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醍醐  拼音:tí hú
1.从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为油脂状的凝结物,性甘美温润,气味清凉,古以此为纯一无杂的上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兽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
2.佛教喻最高妙的佛法或智慧。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垢待醍醐浴,障要智灯烧。」
3.美酒。唐。白居易 将归一绝诗:「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分类字锦》:挹如醍醐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
分类:
《分类字锦》:味轻醍醐(味轻醍醐)
范仲淹 斗茶歌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分类:
《國語辭典》:醍醐灌顶(醍醐灌頂)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澈底醒悟。《西游记》第三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是醍醐灌顶,甘露滋心。」《红楼梦》第六三回:「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亦可比喻令人感到清凉舒适。
《國語辭典》:如饮醍醐(如飲醍醐)  拼音:rú yǐn tí hú
醍醐,一种精炼的乳酪,气味清凉。如饮醍醐指听了别人的见解而有所启发,彷佛饮了醍醐一般,让人心里感到舒畅愉快。《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迟衡山道:『少卿妙论,令我闻之如饮醍醐。』」
《漢語大詞典》:龙华饭(龍華飯)
即醍醐。牛乳制成。佛家以为味中第一,药中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旃檀寺春秋二会:“ 旃檀寺 悟本诗,春秋二会,敛牛乳为龙华饭供献。”
《國語辭典》:五味  拼音:wǔ wèi
甜、酸、苦、辣、咸五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淮南子。原道》:「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
超八醍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之语,谓法华涅槃之教,为超胜八教之醍醐味教也。
醍醐
【佛学大辞典】
(饮食)五味之一。制自牛乳。味中第一,药中第一。涅槃经三曰:「醍醐者名世间第一上味。」又曰:「诸药中醍醐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同八曰:「云山有草名曰肥腻,牛若食者,纯得醍醐。」
【佛学常见辞汇】
经过多次制炼的乳酪,味中第一,也可作药用医众病,在涅槃经中,把它比喻佛性,是五味之一。
醍醐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天台依涅槃经喻之于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于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苏熟苏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苏,大乘般若犹如熟苏,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苏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自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乐法身。」
醍醐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五味之第五。(参见:醍醐喻)。
【佛学常见辞汇】
五味之一。(参见:五味)
【三藏法数】
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醍醐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天台依涅槃经喻之于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于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苏熟苏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苏,大乘般若犹如熟苏,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苏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自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乐法身。」
五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醍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天台以法华涅槃二经为醍醐味之经典。法华玄义三曰:「醍醐经妙因妙果。」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说法华涅槃二经是醍醐味的经典。
醍醐杀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过去佛所,尝闻大乘实相之教,譬如毒,今值释迦之说醍醐经,其毒即发,断结惑之生,谓之醍醐杀人。如涅槃经中钝根之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是也。法华玄义十曰:「醍醐杀人者,如涅槃经中,钝根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乃至钝根缘觉菩萨七种方便,皆入究竟涅槃,即其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