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65,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250 251 252 253 254 256 257 258 259 下一页
释方来(字 晓宗 )
释方润(字 梅溪 )
释无妄( 段 )
释无著(字 了虚 )
释明一(字 若昧 )
释明导(字 心空 )
释明方(字 石雨 陈 号 断拂子 )
释明来(字 亘南 )
释明河(字 汰如 号 高松道者 )
释明瑄
释明聪( 明聪 字 无闻 )
释普亮
释普照
释智云
其它辞典(续上)
释方择(字 觉之 号 振林 世称 竹寮和尚 )释方来(字 晓宗 )
释方润(字 梅溪 )
释无妄( 段 )
释无著(字 了虚 )
释明一(字 若昧 )
释明导(字 心空 )
释明方(字 石雨 陈 号 断拂子 )
释明来(字 亘南 )
释明河(字 汰如 号 高松道者 )
释明瑄
释明聪( 明聪 字 无闻 )
释普亮
释普照
释智云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方择,字觉之,号振林,乌程人,幼入桐乡密印寺薙染。博通禅讲,淹贯百家。为焦漪园、李临川、曹能始诸老所重。倡和者吴允兆、茅孝若、顾嘿孙、唐祈远也。学者称竹寮和尚。其诗清真和雅,无一点尘俗。程尚甫梓以行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方来,字晓宗,沁水人,佐普门开辟黄山,颇著勤劳,后嗣其法,继主慈光。来梵行精严,初依伏牛山,得鍊呓语法,与普门契合,普门素精等韵燄口,唯来独得其秘。丙戌秋,一日告众将别,无疾化去。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方润,字梅溪,秀水精严寺僧。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后有无妄,姓段氏,梓潼人。出家城偶天封寺,自念大本 五蕴非有,乃走岷峨,勤修数十年。复归天封,昼夜持诵。后坐化于铁炉山,亦多灵迹,土人立庙祀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若昧,庐山开先寺僧,有《空响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明导,字心空,桐乡密印寺僧。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明方,字石雨,俗姓陈氏,世居平湖泖上。又云嘉善人,少负不羁,后悔悟为僧参云门付断拂子一枝,自号断拂子,嗣为洞宗三十三代。继谒黄檗有禅师。归,主显圣,又主宝寿龙门东塔,后居佛日寺,有《雪蕉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明来,字亘南,秀水通济庵僧。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明河,字汰如,通州人,一雨润公之弟子也。雪浪之后为巢雨,巢雨之后为苍汰。四公法门冢,嫡如两鼻孔同出一气,但有左右耳。汰如继雨公说法,自号高松道者,示寂于花山,行履具余所撰塔铭。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汰如,南通州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明瑄。蜀江津人。有戒行。性至孝。尝夜卧心动。曰。是必吾亲之故也。遂夜驰二百里至家。母果病。刲股以进。母寻愈。感异云笼室之瑞。里有盗者。梦师领一将军。持斧将斩之。祈哀得免。明日诣师求解。师曰。吾梦亦然。可速悔改。不然祸及无救。后盗迷如故。一日暴疾。连呼瑄师救我救我。无几何死矣。师年八十而化。山下人。见五色云中。持锡飘然而去。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禅师。讳明聪。字无闻。邵武光泽奚氏子也。宗传临济。师事天奇。天奇之盛化也。联芳授受。龙象数百员。而师拔其萃。然师不就疏请。不藉檀脂。卓立当阳。开创禅社。爱以剧务绳学者。重振百丈之规。或不堪其劳而去。未期月复来归之。以故升其堂者。皆挺特有志之士。且函丈之室如旅泊。中夜跏趺。四壁凛然。榻下咄咄之声。常惊达旦。是以杨歧之令。至师又行焉。师初受业于讲肆。精研性相有声。同辈惮其锋。以英邵武嘲之。师独阴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能成佛道。