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45,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钟隐(字 晦叔 号 钟隐 )
钟茜(字 德林 )
李煜(字 重光 别称 南唐后主、李后主、钟山隐士、莲峰居士 名 从嘉、重嘉 号 钟隐 吴王、违命侯、陇西公、安定郡公、郑王、陇西郡公 )
钟离瑾(字 公瑜 )
钟时
钟清卿(字 表臣 )
王令(字 钟美、逢原 )
钟升
钟胄(字 少游、公绪 )
钟浚
钟离景伯(字 公序 )
钟世美(字 公实 )
钟正甫
钟佃
其它辞典(续上)
钟泰章钟隐(字 晦叔 号 钟隐 )
钟茜(字 德林 )
李煜(字 重光 别称 南唐后主、李后主、钟山隐士、莲峰居士 名 从嘉、重嘉 号 钟隐 吴王、违命侯、陇西公、安定郡公、郑王、陇西郡公 )
钟离瑾(字 公瑜 )
钟时
钟清卿(字 表臣 )
王令(字 钟美、逢原 )
钟升
钟胄(字 少游、公绪 )
钟浚
钟离景伯(字 公序 )
钟世美(字 公实 )
钟正甫
钟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合肥人。仕吴。为左监门卫将军,勇敢有胆略。徐温遣刺张颢,泰章选壮士三十人,椎牛刺血,相饮为誓,遂杀颢。擢刺滁州,迁寿州团练使,旋以事改刺饶州。其女为南唐后主李煜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天台人,字晦叔。以其隐居钟山,遂为姓名。少清悟,不问俗事,结茅闲居,以画自娱。善画鸷鸟竹木,师郭乾晖,深得其旨。凡举笔皆精绝,一时无与伦比。其画在江南者悉为南唐李煜所有。煜题跋未尝题书画人姓名,唯钟隐画背题钟隐笔。一说煜自号钟隐,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时洪州豫章人,字德林。初为藩镇从事。后仕南唐,历员外郎、集贤殿学士。李璟保大九年,迁东都少尹。交泰时,齐王景达都督抚州,授观察判官。李煜时,官勤政殿学士。开宝八年,宋师入金陵,为乱兵所杀。工诗,与徐铉、徐锴、乔匡舜等颇多唱和。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975) 字德林,家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初为藩镇从事,后仕南唐,为员外郎、集贤殿学士。中主保大九年(951),迁东都少尹。交泰时,齐王景达都督抚州,授茜为观察判官、检校屯田郎中。后主时,官勤政殿学士。宋开宝八年(975),宋师入金陵,为乱兵所杀。生平事迹散见陆游《南唐书》卷三、《十国春秋》本传。钟茜工诗,曾与徐铉、徐锴、乔匡舜等唱和。所作《赋山》、《别知己》、《新鸿》等诗,尤为人称赏。《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978 【介绍】: 五代时南唐国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李璟第六子。自太子冀以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宋太祖建隆二年,立为太子,旋嗣位,奉宋正朔,称江南国主。常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在位十五年。国亡后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为宋太宗鸩杀。煜为人仁孝,颇有慧性,善属文,工书画,能音乐,尤以词名。其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风格绮靡;后期因遭亡国之痛,多故国之思,风格为之一变。后人辑其词与其父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978 字重光,初名重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继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国亡,为宋所俘,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有集30卷,已佚。生平见徐铉《大宋左千牛卫将军追封英王陇西公墓志铭》、《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南唐书》本传。近人夏承焘有《南唐二主年谱》。善诗文、音乐、绘画,尤工词。抒写离别之思,家国之痛,情真语挚。《全唐诗》存诗18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0。唐诗汇评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自称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嗣位。开宝八年(975),宋军陷金陵,煜被俘,次年至汴京,封违命侯,改封陇西公。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被毒死。追封吴王。李煜有多方面文学艺术才能,兼擅诗、词、文。善书,工画,知音律。其遭罹多故,好为凄苦之词。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八首。词学图录
李煜(937-978) 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后人将其词与其父李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嗣主景第六子。封安定郡公。进封郑王。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宋建隆二年。嗣主南迁。立为太子监国。嗣主殂。袭位。更今名。开宝七年。宋师南征。八年。金陵陷。肉袒降于军门。封违命侯。太平兴国初改封陇西郡公。三年七月薨。年四十二。赠太师。封吴王。
