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5,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7  258  259  26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朗然
释本尊
释本成(在久 )
释本明
释本豫(林皋 晦夫 陈 )
释机先
释林璧(竹憨 )
释梅雪
释正思
释正智(卧云 陈 )
释正派(觉非 蔡 )
释正顺(别称 华严菩萨 )
释毒鼓
释永顾(本源 性庵 )
释沙明(照渊 )
释朗然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朗然,宝坻人,住林亭口小庵中。性质鲁钝,行止甚端,里人颇重之。一日入盘山,过老僧,授以念佛法门,归而行之,三年不懈。感内火自焚,其身不坏,状若古铜,铿然有声,今供庵中。智朴有诗《示诸禅者》,诗曰:“禅者分卫归,备言村中事。有僧曰朗然,根性乏聪利。声声忆佛名,只提六个字。誓愿见弥陀,昼夜无迁次。坚行三载周,果满从前志。智火自内燔,六根光明炽。顷之烟燄消,端严良可视。是非坚密身,毕竟难思议。末世精进幢,小子勉而识。脚跟下未明,光阴莫虚弃。须自检点看,生死非儿戏。”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又本尊者,铜梁本尊寺开山僧也。断臂剜睛,精诚感格。四众倾仰,为之建寺,因以其名额之。明刑部主事张纯作记,称为始祖云。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在久,苏州慧庆寺僧,有《懒云诗槁》。
释本明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本明者,姓字里居未详所出。少时寄迹空门,梵行清洁,勤于讲诵。晚岁辍讲,居通州静嘉寺,专心净业,六时精虔,历年弗替。偶示微恙,自知时至,与众告别,安然顺化,异香七日。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本豫,字林皋,一号晦夫。姓陈氏,昆山人。年十九脱白,诵《金刚经》有省。得法于盘山修,栖黄山指象处三年。偶偕普门观瀑布,普云:“此泉在心内?在心外?”豫云:“内外且置,试道此泉从何处来?”普云:“原来此中人也。”两人从此心契。豫后踞夹山法席,其道大显,尝取唐宋尊宿语录各加品评,为宗门诫范。岁在丙戌,豫计日期至,说偈委衣,顺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日本人。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林璧,字竹憨,吴江罗汉寺僧。久住嘉兴王江泾历寓。具足清远兴福诸精舍。能诗善书,画山水竹石俱得梅道人笔意,而写竹尤工。性嗜酒,乞其笔墨者,必携一樽饵之。
释梅雪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梅雪,亦阅《楞严》次,见“一毫端现宝王刹”有疑。后至江阴睹乾明寺,佛阁壮丽,顿释疑情,净慈休休翁證之,其所著亦有《和永明诗》、《寄幻集》。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诗僧
郑国俭为南原知府。一日行春属邑。过源川洞。左石壁上。有松林寺僧正思大书一绝曰。古佛岩前水。哀鸣复呜咽。应恨到人间。永与云山别。翌日与老儒梁积中。连镳寻访。结为山水友。后每论人物。必称正思为僧中龙(胜览)。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正智,字卧云,姓陈氏,福宁人也。初出家时,受剃度于泰顺之南峰寺。后得法于大观慧,实传月亭,中兴台教之学。盖佛法自梁以前,无宗教之别。大通中,达摩西来,始崇教外别传之旨。而智者大师独宏止观于天台,学者宗之,斯台教之名立焉。永嘉佛法肇于无相大师,实因止观发明大事,印證曹溪,号“一宿觉”,是则宗教旨归,初无有异也。厥后青原、南岳宗风大鬯。永嘉之学,薪尽不传。而天台亦渐微弱,不复演扬止观,专以讲义为台教矣。盖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师振中兴之烈。正智则月亭之正传也。智嗣大观慧,慧嗣晦谷珂。初大观虽习教典,而实研精止观,常立庵天台绝顶,覃思冥契。又崇别教之旨,遍历诸方丛席,斟酌印可。始归嗣晦谷,有“从来心印本无文”之嘱。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炉锤合宗教为一。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说,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复订法系正派,以世其传。就雁山能仁寺,宣扬法要,一时龙象云集,然入室者,为正智一人而已。正智姿仪魁垒,外示冲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绝。