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太息
浩叹
嗟吁
逌然
永慨
流叹
绵叹
长出气
杨息
火染幡竿
《國語辭典》:太息  拼音:tài xí
大声叹气。《楚辞。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临出门时,安绍山还把手一拱,说道:『前途努力,为国自爱!』说完这句句,掩面而入。劳航芥又不胜太息。」
《國語辭典》:浩叹(浩歎)  拼音:hào tàn
感慨深长而大声叹息。唐。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只见他闷坐了半日,忽然浩叹了一声。」也作「浩叹」。
《國語辭典》:嗟吁  拼音:jiē xū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嗟吁!嗟吁!教咱何处居?则不如趁早归山去。」
分類:伤感长叹
《國語辭典》:逌然  拼音:yóu rán
自得的样子。《列子。力命》:「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
《漢語大詞典》:永慨
亦作“ 永嘅 ”。 长叹。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外舅每为人言而为之永嘅。” 明 刘基 《步出夏门行》:“悠哉沛乎,歌以永慨。”
分類:长叹
《漢語大詞典》:流叹(流歎)
亦作“ 流叹 ”。 长叹。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之三:“ 荆王 流嘆 楚妃 泣,红颜难长时易戢。”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虞中书书》:“每对月流叹,临风軫慨。”
见“ 流嘆 ”。
分類:长叹
《漢語大詞典》:绵叹(綿歎)
亦作“緜叹”。 犹长叹。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緜叹对逈涂,扬歌弄场藿。” 唐 孟郊 《姑蔑城》诗:“兴亡意何在,緜叹空踌躇。”
分類:长叹
《漢語大詞典》:长出气(長出氣)
深长地叹气,长叹息。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安太太 一手接烟袋,祇扬着脸,皱着眉,望着他长出气。”
《漢語大詞典》:杨息(楊息)
出声长叹。 清 柴绍炳 《苦妇弃儿叹》诗:“拘囚空墙屋,杨息徒啣寃。”
分類:出声长叹
《国语辞典》:火染幡竿(火染幡竿)  拼音:huǒ rǎn fān gān
(歇后语)长叹。叹音谐「炭」。指火烧长旗竿,而长旗竿便成了长炭。如:「一想到他悲惨的遭遇,就教人火染幡竿──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