作品评论
宣和书谱
江南伪后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然殊乏姿媚,如穷谷道人、酸寒书生,鹑衣而鸢肩,略无富贵之气。要是当我祖宗应运之初,揭云汉奎壁,昭回在上,彼窃据方郡者皆奄奄无气,不复英伟,故见于书画者如此。方煜归本朝,我艺祖尝曰:“煜虽有文字,一翰林学士才耳!”乃知笔力纵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几何哉!石林燕语
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其得意者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巧在手,动摇风满怀。”上曰:“满怀之风,却有多少?”他日复燕煜,顾近臣曰;“好一个翰林学士!”瀛奎律髓
李后主号能诗,偶承先业,据有江南,亦僭称帝,数十州之主也。集中多有病诗,五言律云:“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真所谓衰飒憔悴,岂“大风”、“横汾”之比乎?宜其亡也。或谓此乃已至大兴之后,即不然矣。七言有云:“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又云:“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盖君临之时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四年(1059)任虔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旌德人,字表臣。仁宗嘉祐间进士。历知歙、宁化、分宜、涟水四县,皆有惠政。性和易,告老回里,阖门三百口,同居共炊,岁时会于一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59 【介绍】: 宋大名元城人,长于广陵。初字钟美,改字逢原。少孤贫,未尝从师,辞章已雄伟老成。王安石推重其人品文章,为之延誉,并以夫人之妹妻之。诗学韩愈、孟郊,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有《广陵集》。全宋诗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为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为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为第十九卷。全宋文·卷一七四一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初字钟美,改逢原。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后随叔祖王乙徙广陵(今江苏扬州)。幼孤勤学,年稍长,倜傥不羁,绝意仕进。贫无以自存,乃教授生徒于天长县。至和初王安石道淮南赴京,令贽诗往见。安石得之大喜,以其夫人之从妹吴氏妻之。徙高邮,太守邵必延请主州学。既而迁润州,复迁常州。苦足疾,嘉祐四年卒,年二十八。令之文骨力苍劲,识度高远,为时人所称道。著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解》、文集二十卷。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刘发《广陵先生传》(俱载《广陵先生文集》附录),《东都事略》卷一一五,《直斋书录解题》卷三、一七。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龙南人,字少游。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浔州、阳山,考课为天下第一。累官广西转运使,镇压少数民族,有功,进龙图阁学士,兼本路安抚管勾经略使,致仕卒。有文集。全宋诗
钟胄,字少游,一字公绪(《江西诗徵》卷一○),龙南(今属江西)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知湖广桂阳县,考课第一,通判宣州。用兵桂林,功成进龙图阁学士兼广南西路安抚管勾经略使。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旌德人,字公实。神宗元丰初游上庠,上万言书,言宣教化、备法制、择守令、复旧疆,帝大悦,授将仕郎。哲宗绍圣中为谏议大夫。有《陵阳集》。全宋文·卷二○三○
钟世美,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人。神宗时为太学内舍生,上书称旨,下国子监保明在学行义,于元丰元年十一月擢为试校书郎、睦州军事推官、太学正。四年五月,以新权江宁府观法推官为承务郎、中书户房习学公事。元符中,任福建常平,因日蚀上书乞复熙宁、绍圣故事。为宣德郎。徽宗立,以元符上书人分正邪,列世美为正等第一,时正美已卒。崇宁元年八月,赠右谏议大夫。事迹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四、三○三、三一二,《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三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崇宁元年(1102)任桂阳监知监,元丰间进士。大观元年(1107)任广南东路转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