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监酒(監酒)
(1).监督造酒的官吏。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四十年前, 抚州 监酒 范寺成 妻色美而妒, 范 甚宠而惮之。”
(2).指酒宴上临时监察礼仪的官员。《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 曹操 与 东吴 军旅之事者,即斩之!”
《漢語大詞典》:酒礼(酒禮)
(1).有关饮酒的礼节。亦指宴客之礼。礼记·乐记:“是故先生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汉书·地理志下:“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 唐 包佶 《酬兵部李侍郎晚过东厅之作》诗:“酒礼惭先祭,刑书已旷官。”
(2).嫁娶时男方所备的酒宴礼品。《中国歌谣资料·瑶族民歌·嫁女歌》:“酒礼再多也见过,抬来的无非是鸡和猪。”
《國語辭典》:设宴(設宴)  拼音:shè yàn
设置宴席请客。《三国演义》第三回:「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巢受命大喜,按桑门剑誓师道:『今日之事皆赖诸君同心戮力,共成伯业。』宰牛设宴。」
《漢語大詞典》:贺酒(賀酒)
表示庆贺的酒宴。 唐 李商隐 《喜雪》诗:“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这个喫了酒,那个又来喫,足喫了三四天的贺酒。”
分類:庆贺酒宴
《漢語大詞典》:离宴(離宴)
饯别的酒宴。 宋 周邦彦 《荔枝香近》词之二:“大都世间,最苦唯聚散。到得春残,看即是开离宴。”
分類:饯别酒宴
《國語辭典》:赴宴  拼音:fù yàn
应邀去参加宴会。《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一夜狂风不息,今早又无故惊倒,恐非吉兆,不可赴宴。」《西游记》第四三回:「想是舅爷不得来,命他来赴宴。」
《漢語大詞典》:支酒
谓才喝一杯酒即预付酒宴费。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歌馆:“登楼甫饮一盃,则先与数贯,谓之‘支酒’。然后呼唤提卖,随意置宴。”
《漢語大詞典》:小餐
非正式的酒宴。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若果 望江楼 没有馆子,就绕 九眼桥新村 ,到 新南门 外 竟成园 吃一顿小餐。”
《漢語大詞典》:千叟宴
清 帝 康熙 乾隆 等为笼络臣民而举行的大型酒宴。赴宴者均为老人,故称。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千叟宴:“ 康熙 癸巳, 仁皇帝 六旬,开千叟宴於 乾清宫 ,预宴者凡一千九百餘人; 乾隆 乙巳, 纯皇帝 以五十年开千叟宴於 乾清宫 ,预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赐鳩杖。丙辰春,圣寿躋登九旬,适逢内禪礼成,开千叟宴於 皇极殿 ,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餘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康熙 开千叟宴数次,命群臣饮酒赋诗,均为笼络人起见。”
《漢語大詞典》:招宴
邀请参加酒宴。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将夕, 兼士 即在东兴楼招宴,同席十一人,多旧相识。” 李淑一 《毛主席招宴容园喜赋》诗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毛主席 在 长沙 容园 招宴,并合影留念。”
《漢語大詞典》:软脚酒(軟脚酒)
接风、洗尘的酒宴。 宋 苏轼 《答吕梁仲屯田》诗:“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漢語大詞典》:筵羞
酒宴美食。 隋 李德林 《相逢狭路间》诗:“筵羞太官膳,酒酿 步兵 营。悬林接高士,隔帐授诸生。” 唐 刘禹锡 《桃源行》:“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鐙爇松脂留客宿。”
分類:酒宴美食
《漢語大詞典》:软脚筵(軟腳筵)
接风的酒宴。 清 赵翼 《到扬州沈既堂前辈留饮话别》诗:“一尊软脚筵,不觉成久坐。”
分類:接风酒宴
《漢語大詞典》:酒燕
见"酒宴"。
分類:酒宴
《國語辭典》:落作  拼音:lào zuō
1.厨师预先烹调以备应用。《金瓶梅》第八九回:「玳安押著食盒,又早先到厨下,生起火来,厨役落作整备不题。」
2.筹备。如:「一切都落作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