凡经其手者,人皆传之。仁宗景祐四年,拜参知政事,次年罢。后以太子少傅致仕,迁少师。卒谥文定。熟悉台阁故事,不汲汲近名,喜宾客。有文集。
全宋诗
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字表臣,洛阳(今属河南)人。以父荫补西头供奉官,后擢直集贤院,校雠秘书。累迁尚书礼部侍郎,判吏部南曹。改判户部句院,迁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以吏部郎中、知制诰领审官院。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翰林学士,判秘阁。仁宗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七十八(《隆平集》卷九)。谥文定。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七
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字表臣,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初,以父熙载恩补西头供奉官,转光禄寺丞。咸平三年,以殿中丞直集贤院。仁宗即位,以户部郎中充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稍迁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入为翰林学士,判秘阁。后迁礼部侍郎、学士承旨兼龙图阁学士。景祐四年拜参知政事。明年转户部侍郎,判尚书都省。皇祐元年八月卒于京师,年七十八。赠太子太傅,谥文定。有文集二十卷。见宋祁《景文集》卷五九《石太傅墓志铭》,《宋史》卷二六三《石熙载传》。
王博文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3—1038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仲明。善为文,年十六应举,作回文诗百篇,人称“王回文”。后赐进士第。历知濠州、真州、海州。徙知密州,奏请岁饥弛盐禁,候岁丰乃复。除殿中侍御史,按劾朱能《乾祐天书》案,唯治首恶,胁从者皆得减论。官终同知枢密院事。
全宋文·卷二七九
王博文(九七三——一○三八),字仲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幼善属文,太宗朝试中书,赐进士第。擢知濠州、真州,权江淮制置司事,改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迁尚书兵部员外郎、三司户部副使,再迁户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权发遣三司使事,历知开封府、大名府。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踰月而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授山阴主簿,知三泉县,通判齐州、永兴军,知汉州。曾出使契丹,使回任荆湖北路转运使,两浙转运使。仁宗明道二年卒,年五十九。事见《元丰类稿》卷四七《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
全宋文·卷三○五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禹城(今山东禹城)人。景德二年中进士甲科,授山阴主簿,监尉氏酒,知三泉,通判齐州、鄜州、晋州。仁宗即位,以屯田员外郎知汉州,擢拜都官。还朝,联拜职方度支判官、契丹国信使、荆湖北路转运使,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加刑部郎中。明道二年九月卒,年五十九。见曾巩《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元丰类稿》卷四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宁国府宣城人,字明用。自少隐居土山,好学工文词。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判户部度支,岁计羡余,奏免诸道供输一年。寻谪外。真宗大中祥符末起判三司,乞便郡,出知本州,政崇简易,讼狱大省,在郡二年罢。仁宗即位,起知江阴军,数月卒。有《仙都集》。
全宋诗
李含章,字时用,宣城(今属安徽)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屯田都官员外郎(《宛陵群英集》卷五)。真宗大中祥符末,充三司度支判官,出知本郡。仁宗即位,知江阴军,卒。有《仙都集》五卷,已佚。《万姓统谱》卷七二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4 【介绍】: 宋寿州人,字坦夫。吕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赞成仁宗废郭后,贬逐进谏言官孔道辅等,又因范仲淹屡言事,指为朋党而加以贬斥,颇为时论所少。后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被劾罢相,以太尉致仕。卒谥文靖。有文集。
全宋诗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补绛州军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滨州。擢提点两浙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使契丹,还,知制诏。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罢,同年复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国公。次年,与王曾争事,同时罢相。康定元年(一○四○)由判天雄军复入相。庆历元年(一○四一),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不传。事见《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三二一
吕夷简(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吕蒙正侄。咸平进士,历任地方官,知制诰,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立,除参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国公。景祐四年以与王曾争事罢,出判许州,徙天雄军。康定元年复入相,改封许国公。后以疾授平章军国重事。庆历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景山。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大理寺评事、知万年县。诸将讨李继迁,转饷有功,累迁殿中丞。历梓州、京东、京西路转运使,擢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公事。性卞急,不纳僚属议,颇遭怨谤,岁余以烦苛罢。后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官终兵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2 【介绍】: 宋广陵人,寓常州武进,字景山。张秘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补乐清尉。召还迁殿中丞、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罢官籴而民不流亡。累迁知温州,以荐擢提点淮南路刑狱,平王申冤狱。历广南东路、京西、河北转运使,有善政。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云翼卒杀石待举作乱,平之,以预杀降夺职知虢州。又累以事夺三官。稍迁至知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归休于昆陵私第,自号知幸老人。精吏事,所至有声。有《知幸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9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世良。晁迥子。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累迁许州通判。仁宗朝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一夕草将相五制,褒扬训诫,咸得所宜。权发遣开封府事,辨雪疑狱有能名。元昊反,被命安抚陕西,与夏竦议攻守策,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后以疾罢,官终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卒谥文庄。
