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野火  拼音:yě huǒ
1.燐火、鬼火。《列子。天瑞》:「马血之为转邻也,人血之为野火也。」
2.焚烧野草的火。《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野火不及,斧斤不至。」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國語辭典》:放野火  拼音:fàng yě huǒ
造谣生事。《荡寇志》第二回:「那厮会放野火,倒要防备。」
分類:造谣捣乱
《國語辭典》:讨野火(討野火)  拼音:tǎo yě huǒ
占便宜。带有詈骂的语气。《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你今日是听了甚人撺掇,到此讨野火吃?」
《国语辞典》:打野火  拼音:dǎ yě huǒ
在露天卖艺而不入剧场之内。《平妖传》第三一回:「那人与他赶起了众人,吹的扑的道:『这里好,也曾有人在这里打野火儿过,在这里做好。』」也作「打窠地」、「打野呵」。
《漢語大詞典》:春风野火(春風野火)
比喻迅猛之势。 左齐 《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分類:迅猛
《漢語大詞典》:撒野火
谓无事生非。 清 李玉 《清忠谱·书闹》:“好好一个书场,被你这狗头撒野火,赶散了我们的生意。”
分類:无事生非
《国语辞典》:揽野火(揽野火)  拼音:lǎn yě huǒ
惹出许多麻烦。《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揽了这野火上门,他吃了甜头,只管思想,惜草留根,到是个月月红了。」
分类:许多麻烦
《國語辭典》:野烧(野燒)  拼音:yě shāo
在郊野燃烧野火。唐。严维 荆溪馆呈丘义兴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唐。刘沧 长州怀古诗:「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分類:野火
《國語辭典》:火烧(火燒)  拼音:huǒ shāo
火热。比喻温度非常高。《红楼梦》第五二回:「忙又向炉上将手烘暖,伸进被去摸了一摸,身上也是火烧。」
《國語辭典》:烧火(燒火)  拼音:shāo huǒ
燃火、生火。如:「烧火煮饭」、「那些报纸都烧火了!」
《漢語大詞典》:荒火
野火。《中国民间故事选·巴拉根仓和哈盖诺颜》:“说也奇怪,在半路上就碰见大水上起了荒火。” 锺涛 《北大荒踏查记》:“见那荒火很近,倒不如向他们靠拢,比摸黑返回 朱家亮子 要有把握些。”
分類:野火
《漢語大詞典》:烧痕(燒痕)
野火的痕迹。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诗:“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明 李昌祺 《过吴门》诗:“ 西施 去后屧廊倾,岁岁春深烧痕緑。” 清 查慎行 《元日出东便门》诗:“草短没烧痕,老杨交枯枝。”
分類:野火痕迹
《漢語大詞典》:远烧(遠燒)
远处的野火。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诗:“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添渔具·樵火》:“深鑪与远烧,此夜仍交光。”
分類:远处野火
《漢語大詞典》:烧地(燒地)
(1).被野火烧过的地面。 唐 刘禹锡 《壮士行》:“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唐 无可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次本韵》之一:“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宋 孔平仲 《马上口占》:“冻条桑破眼,烧地草抽心。”
(2).把地面烧热。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教舞鱉者,烧地置鱉其上,忽抵掌使其跳梁。”
《漢語大詞典》:烧烬(燒燼)
野火的灰烬。 唐 柳宗元 《郊居岁暮》诗:“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唐 李洞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诗:“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
分類:野火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