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销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消流
(1).犹消融。艺文类聚卷八六引 晋 傅玄 《桃赋》:“华落实结,与时刚柔,既甘且脆,入口消流。”
(2).销售流通。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现在军机齐备有餘,你可向别处消流罢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忽然想着 横滨 《新小説》,消流极广,何不将这册子寄到《新小説》社?”
《國語辭典》:输出(輸出)  拼音:shū chū
1.将本国货物运到外国。如:「台湾对亚洲诸国输出大量的农产品。」也作「出口」。
2.电脑资料、信号的发出输送。
《國語辭典》:经销(經銷)  拼音:jīng xiāo
经营销售。如:「本店经销由国外引进的最新电器用品。」
《國語辭典》:专卖(專賣)  拼音:zhuān mài
1.国家为增加收入或为国民健康,对某些民生事业,由政府独占经营,不许私人参与,称为「专卖」。如我国的烟、酒均为专卖。
2.专门销售某一类产品。如:「这家面馆专卖牛肉面。」
《國語辭典》:试销(試銷)  拼音:shì xiāo
新产品在正式上市前所作的试验性销售。如:「这份新杂志经过试销后,市场反应不错。」
《國語辭典》:内销(內銷)  拼音:nèi xiāo
本国生产的商品,只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而不运送到国外销售。如:「这家工厂生产的球鞋以内销为主。」
《漢語大詞典》:议销(議銷)
(1).谓考虑注销。 明 鹿善继 《马房裁革再呈堂》:“国当经费不足之时,宜择其缓者而渐为减,尤宜覆其虚者而渐为销,如该厂马驴缓不足以尽之,是首当议销之处。”
(2).买卖双方或同业共同议定货品销售数量或价格。
《漢語大詞典》:翻引钱(翻引錢)
宋 代越界销售茶叶的额外捐税。宋史·食货志下六:“ 孝宗 隆兴 二年, 淮东 宣諭 钱端礼 言:‘商贩长引茶,水路不许过 高邮 ,陆路不许过 天长 。如愿往 楚州 及 盱眙 界引,贴输翻引钱十贯五百文。如又过 淮北 ,贴输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三包
(1). 唐 代诗人 包融 与其子 何 、 佶 并以诗名,时号“三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融:“ 融 , 延陵 人。 开元 间,仕歷大理司直,与参军 殷遥 、 孟浩然 交厚,工为诗。二子 何 、 佶 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 包 ’。”
(2).产品销售后的一定期限内,由供方承担维修、更换、退赔等责任,即包修、包换、包退,合称“三包”。《人民日报》1981.3.1:“不少工厂都以对产品实行三包来招揽生意。这应该说是对顾客负责的态度。”
《漢語大詞典》:销流(銷流)
销售流通。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我游 上海 考书肆,羣书何者销流多?” 廖仲恺 《帝国主义侵略史谈》:“故 中国 非外人要一定销流洋货,是 中国 土产贵而劣,外货平而美的原故。”
分類:销售流通
《國語辭典》:供销(供銷)  拼音:gōng xiāo
供应和销售产品的商业性活动。如:「一个成功的商品,须要良好的供销网配合。」
《國語辭典》:回销(回銷)  拼音:huí xiāo
向原购买的对象销售货物。如:「公司从日本进口原料,制成商品后又回销日本」。
《漢語大詞典》:动销(動銷)
开始销售。《新民晚报》1984.10.22:“冬令补品,秋季动销。”《文汇报》1986.3.8:“锦纶丝袜动销早,反映出今春的服装将更艳丽多彩。”
分類:销售
《漢語大詞典》:消路
销路。货物销售的出路。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丰收〉序》肯于转载,甚感,因作者正苦于无人知道,因而没有消路。” 郭沫若 《断断集·社会发展阶段之再认识》:“农耕消沉了,工业因消路缺乏而衰颓了。”
《國語辭典》:周转(周轉)  拼音:zhōu zhuǎn
资金的运转。《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库款支绌,朝不谋夕,如何周转得来呢?」也作「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