全宋诗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仁宗天圣中,累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康定元年(一○四○),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以疾免,同年卒,年五十八。谥文庄。《隆平集》卷七、《宋史》卷三○五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二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西北)人,晁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屡献歌颂,召试,赐进士及第。天圣中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父子掌诰,世所稀见。后入翰林为学士,又兼龙图阁学士。康定元年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罢,除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卒,赠工部尚书,谥文庄。《宋史》卷三○五有传,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惠安人,字叔才。黄禹锡孙。真宗咸平元年进士。知苏州,晚直史馆。目疾,以刑部郎中出知襄州,卒。有文集。
全宋诗
黄宗旦,字叔才,惠安(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累知苏州。乾兴元年(一○二二),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晚直史馆。以刑部郎中出知襄州,卒。有集十卷,已佚。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四《文苑传》有传。
全宋文·卷二六八
黄宗旦,字叔才,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父观,历知荣、阆二州,终兵部员外郎。宗旦咸平元年登进士甲科,授防团推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颍州。大中祥符初为太常博士、三司度支判官,出知衢州。天禧、乾兴间,为工部郎中、权户部判官,坐丁谓党出知袁州。仁宗朝,曾知苏州。晚年直史馆,病目,以刑部郎中出知襄州,卒。宗旦以文章闻一时,与李庆孙齐名,人为语曰:「国家才子黄宗旦,天下文章李庆孙。」有集十卷。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五、职官六二之四○、选举二之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二、九九,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6—1039 【介绍】: 宋兖州曲阜人,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学究出身,五年复举进士及第。知仙源县。历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知许、徐、兖、郓、泰五州,留守南京。召为左正言,知谏院,受命日,上书请章献太后归政天子。论奏曹利用、罗崇勋窃弄权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权御史中丞,以谏废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兖州。复入为御史中丞,性鲠挺特达,遇事弹劾无所避。因为程琳辨,出知郓州,道卒。
全宋诗
孔道辅(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鲁,初名延鲁,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四十五代孙。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迁知仙源县。召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历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出知郓州、青州,还判流内铨。复出知徐、许二州,徙应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为右谏议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兖州,在兖三年,复入为御史中丞。宝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郓州,至韦城卒,年五十四(《临川先生集》卷九一《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七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辅(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鲁,字原鲁,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勖子。大中祥符五年举进士,释褐彭原幕,擢知仙源县,主孔子祠事。召为左正言,未几为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奉使契丹。历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出知郓州,徙青州,还判流内铨,复出知徐、许二州,徙应天府。明道二年,召权御史中丞,因谏止废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衮州,复入为御史中丞。宝元二年,因言程琳事,为宰相张士逊所卖,出知郓州,道卒。事迹详张宗益《宋守御史中丞赠太尉孔公后碑》(《阙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26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字平叔。少博学,为杨亿等所知。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累官史馆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义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饰,降监江州税。
全宋诗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通判蕲州。召直集贤院,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三年卒,年三十九。有《敝帚》、《西掖》、《乾兴》等集,不传。事见祖无择《宋尚书礼部员外郎中祖公墓志铭》(《辅仁学志》民国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大中祥符九年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三年卒,年三十九。士衡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杨亿、刘筠等所知,著有《西斋话记》一卷(存)。见《龙学文集》卷一四《状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