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银圆,字孤山。姓李氏,武清人也。少待内庭给事银局工作,公馀多暇,留意内典,眈味久之,思出尘諠,乃乞退。遍游名山,远航南海,还至少林,遇无言师为之披剃,具道从来。因以银圆名之,取其精坚不磨,流通无碍。即谢曰:银则无须此,但期圆满足矣。居数岁,复事游参,迈迹上方,构朝阳庵,息静山阿,将从此终焉。顾上方地接皇都,山势绵邈,云水幽胜,甲于寰区,游侣日众。自孤山口至兜率寺,二十馀里,马不能行,故来僧至孤山已饥疲交困,无休憩处,或望而郤步。圆独发愿,欲于孤山创建十方丛院,以利行者。早夜殷殷,默祷显叩,卒达所志,殿宇既成,额曰“普济禅寺”。遂为始祖,人称“孤山长老”,以地名之,嘉其志也。以万历庚申正月十一日示寂,其徒通祥、通昱,依浮屠法,葬其骨于寺西北隅。
《漢語大詞典》:银圆(銀圓)
亦作“ 银元 ”。俗称“洋钱”。俗称“洋鈿”。俗称“大洋”。 银质圆形货币的通称。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金布》:“近年 广东 、 湖北 、 福建 及南北洋始铸银圆,而为数总不敌外洋之多。”《孽海花》第二六回:“只为 耿义 祝嘏来京,骗了他属吏造币厅总办三万个新铸银圆。” 袁鹰 《深深的怀念》:“老贫农 杨桂芬 家,也用红军送的三块银元,做成一件精致的纪念品,作为传家宝。”
《漢語大詞典》:银圆局(銀圓局)
清 代铸造银币的机关。 光绪 十四、五年间(1888-1889)首先设立于 广东 ,其他各省陆续设立。 光绪 三十一年(1905年) 天津 造币厂成立后,各省银元局改为该厂的分厂。
《國語辭典》:外洋  拼音:wài yáng
海外、外国。《文明小史》第三○回:「但则我们中国已被外洋看到一钱不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后来等到大哥从外洋回来,你看我何等巴结他。」
《國語辭典》:光洋  拼音:guāng yáng
一种旧日所用的银元。因表面铸有「光绪宝」字样,故称为「光洋」。
分類:方言银圆
《國語辭典》:银洋(銀洋)  拼音:yín yáng
银质的钱币。参见「银元」条。
分類:银圆
《漢語大詞典》:银边(銀邊)
即银圆。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戒争产》曲:“得了人家几串青蚨,几片银边,把笔来写得根根固固,杜杜絶絶,土无一寸,瓦无一片。”
分類:银圆
《漢語大詞典》:硬洋
银圆的俗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我掏五块硬洋买的。”
分類:银圆题叙
《國語辭典》:一元  拼音:yī yuán
1.古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國語辭典》:一元大武  拼音:yī yuán dà wǔ
1.古代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唐。孔颖达。正义:「元,头也;武,迹也。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分類:祭祀
《国语辞典》:夹馅儿(夹馅儿)  拼音:jiá xiàn ér
1.食物内部充填的馅。
2.银圆内部所填的铅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