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6,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故侯
牧守
列城
行营
藩镇
民社
司业
立政
亲民
都堂
铃阁
史君
铨曹
方镇
符节
《國語辭典》:故侯  拼音:gù hóu
本指秦扬州人召平。秦时封东陵侯,秦亡,隐居青门外种瓜为生。见《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后比喻恬淡无争的生活。清。龚自珍〈人月圆。绿珠不爱珊瑚树〉词:「绿珠不爱珊瑚树,情愿故侯家。」
分類:长官
《國語辭典》:故侯瓜  拼音:gù hóu guā
本指故侯召平所卖的瓜。参见「故侯」条。后比喻恬淡无争的生活。唐。王维〈老将行〉:「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分類:东陵瓜
《國語辭典》:牧守  拼音:mù shǒu
州郡的长官。《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如陈咸、朱博、萧育、逢信、孙闳之属,皆京师世家,以材能,少历牧守列卿,知名当世。」
《漢語大詞典》:列城
(1).城邑;边塞城堡。左传·僖公十五年:“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东尽 虢略 ,南及 华山 ,内及 解梁城 ,既而不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楚 盛 周 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於北方,以逼华夏。”旧唐书·德宗纪下:“ 吴少诚 非次擢用,授以节旄,秩居端揆之荣,任总列城之重。”
(2).指城邑长官。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國語辭典》:行营(行營)  拼音:xíng yíng
1.出征时的军营或特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地方。北周。庚信 咏画屏风诗二五诗之一六:「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吴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2.出兵、行军。《新五代史。卷一一。周太祖本纪》:「威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
《國語辭典》:藩镇(藩鎮)  拼音:fán zhèn
唐代在边陲各地设置节度使,镇守土地,抵禦外侮,称为「藩镇」。唐。玄宗〈赐崔日知往潞州〉诗:「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此术既不易轻得,唐之藩镇羡慕仿做,极力延到奇踪异迹之人。」
《國語辭典》:民社  拼音:mín shè
人民与社稷。宋。苏轼〈送张嘉父长官〉诗:「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漢語大詞典》:司业(司業)
(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郑玄 注:“司,主也。” 孔颖达 疏:“司是职司,故为主。谓乐正主太子之业。”
(2).学官名。 隋 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 清 末始废。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清通典·职官六》
(3).指 唐 张籍 。 张籍 仕终国子司业,故称。 清 孙枝蔚 《吊张文昌遗宅》诗:“眼前几客如司业,卷内长篇及 董公 。”
《國語辭典》:立政  拼音:lì zhèng
修立政教。《书经。周官》:「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皆体天作制,顺时立政。」
《國語辭典》:亲民(親民)  拼音:qīn mín
1.亲近民众,使民日新其德。《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爱民。《管子。形势解》:「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國語辭典》:亲人(親人)  拼音:qīn rén
关系亲近的亲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今见父亲认道,只有引孙是亲人,故此请了他来家。」《红楼梦》第五八回:「倘若不叫上他父母亲人来,只怕有混帐人顶名冒领出去。」
《漢語大詞典》:都堂
(1). 唐 尚书省署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处称为都堂。 宋 金 沿之。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清 赵翼 《漳州木棉庵怀古》诗:“五日都堂班絶席,百僚文案稟钧裁。”
(2). 明 代称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都带有都察院御史衔,亦称都堂。《平山冷燕》第十一回:“这个 燕生员 ,乃是本郡 燕都堂 之子,叫做 燕白頷 。”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堂
《國語辭典》:铃阁(鈴閣)  拼音:líng gé
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唐。贯休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诗七首之一:「一从到后常无事,铃阁公庭满绿苔。」
《漢語大詞典》:史君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 使 ”。 宋 范仲淹 《绛州园池》:“絳臺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鶚在秋天。”参见“ 使君 ”。
《國語辭典》:使君  拼音:shǐ jūn
1.尊称奉天子之命,出使四方的使者。《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
2.对官吏、长官的尊称。《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漢語大詞典》:铨曹(銓曹)
(1).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唐 包湑 《会昌解颐录·麴思明》:“銓曹往例,各合得一官,或荐他人亦得。”宋史·岳云传:“﹝ 岳云 ﹞功在第一, 飞 不言。逾年,銓曹辩之,始迁武翼郎。”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漫劳乌府臺前客,屈作銓曹部下人。”
(2).借指主管选拔官员之长官。明史·顾鼎臣传:“兵部主事 马承学 恃 鼎臣 有联,自诡必得銓曹,臣故抑 承学 而用 崑 。”
《國語辭典》:方镇(方鎮)  拼音:fāng zhèn
拥有兵权而管理一方的长官,如唐时节度使之类。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