虽宏解经义,而托根止观,行解双圆。既得法于大观,了悟宗乘,屡登法席。李尚书志、曹学士学佺、张大令文光俱延之讲堂,躬亲听受,最后讲《楞严》于永嘉之宏济寺。时大参石公万程,备兵东瓯,钦师道范,怀香谒之。因即讲次,从容问难,殊未了悟。驰书请益,因命笔答之,曰:“觌面相逢,犹遭钝置。若更商确笔端,当令师子脱颐。”后闻木鱼声,又以相叩,智举“敲空有响,击木无声”语复之,乃赞叹而去。智以雁荡古刹,湮没殆尽,而罗汉寺有应真飞迹,且密迩能仁,望大观作道场处,炉烟可接。乃重营兰若,游客衲子,栖息得所,而道风馥郁,被于遐迩矣。讲观之馀,雅好登临,搜奇剔异,樵牧所不到悉能及。晚岁,道誉益隆,诸方参学缁素礼谒,每食踰千指。更营雁湖绝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汉表,每一凭眺,心迹俱清。岁乙酉,鲁藩建邸临海,仰其风范,致书劳问。内史顾公超因奏请即雁湖建立禅院,复肃启,礼请再四,智不报。明年,大兵寻至,追讨逋伏,而雁荡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见云。丁亥九月,示微疾。至二十九日,谓门人曰:“吾归矣。”沐浴更衣,然后顺化。世寿七十有四,僧腊四十有九。三日茶毗,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罗汉寺侧,与大观塔合。方大观欲合宗教为一也,门户竞争,教以宗为掠虚,宗以教为摭实。其实宗为口头之宗,教亦纸上之教,使果悟佛之心,明佛之理,则原自无分,又何从拟合。故开口乱道,蛇入竹筒,论不自大观起也,惟大观欲融而一之耳。惜乎大观灭而智亦西归,永嘉之焰谁续哉!李象坤匊庵为作塔铭,寄慨深远,有以夫!铭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摄。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彼宗与教,胡为中裂。峨峨观公,建大炉爇。砂屑并融,不假抟捏。或鼎或彝,任其铸出。卧公亲承,宏扬煜烁。法座屡登,弘辩罄折。国王敬礼,宰臣钦慑。讲观不二,顿渐岂别。蓉峰巍峨,雁湖澄澈。与虚为邻,孤操崭绝。昔栖其巅,今瘗其嵲。无缝塔中,寂光不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正派,字觉非。姓蔡氏,晋江人也。生有夙慧,苦志勤学,出家后居东塔院,博洽诸经,兼以文蓻,助我禅悦。时有无断老宿栖止寺中,淹通内外典籍,素见重于王遵严诸文学。正派承其启迪,别有会心,无断深契之,一时名籍甚郡。司寇詹咫亭以直言归结室北山,巢云延正派居之,礼意殷殷。山中唱和,有竹下烹茶,云入袖松间,倚杖鹤窥人之句。后游吴越名蓝胜境,咸有题咏,人多传诵。咫亭复邀朋辈,及诸名德,结《楞严社》,每会人立一义,多方参辨,唯正每夺其标,有云:“惭愧未能成底事,逡巡难得似前人。”可见派之素履不以文害志也。临终示偈曰:“勿毁勿赞,本无涯岸,云度长空,月浮碧汉。”世寿七十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正顺。蔚州高氏子。初为台山寿宁用公行童。圆具后。结庐深树间。屏绝诸缘。唯读华严经。数满千部。常入华严观。一夕入观。闻空中声曰。和吞山水少会风云。从是有契入觉。行住坐卧。了无一物为障碍。无一念为起灭。身心荡然。与法界合。为人演说。言如涌泉。皆契法界深义。因于岭头。建大阁。阁下为海水。出大莲华。华上坐毗卢遮那佛满月像。每对佛入观。五七日方起。故人以华严菩萨称之。而不敢名。成宗闻师名。三召不起。就授五路总摄之职。固辞不受。临终谓众曰。无尽刹海。不离当处。妄情未瞥。悟入无时。门人法忍曰。未审。师今向甚么处去。师唤忍阇黎。忍喏。师云。虚空剖出一茎骨。言讫恬然而化。是日。灵几上有龙瑞。五彩飞光烛庭宇。移时乃歇。停三日化火自焚。门人拾舍利。建塔藏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毒鼓者,常参天台博山诸宿,爱莲化峰奇胜,遂栖止焉。每夜下浴汤池,沿路号佛,声震山谷,归时达旦,率以为常。高邮故人寂,毒鼓往视之,炷香后,趺坐龛左而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永顾,字本源,号性庵,鄞人也。十岁丧母,能执丧礼如成人,服释,出家从四明都纲竹庵得度,笃意释典,旁通文艺,既而谒南京僧录唯庵实,命和本宗偈有云:“三十世生一念有,五千经旨片言该。”唯庵尤加器重,为书状侍者,转忏首。会杭之梵天阙席,唯庵命永顾主之,凡七载,刺血书《妙法华》、《阿弥陀经》。僧录心田霔延为大报恩寺都讲,阐扬法华奥旨,听者川涌,若陆参政友谅、中书姜孟圭咸执弟子礼。后询驸马都尉沐公、冢宰黄公、宗伯王公杜公、太常郑公请,主上天竺。至则启滞觉迷,举废兴坠,为之一新,凡十年。有都刚之命,表率九邑,勤劬十稔,无少瑕颣。所著有《讲贯结偈》、《朝野赓歌》、《山居倡和》、《缶音》等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沙明,字照渊,海盐人。善画,住秀水三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