乃与义学浩浩盘桓。有曰。既是佛矣。何须更成。或曰。为度众生故。所以不成佛。师默叹曰。审如是乎。遂尽弃其所好。坚扣禅宗不契。忽闻马嘶。廓然自惊。趋见天奇瑞禅师。瑞嗔目叱出(一本。才礼拜瑞便打)。同行者曰。君与和尚无缘耶。师笑曰。真个那是晚。瑞公问曰。今日我骂底僧。在否。有对曰。是必在。公即曳杖下旦过寮。师迎作礼。公便击之。师进曰。适来草草。触忤和尚。公按杖曰。老僧今日被上座勘破。师又进曰。和尚是在。世忘世在。念忘念岂被人勘破(一本云。岂能勘破)。公曰。在世忘世是如何。对曰。了物非物。曰。在念忘念是如何。对曰。于心无心。曰。心物俱忘时如何。对曰。华山高突太行峨。公休去。未几。以化柄属焉。且诫师曰。从上真宗有子。担荷何忧哉。但百兽虽潜踪于狮子声中。然千花却发艳于象王影里。子其勉之。师既受嘱。独入光州。山居六年。六安山又六年。复还光州旧隐。又五年。始出随州关子岭。建立龙泉寺。以安来学。而学者集焉。常谓众曰。吾师天奇老人。每惧后学外著文义。内生情见。故有语云。文义者法也。情见者人也。非人何以有其见。非法何以有其文。是以。文义情见。通属人法。人之不空。情见难绝。法之不空。文义难灭。文若不尽。见奚能尽。义若不尽。情何能绝。如是奔竞。展转无穷发之乎。文生于见。义生于情。返之乎。见生于文。情生于义。先乃所引生能。后乃能追生所。总名曰生。文灭则见灭。义绝则情亡。情不自忘因乎义忘而情忘。见不自泯。因乎文泯而见泯。统名曰死。死死生生。实可哀哉。此吾老人防微杜渐。切实至极。汝辈有志于吾宗。宁可忽诸。然食饭不咬米。行地不踏土。又作么生委悉。是时也。师之同门诸尊宿。或隐或现。往来衲子。独推尊龙泉。为人剿绝枝蔓。不涉离微。惟月心宝。得入龙泉之室。师尝召宝曰。玄沙不肯灵云意作么生。对曰。贼入空房。曰。不得草草。宝喝。师诺。宝乃辞去。历载还侍师。又召曰。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对曰。佛眼觑不见。曰。子还见否。对曰。某亦不见。师曰。子何不见。曰。若见则非真父母。师曰。如何是真父母。对曰。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为问今何在。分明举似师。师深肯之。僧问。本来面目。师答曰。石香亭。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丧却了也。宝曰。放去较危。收来太速。又僧问。今朝天下皆庆佛诞。未审。佛于何处降生。师画圆相示之。僧无语。宝代僧作礼云。尽界普瞻。师以大法有所倚重遂隐去。经二载还龙泉。龙泉床历益慎。班白者半满其间。间有二三妙龄披田服者。皆格守律度。参请如救眉然。但师有辞世意矣。一日师升座说法。已而掷下拄杖。俨然化去。塔于龙泉寺右。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普亮,未知何许人。识怀温敏,风仪遒远。弱冠剃染,慧解兼人,博涉内外,独契真如,而道贵利他,更思弘济,振锡荆楚,卜居妙峰山,创建兰若。其山在远安城外五十里许,地隔尘嚣,林壑深秀,乃刳辟荒坏,剪除榛秽,道流引渠,寥廓泓漾。俯视澄清,镜空心澈,诚安禅之福地,初启之灵源也。天顺丁丑,奉礼部劄付敕赐额曰福河。亮亦深蒙褒许,自是厥后,神宇栉比,堂殿相望,弥漫山阿,萦回河岸。一时士大夫归向,玄素蒸蒸,宏护之雄,莫之与京。隆庆初,有弘参、深润者,重振家声,高大楼观,覆以琉璃。法席所宣,直阐向上,开悟来学,亦临济之秀,法教光显,实寄其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普照,未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初梁武帝时,有释宝志者,屡见神异,卓锡斯山,故旧有志公庵。明嘉靖时,圯废已久,荆榛丛杂,狼虎窟之,人不敢近。照乃审迹寻址,燔其林莽,搆庐而居,纂修其绪。虎犹群聚,高据洞穴。照断臂祭之,虎乃散去。人谓诚心所感,自是游迹复通,志公之业,赖以弗湮。至万历间,其徒明律复张拓之。后妙峰液铜为殿,卜吉山中。明律以庵基山场田亩,悉献之。而宝华山之名始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智云者,潼川方氏子,生于松州戍所。年十六,回潼川,投灵峰寺依净源为师,严守戒行,无妄无欲。性质灵敏,悟机铦利,人多敬服。尝经双河口师子山,耽玩林壑,因辟地建大如意寺,御史周兴恭为之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