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摇针
燔针
捣针
放血
电针疗法
错錣
灸刺
《国语辞典》:摇针(摇针)  拼音:yáo zhēn
中医针刺手法之一。在针刺达到预定深度,出现针感后,持针柄将针体摇动,开大孔穴,以加强针感。
《国语辞典》:燔针(燔针)  拼音:fán zhēn
一种特殊的针刺法。其方法是将金属针的尖端烧红后,迅速刺至人体一定部位的皮下组织,并迅速拔出。这种方法多用于治疗外科某些疾病及风湿性关节炎。也称为「火针」、「烧针」。
《国语辞典》:捣针(捣针)  拼音:dǎo zhēn
一种针灸手法。在针刺入皮下后,于一定的深度,将针反覆上下捣动,而不拔出体外,称为「捣针」。
《國語辭典》:放血  拼音:fàng xiě
治疗疾病时,将血液抽出身体的疗法。红血球增多症即以此法治疗,可使患者血液变得浓稠且黏,防止血球增加得太迅速。
《漢語大詞典》:电针疗法
针灸方法之一。针刺穴位得气后,留针期间应用电针仪在针柄上通以微量电流,以加强刺激作用而达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用于神经、肌肉、泌尿生殖系等疾患的治疗。
《漢語大詞典》:错錣(錯錣)
顶端有针刺的马鞭。错,通“ 策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鉤饰在前,错錣在后。” 陈奇猷 集释引 松皋圆 曰:“错、册并宜读为策……《列子释文》引 许慎 云:‘錣,马策端有利锋,所以刺不进也。’”
《國語辭典》:灸刺  拼音:jiǔ cì
1.以艾灸和针刺治病。汉。史游《急就篇》卷四:「灸刺和药逐去邪。」《黄帝内经素问。卷七。血气形志》:「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2.去除积弊。汉。桓宽《盐铁论。轻重》:「事灸刺稽滞,开利百脉,是以万物流通,而县官富实。」
分類: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