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眼儿(白眼兒)
晋 王衍 对 裴逸 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夷甫 与 裴景声 志好不同, 景声 恶,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诣 王 ,肆言极駡,要 王 答己,欲以分谤。 王 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宋 杨伯岩 《臆乘》:“ 晋 王衍 呼 裴逸 曰白眼儿。”
分類:王衍鄙称
《國語辭典》:猪仔(豬仔)  拼音:zhū zǎi
1.广东方言。指小猪。
2.称被诱拐到外国做苦工的人。
《漢語大詞典》:猪仔议员(猪仔議員)
对被收买、利用的国会议员的鄙称。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四讲:“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代议士,都变成了猪仔议员,有钱就卖身,分臧贪利,为全国人民所不齿。” 孙中山 《国民要以人格救国》:“至于国家的行政,都是由 曹锟 、 吴佩孚 任用 满清 的官僚和猪仔议员去办理。” 廖仲恺 《石井兵工厂青年工人学校演词》:“我们听见 袁世凯 做皇帝的时候,他用钱来收买无耻的猪仔议员,使他们不反对他做皇帝。”
《国语辞典》:壁上泥皮  拼音:bì shàng ní pí
糊在墙壁上的泥土。古代用以鄙称妻妾,表示犹如剥落后还可重涂的壁上泥一般卑微不受重视。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常言道,媳妇是壁上泥皮。」也作「墙上泥皮」。
《国语辞典》:顽意儿(顽意儿)  拼音:wán yì ér
1.小东西、装饰品。《红楼梦》第五六回:「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著,不能多弄些顽意儿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开口。」
2.用来寄托情趣或打发时间的事物。如唱戏、打牌、耍杂技等。《红楼梦》第一一回:「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所以并未敢预备顽意儿。」也作「玩意儿」、「玩艺儿」。
3.对人、事、物的鄙称。《红楼梦》第六○回:「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老残游记》第二回:「你们此地说鼓书是个甚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么许多的人。」也作「玩意儿」。
《國語辭典》:黄毛丫头(黃毛丫頭)  拼音:huáng máo yā tou
年幼的女孩。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七出:「难道三百两花银,买不去你这黄毛丫头么?」
《國語辭典》:臭钱(臭錢)  拼音:chòu qián
1.不正当的钱财。《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革陋规》:「迎春折乾,乡饮索谢,则刮行户之臭钱,实为可耻辱。」
2.对钱财的蔑称。多用于富者身上。《红楼梦》第四回:「人命官司,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无有不了的。」
《漢語大詞典》:癞儿刺史(癩兒刺史)
北魏 瀛州 刺史 崔暹 的鄙称。癞儿,犹无赖,指狡诈蛮横之徒。魏书·酷吏传·崔暹:“后累迁平北将军, 瀛州 刺史。贪暴安忍,民庶患之。尝出猎州北,单骑至於民村。井有汲水妇人, 暹 令饮马,因问曰:‘ 崔瀛州 何如?’妇人不知其 暹 也,答曰:‘百姓何罪,得如此癩儿刺史!’”亦省作“ 癩儿 ”。 宋 杨伯岩 《臆乘》:“ 崔暹 曰癩儿。”
《漢語大詞典》:浪荡鬼(浪蕩鬼)
对放荡不检的人的鄙称。 郭小川 《祝酒歌》:“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他忍不住笑眯起眼睛,看着这个浪荡鬼不满意他见外。”
《漢語大詞典》:料鬼
对吸食鸦片、海洛因之类毒品的人的鄙称。《解放日报》1942.8.12:“此外,如利诱各会门等领袖及收买当地的地痞、流氓、料鬼等出来参加伪政府的工作,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