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都护(都護)  拼音:dū hù
汉唐时管理边政事务的官吏。《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梁。戴皓。度关山》:「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诗:「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国语辞典》:大都护(大都护)  拼音:dà dū hù
职官名。唐置,职掌统领诸蕃,抚慰征讨,总判府事。安西、北庭等地设有大都护府,置大都护一人。
《漢語大詞典》:边都护(邊都護)
界方的谑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文具·镇纸:“《文房图赞》:边都护,名镇,字叔重,号句曲山民。又名妥,字元安,号如石静君。按:此乃镇压纸旁之物,今所谓界方是也。”参见“ 界方 ”。
分類:谑称
《國語辭典》:界方  拼音:jiè fāng
1.用以压纸的条状文具。一般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为材料者。《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书案上文房四宝,压纸界方下露出些纸,信手取看时,是一幅词。」
2.醒木。说书人拍案引起听众注意,所使用的硬木,称为「界方」。《水浒传》第五一回:「拈起锣棒,如撒豆般点动。拍下一声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诗。」
《漢語大詞典》:亦都护(亦都護)
突厥语音译。我国古代 高昌回鹘 等突厥语诸部首领的称号,意为“幸福之主”或“神圣陛下”。一说,借用汉语官名“都护”加词首元音“亦”而成。元史·巴而朮阿而忒的斤传:“亦都护者, 高昌 国主号也。”
《漢語大詞典》:济馋都护(濟饞都護)
对可以解馋的美食的谑称。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禁食蛙:“食蛙令子多病。 粤 居灾方,要宜少食,况煮者多以煎煠,加入辛辣,如抱薪救火,安能求益?讲养生者勿视作济馋都护也。”
分類:美食谑称
《漢語大詞典》:安西都护府
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640年,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于高昌设立,后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管辖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统辖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的重兵。790年,治所为吐蕃攻陷。
《漢語大詞典》:北庭都护府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