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候  拼音:shī hòu
1.失去适当的时机。《齐民要术。卷七。造神曲并酒》:「失候,则酒重钝,不复轻香。」
2.对人表示失于问候、迎接的歉辞。明。阮大铖《燕子笺》第六出:「小弟也有些小恙,因此失候鲜于兄。」《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原来老弟倒枉驾先到舍下,只是我多多失候,越发不安了。」
《漢語大詞典》:后机(後機)
谓处理事情错过机会。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绍 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晋书·何攀传:“及 孙晧 降於 濬 ,而 王浑 恚於后机,欲攻 濬 , 攀 劝 濬 送 晧 与 浑 ,由是事解。”南史·周弘正传:“ 弘正 智不后机,体能济胜,无妻子之顾,有独决之明,其餘碌碌不逮也。”
《漢語大詞典》:倍时(倍時)
违时,错过时机。倍,通“ 背 ”。战国策·齐策六:“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
《漢語大詞典》:相失交臂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机会错过。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蒹葭秋水,相失交臂。”
分類:机会错过
《国语辞典》:勿失良机(勿失良机)  拼音:wù shī liáng jī
不要错过好机会。如:「本超市推出特价促销活动,欲购从速,勿失良机。」
分类:错过机会
《国语辞典》:岔批儿(岔批儿)  拼音:chà pī ér
北平方言:(1)指行走的路程彼此错过而未相遇。如:「他俩大概走岔批儿了,所以没能遇上。」(2)指差错、意外。如:「行事要谨慎小心,以免出岔批儿。」也作「岔劈儿」。(3)指声音沙哑。如:「大家为班上大声的加油,声音都岔批儿了。」也作「岔劈儿」。
《国语辞典》:当面错过(当面错过)  拼音:dāng miàn cuò guò
面对面的错过。即失之交臂。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寻贤士觅贤士,争些儿当面错过了。」
《国语辞典》:错失良机(错失良机)  拼音:cuò shī liáng jī
错过好机会。如:「别再犹豫了,如果你再三心二意的拿不定主意,那可要错失良机了。」
分类:错过机会
《國語辭典》:花残月缺(花殘月缺)  拼音:huā cán yuè quē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受摧残。多指情爱中断或被拆散。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莫待他花残月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也作「月缺花残」。
《國語辭典》:机不可失(機不可失)  拼音:jī bù kě shī
机会难得,不可错失。《旧唐书。卷六七。李靖传》:「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金人废刘豫,中原震动,世忠谓机不可失,请全师北讨,招纳归附,为恢复计。」
《國語辭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拼音: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
(谚语)良好的时机难以再得,不可错失。《旧五代史。卷九八。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至务胜残去虐,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國語辭典》:时不我与(時不我與)  拼音:shí bù wǒ yǔ
时间不等待我们。比喻错失时机,后悔莫及。《文选。嵇康。幽愤诗》:「实耻讼免,时不我与。」北周。庾信 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方欲讨论国耻,伸雪家冤,横尸原野,是所甘心,时不我与,先从朝露。」也作「岁不我与」。
《國語辭典》:时不可失(時不可失)  拼音:shí bù kě shī
要抓住时机,不可错失。《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封神演义》第一五回:「南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