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5,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鼓钟
天鸡
齐州
若木
武夫
涌出
正公
砥砺
抖擞
条风
矜怜
同出
寒螀
何与
一成
《國語辭典》:鼓钟(鼓鍾)  拼音:gǔ zhōng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鼓钟,刺幽王也。」首章二句为:「鼓钟将将,淮水汤汤。」
《國語辭典》:天鸡(天雞)  拼音:tiān jī
1.古神话中的鸟。〈玄中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星官名。由两颗星组成,属斗宿,在西方属人马座。《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狗国北二星曰天鸡,主候时。」
《漢語大詞典》:齐州(齊州)
犹中州。古时指中国。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 丹穴 。” 郭璞 注:“岠,去也;齐,中也。” 邢昺 疏:“中州,犹言中国也。”列子·汤问:“ 汤 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 革 曰:‘犹齐州也。’” 张湛 注:“齐,中也。”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國語辭典》:若木  拼音:ruò mù
古代传说中长在日落地方的树木。《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文选。扬雄。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國語辭典》:武夫  拼音:wǔ fū
1.勇武的人。《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
2.军人。《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冑武夫。」《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
3.珷玞。像玉的石头。《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國語辭典》:涌出(湧出)  拼音:yǒng chū
水流或物体大量出现。如:「不少矿泉水的制造厂商以天然涌出作为产品的标榜。」
分類:涌出郭璞
《漢語大詞典》:正公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 郊父 受敕宪。” 郭璞 注:“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 郊父 为之。”后汉书·独行传·周嘉:“﹝ 周燕 ﹞当下蚕室,乃嘆曰:‘我 平王 之后,正公玄孙,岂可以刀锯之餘,下见先君!’遂不食而死。”
《國語辭典》:砥砺(砥礪)  拼音:dǐ lì
砥、砺都是磨刀石。砥砺引申为磨鍊。《淮南子。脩务》:「有时而脩,砥砺磨坚,莫见其损。」
《國語辭典》:抖擞(抖擻)  拼音:dǒu sǒu
1.奋发、振作。《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风抖擞。」《平妖传》第九回:「脚穿一双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儿,抖擞精神,飞也似的一般奔去。」也作「抖搜」、「陡搜」。
2.振动、拂开。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抖擞尘埃定,谒师见真宗。」《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发起威来。」
3.涤除烦恼。宋。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吟哦无好语。」也作「斗薮」。
《國語辭典》:条风(條風)  拼音:tiáo fēng
本为立春时所吹的东北风,后多指春风。汉。无名氏〈古诗穆穆清风至〉诗:「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宋。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也称为「融风」。
《國語辭典》:八风(八風)  拼音:bā fēng
1.八方所吹的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风曰:『寒风』。」
2.比喻天下民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3.佛教用语。指世间能煽动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摩诃止观。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漢語大詞典》:矜怜(矜憐)
怜悯。尔雅·释训:“矜怜,抚掩之也。” 郭璞 注:“抚掩,犹抚拍,谓慰卹也。”后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妾家贫无措,遍乞高门;昨得一贵人矜怜,助一寳带。”
分類:怜悯郭璞
《漢語大詞典》:同出
(1).谓出处相同。老子:“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王弼 注:“同出者,同出於玄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然此与 李庆子 遇狐叟事,大旨相类,不应俗人雅魅,迭见一时,又同出於 山 左。”
(2).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同出九人,唯 重耳 在。” 韦昭 注:“同出,同生。”
(3).俱已出嫁。尔雅·释亲:“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郭璞 注:“同出,谓俱已嫁。”
《國語辭典》:寒螀(寒螿)  拼音:hán jiāng
昆虫名。似蝉而较小,色青赤。也作「寒蜩」。
《國語辭典》:何与(何與)  拼音:hé yù
1.何如,和……比起来如何。《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何与寡人?」《文选。张衡。西京赋》:「此何与于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
2.有什么关系。宋。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聊斋志异。卷一。青凤》:「罪在小生,青凤何与?」
《國語辭典》:一成  拼音:yī chéng
1.一心一意。宋。晁端礼 临江仙。火冷灯词:「阿谁教你惜人深。一成迷后,不望有如今。」宋。周紫芝 清平乐。芦洲晚净词:「梦回满眼凄凉,一成无奈思量。」
2.渐渐。宋。周紫芝 清平乐。青春欲暮词:「人归不掩朱门。一成过了黄昏。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宋。吕渭老 扑蝴蝶近。风畦嘄竹词:「夜长旅枕先知,秋杪黄花渐近。一成为伊销损。」
3.十分之一。如:「帐单加了一成服务费,所以总价多了百分之十。」
《國語辭典》:一成一旅  拼音:yī chéng yī lǚ
一成,十平方里。一旅,五百人。一成一旅本指地狭人稀,势力单薄。语本《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后引申为以微薄的力量克敌制胜。清。钱谦益〈棋谱新局序〉:「幼清善用败局,以一成一旅为能事。」
分類:十里五百
《國語辭典》:一成不变(一成不變)  拼音:yī chéng bù biàn
刑罚一经执行,犯人或死或伤的事实,绝不可改变。语本《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引申为事物一经形成,即不易改变。唐。白居易 太湖石记:「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后多用来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作「一成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