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65,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243 244 245 246 247 249 250 251 252 下一页
释兴彻(字 大空 )
释匾囤
释升(字 日南 号 照庵 )
释南嵩
释南野
释印元(字 亦那 别称 萍叟 )
释参灵( 瞿 )
释古义(字 自破 卢 )
释古云(字 云庵 周 )
释古易(字 别行 崔 )
释古毫(字 月旋 )
释古荫(字 覆人 梁 )
释古诠(字 言全 黄 )
释可光(字 慧眼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全俊释兴彻(字 大空 )
释匾囤
释升(字 日南 号 照庵 )
释南嵩
释南野
释印元(字 亦那 别称 萍叟 )
释参灵( 瞿 )
释古义(字 自破 卢 )
释古云(字 云庵 周 )
释古易(字 别行 崔 )
释古毫(字 月旋 )
释古荫(字 覆人 梁 )
释古诠(字 言全 黄 )
释可光(字 慧眼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日本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兴彻者,字大空,洱海人。依定堂祝发,誓习立禅,终日不坐,终夜不寝。后往孤鸟寺,参天竺。复掩关荡山,学《楞严》于印光,一定三日,光訉曰:“得法喜乎?”曰:“如是如是。”翘一足示之而无欹斜,光首肯之。既而入狮子山,一日报众违别,香烟起处,闻空中梵声渐向西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后有匾囤和上者,不知何许人,常居鸡足百节桥土龛中。日唯种圃,夜则趺坐。每以草席为囤,跏趺其中,故人呼为“匾囤”。或云持紧那罗王咒,尝有劫盗相扰,殊不为意,及扰之甚,乃瞿然曰:“何乃如是?”遂默持咒。是夜,劫客数人,旋回囤旁,若梦若痴,遵循不能去。及明,群盗跪请归诚,囤以指挥之,始散去。又鼓山有妖魅,夜出迷人,行路相戒。囤以咒制之,其患遂息。今有降妖坊,立于法华庵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字日南,号照庵。工画,尤善音律。举止狂荡不拘,酒肉声色不讳。年八十余,染风疾饿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南嵩者,不知何许人。依印光出家,习杜多行。鸡足檀花箐素为盗薮,嵩独坐结茅路旁,昼夜经行,三十馀年,盗多感化,勉为善人。近乡檀越,欲为建寺,嵩拈香祝曰:“若此地当兴,神示灵异。”须臾金光照彻,林野皆黄,久之始散。因建金华庵,复于庵东石洞中礼佛十三年。由是大圣、翔龙等九刹,相继创立,皆感金华之异,遐迩信仰,故法会日兴,道侣云从。将寂之日,命门人具馔邀诸二众,沐浴盆中,趺而化,超然来去,众皆嗟叹。荼毗时,人皆觉有异香云。
人物简介
全粤诗
南野,峡山寺僧。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八。
人物简介
全粤诗
印元,字亦那,又称萍叟。海阳人。事见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闰编卷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同时有参灵者,姓瞿氏,长沙东乡人也。俗呼瞿和尚,志或作餐苓,目为神仙者,非也。明万历间,出家古华山寺,年七岁。相传为沙弥时,喜闻奇异事。一日,闻人拜诵观音号,忽合掌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僧伽者应发如是心也。”及壮,远游西蜀,得传密印,受持《瑜伽大教王经》,遂获总持三昧。复回长沙,隐集龙山中四十馀年。长爪披发,见者疑为仙也。清顺治初,始出山,集薪白沙河畔,沐浴举火,坐诵《瑜伽经》如曩日。忽风雷大作,须臾身化,四众感慕。是年八月,建寺集龙山中,造像供奉。每有旱潦疫疠,士庶祈求,莫不应验,至今香火甚盛。至同治丁卯,乡绅念托神佑,列具事迹以请,乃敕封溥护真人。盖沿志书餐苓而误,或又以为佛门仙子,谬矣。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义,字自破。新会人。俗姓卢。出世丹霞,历诸上刹,皆典重职。晚隐新州竹院,瓶笠萧然,意泊如也。后闻角子继席丹霞,策杖来归,竟终于丹霞。著有诗百馀首。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云,字云庵。增城人。俗姓周。诸生。从今无出家,后继阿字主海幢寺。年八十八入寂。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易,字别行。番禺人。俗姓崔。族本儒家,与从父广慈大师同师天然老和尚。逮终养后,挈其妇与一女一子相继禀具。初为雷峰殿主,迁典客,寻掌书记。尊礼旋庵湛公,恩如父子。临化以手枕卧,顺适而终。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毫,字月旋。海幢解虎锡公之子。龆龀从顶湖栖壑和尚落发受具。迁住海幢,执侍阿字大师丈室,寻为典客。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荫,字覆人。香山(今中山)人。俗姓梁。礼天然老人受具。初领点座,寻迁副寺,勤劳一十八载。以积劳咯血终,世寿五十六。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诠,字言全。番禺人。俗姓黄。从天然老人薙染受具,特命诠领华首院事。以疲劳咯血,病蜕于华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可光,字慧眼,不知何许人。久栖灵隐,尝述达摩西来意,留二十字,意如织锦,回文往复,读之成四十韵,以接中下之机。文曰:“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空理圆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