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56,分211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金蚕
饰金
金池
金柅
金铙
间金
金笺
金涧
吐金
金琅
金柱
俸金
黄金榜
金辔
金流
《漢語大詞典》:金蚕(金蠶)
(1).金铸的蚕。古代帝王的一种殉葬品。《后汉书·张奂传》“奢非 晋文 ” 李贤 注引 晋 陆翙 邺中记:“ 永嘉 末,发 齐桓公 墓,得水银池金蚕数十箔。” 唐 许浑 《懿安皇太后挽歌词》:“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清 蒋士铨 《一片石·梦楼》:“金蚕玉珮,多是野人锄,难觅 周 官墓。”
(2).传说中的金色蚕。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弥罗国 ﹞有桑,枝干盘屈,覆地而生,大者连延十数顷,小者荫百亩。其上有蚕,可长四寸,其色金,其丝碧,亦谓之金蚕丝。”
《国语辞典》:饰金(饰金)  拼音:shì jīn
用作饰物的黄金。如:「纯金条与饰金市价不同。」
《漢語大詞典》:金池
(1).池的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广信侯重述内典书》:“金池动月,玉树含风。” 南朝 梁元帝 《摄山栖霞寺碑》:“金池无底,已通实堑之侧;玉树生风,傍临綵船之上。”
(2).即 金明池 。 宋 秦观 《金明池》词:“ 琼苑 金池 ,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
(3).借指帝都。 宋 陈师道 《寄沛县姜承议》诗:“ 金池 已作归田计,玉版方书济物情。”
分類:帝都
《漢語大詞典》:金柅
金属制的车刹。易·姤:“初六,繫于金柅,贞吉。” 王弼 注:“金者坚刚之物,柅者制动之主。” 朱熹 本义:“柅,所以止车,以金为之,其刚可知。” 唐 独孤及 《宋州送姚旷之江东刘冉之河北序》:“异乎金柅之有繫,匏瓜之莫食。子其行矣!”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奈金柅顿驰,谁作父兄僕射。” 清 黄师琼 《题谢梅庄侍御军中学易图》诗:“《姤》之金柅《復》之初,静吉动凶遇有餘。”
《漢語大詞典》:金铙(金鐃)
(1).即铙。古军乐器名。“四金”之一。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郑玄 注:“鐃,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 淮西 古地 雍州 师,画角金鐃旦夕吹。” 清 朱仕琇 《髻亭记》:“ 大弋山 者,世传 越王 无诸 西巡,弋猎于山,遗金鐃,因一名 鐃山 。”
(2).打击乐器。即铙钹。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折:“开象教,演金鐃。香焚宝鼎云光遶,衲挂松枝幡影飘。”
(3).指舞曲。 明 陈子龙 《边风行》:“金鐃十部尽胡乐,屈巵舞女酬新功。”
《分类字锦》:间金(间金)
韩维 次韵景仁牡丹诗 白岂容拖粉,红须陋间金。
分类:牡丹
《漢語大詞典》:金笺(金箋,金牋)
供写信题辞等用的精美的洒金纸张。 唐 王涯 《宫词》之八:“传索金牋题宠号,鐙前御笔与亲书。”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一:“金牋洒飞白,瑞雾縈长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内大臣 明珠 之称寿也, 崑山 徐司寇 以金笺立幅请於先生,欲得一诗侑觴。”
《骈字类编》:金涧(金涧)
唐 李适 荅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 石林上攒丛,金涧下明灭。
唐 严维 入唐溪 金涧流不尽,入山深更闻。
《分类字锦》:吐金
傅休奕矫情赋序:我太宗文皇帝命臣作西征赋,又命陈、徐诸臣作箴,皆含玉吐金,烂然成章。
分类:文章
《骈字类编》:金琅
云笈七签:七晨天中有三宝之山,山在四斗之中,上有金琅之馆。
《漢語大詞典》:金柱
(1).铜柱。《文选·卢谌〈览古〉》:“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李善 注:“《燕丹子》曰: 荆軻 拔匕首擿 秦王 ,决耳,入铜柱,火出。然铜有金,故称曰金柱。”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於 襄国 起 太武殿 ……漆瓦、金鐺,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伎巧。” 前蜀 贯休 《送友人之岭外》诗:“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
(2).指太阳的光柱。 唐 杨巨源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诗:“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分類:铜柱
《國語辭典》:俸金  拼音:fèng jīn
官吏的薪金。宋。王禹偁〈谢赐圣惠方表〉:「谨当抽俸金以市药,给官本以救人。」也作「俸钱」。
《漢語大詞典》:黄金榜
黄榜,殿试后朝廷发布的中式者名单。 金 张大节 《同新进士吕子成辈宴集状元楼》诗:“ 龙津桥 上黄金牓,三见门生是状元。”一本作“ 黄金榜 ”。
《漢語大詞典》:金辔(金轡)
饰金的马缰绳。 唐 唐彦谦 《咏马》之一:“骑过玉楼金轡响,一声嘶断落花风。”《敦煌曲子词·酒泉子》:“红耳薄寒,摇头弄耳摆金轡。” 宋 梅尧臣 《赠京西陈郎中》诗:“忽枉乘軺车,鏘然响金轡。”
《漢語大詞典》:金流
(1).水流的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迺造南中,渡炎洲,逕玉涧,越金流。”
(2).《庄子·逍遥游》:“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谓大旱使金石溶化,后以“金流”形容酷热。 五代 齐己 《苦热》诗:“云势嶮於峯,金流断竹风。万方应望雨,片景欲焚空。” 宋 王安石 《酬王微之》诗:“一雨回飇助 蓐收 ,炎曦不復畏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