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7,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洗垢求瘢
复蹈其辙
复蹈前辙
过错
鄙误
纰僻
疚恶
是非
得失
惭愧
长短
错落
知非
宽大
自新
《國語辭典》:洗垢求瘢  拼音:xǐ gòu qiú bān
语本《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指洗掉污垢后,仍寻求瑕疵。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过失或缺点。金。刘祁《归潜志》卷九:「张承旨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瘢,苛甚。」也作「洗垢寻痕」、「洗垢索瘢」。
《国语辞典》:复蹈其辙(复蹈其辙)  拼音:fù dào qí chè
比喻不能吸取教训而再犯同一类的错误。《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孟尝平原,皆为秦所羁,幸而得免,公子不可复蹈其辙。」也作「复蹈前辙」、「重蹈覆辙」。
《国语辞典》:复蹈前辙(复蹈前辙)  拼音:fù dào qián chè
比喻不能吸取教训而再犯同一类的错误。《隋唐演义》第三九回:「文帝阴灵,白日显现,故此炀帝也觉寒心,不敢复蹈前辙。」也作「复蹈其辙」、「重蹈覆辙」。
《國語辭典》:过错(過錯)  拼音:guò cuò
错误。如:「他有什么过错?值得你这样大声斥责。」
《漢語大詞典》:鄙误(鄙誤)
错误;过失。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 刘昞 注:“鄙犹否,即错误也。”
分類:错误过失
《漢語大詞典》:纰僻(紕僻)
错误。 唐 颜师古 《〈汉书〉叙例》:“显前修之紕僻,骋已识之优长。”
分類:错误
《漢語大詞典》:疚恶(疚惡)
犹错误。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说命中二:“君子之学,仰事天,俯治物,臣以事君,子以事父,内以定好恶而贞淫,外以感民物之应违,而敢恃惝怳之冏光若有覿焉,奉次周旋而无疚恶乎!”
分類:错误
《國語辭典》:是非  拼音:shì fēi
1.事理的对与错。《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泛称口舌的争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败。《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十馀万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2.利弊、适当和不适当。《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标劝戒。」
《國語辭典》:惭愧(慚愧)  拼音:cán kuì
1.羞愧。《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三公子满心惭愧,叫请了四老爷和杨老爷出来。」《文明小史》第四○回:「说得陆天民很觉惭愧,脸都红了。」
2.侥倖、难得。常用作自谦之词。宋。苏轼 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个小娘子,许我明夜再会。」
《國語辭典》:长短(長短)  拼音:cháng duǎn
1.长度。《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是非、善恶。《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3.意外的变故。《儒林外史》第五回:「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这两个小孩子谁来抚养。」
4.内情、秘密。《西游记》第三七回:「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
《國語辭典》:长短句(長短句)  拼音:cháng duǎn jù
词因句法多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
《國語辭典》:错落(錯落)  拼音:cuò luò
1.参差相杂的样子。《文选。班固。西都赋》:「随侯明月,错落其閒。」《晋书。卷三六。卫瓘传》:「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2.酒器。「错」文献异文作「凿」。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诗:「银含凿落盏,金屑琵琶槽。」
《漢語大詞典》:知非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國語辭典》:宽大(寬大)  拼音:kuān dà
1.面积或范围很大。如:「这场地很宽大,可容纳好几千人。」《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船颇宽大,那争趁你一人?」
2.度量宽宏,不苛求。《汉书。卷八。宣帝纪》:「朕既不明,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红楼梦》第三二回:「谁知道后来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
《國語辭典》:自新  拼音:zì xīn
自己改过更新,重新做人。《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比年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