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江湘
长江 和 湘江 。也指 长江 和 湘江 流域。《楚辞·九章·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 江 湘 。” 汉 张衡 《南都赋》:“秽 长沙 之无乐,歷 江 湘 而北征。”晋书·王鉴传:“时 杜弢 作逆, 江 湘 流弊, 王敦 不能制,朝廷深以为忧。 鉴 上疏劝帝征之。”
《漢語大詞典》:二江
(1).指 四川 境内之 郫江 、 流江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张守节 正义引 任豫 《益州记》:“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2).借指 成都 一带。隋书·于文仲传:“ 王谦 窃居二江,叛换 三蜀 。”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 蜀王 扶天茂绩,命世雄姿,八国二江,早列封圻之内; 黔 城 楚 硤,皆归陶冶之中。”
(3).相当于 北宋 的 江南东路 与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长江 中有 葛洲坝 和 西坝 两个洲,将 长江 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國語辭典》:洞庭湖  拼音:dòng t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的南侧,纳湘、资、沅、澧四水,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而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夏季洪水期间湖面较大,冬季则湖面缩小,具有调节长江水量的作用。为淡水养殖渔业的重要地区之一。
《漢語大詞典》:蛮荆(蠻荆)
古代称 长江 流域中部 荆州 地区,即 春秋 楚国 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诗·小雅·采芑》:“蠢尔 蛮荆 ,大邦为讎。” 朱熹 集传:“ 蛮荆 , 荆州 之蛮也。”后汉书·李膺传:“ 緄 前讨 蛮荆 ,均 吉甫 之功。” 宋 欧阳修 《金鸡》诗:“ 蛮荆 鲜人秀,厥美为物怪。”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一直到 周宣王 的时候, 长江 流域的中部都还是所谓 蛮荆 ,所谓南蛮。”
《國語辭典》:京江  拼音:jīng jiāng
1.扬子江的别名。参见「扬子江」条。
2.镇江的别名。参见「镇江市」条。
《國語辭典》:外水  拼音:wài shuǐ
主要的、正常的薪给以外的收入。也称为「外快」、「外快子」。
《漢語大詞典》:鹊尾(鵲尾)
(1).“鹊尾炉”的略称。亦泛指香炉。 宋 姚述尧 《念奴娇·瑞香》词:“醉面匀红,香囊暗惹,鹊尾烟频炷。” 元 王逢 《雨坐梧溪精舍》诗:“别巷鶯声歇,香烟鹊尾横。” 清 陈玉堪 《摸鱼儿·落花》词:“伤春瘦,宝篆慵飘鹊尾。”
(2).地名。 安徽 铜陵 至 繁昌 长江 中,有 鹊洲 。 鹊头 为 铜陵 西南 鹊头山 , 鹊尾 为 繁昌 东北 三山 。宋书·张兴世传:“时臺军据 赭圻 ,南贼屯 鹊尾 ,相持久不决。”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 吴王 旧邑, 楚国 先封, 江 廻 鹊尾 之城,山枕海根之治。”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六师屯 鹊尾 ,双闕表 牛头 。” 吴翌凤 笺注引 冯智舒 《纲目质寔》:“ 鹊尾 ,渚名,在 庐州府 舒城县 治西北。”
《國語辭典》:滟滪堆(灩澦堆)  拼音:yàn yù duī
地名。在四川瞿塘峡口。巉崖矗立江中,堆旁水势湍急,湍成漩涡,往往为舟行之患。也称为「英武石」。
《漢語大詞典》:河济(河濟)
亦作“ 河泲 ”。 黄河 与 济水 的并称。与 长江 、 淮河 合称四渎。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东曰 兖州 ……其川 河 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夏桀 之居,左 河 济 ,右 泰 华 。” 王闿运 《珍珠泉铭》序:“昔在 周公 ,论列 河 泲 ,以成四瀆。”
《漢語大詞典》:红船(紅船)
(1).彩绘的画船。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使君年老尚儿戏,緑棹红船舞澎湃。” 宋 袁正真 《长相思》词:“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復东,相思无路通。”
(2). 明 代载囚犯的船。 明 杨循吉 《吴中故语·三学骂王敬》:“ 刘 次日召诸生责之曰:‘ 王敬 家有三条玉带,汝辈小儿何能与之抗?且説 永乐 间秀才駡内使,皆发充军,汝谓无红船载汝辈耶?’”
(3).旧时 长江 一带的救生船。凡 江 行遇风涛之险,均由红船任拯救之责。见《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文明小史》第二三回:“ 定辉 感激不尽,再三称谢。次日,用红船渡 江 ,上了招商局的船。”
《国语辞典》:巢湖  拼音:cháo hú
湖泊名。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北岸。形如鸡心,为断层陷落所形成,周围四百五十里,为淮西大湖。盆地北部有皖山、北峡山、大岘山,诸山流水,如肥水、海河等,皆由西侧向巢湖汇聚,再由湖东端的运漕河注入长江。也称为「焦湖」、「漅湖」。
《漢語大詞典》:乌林(烏林)
(1).地名。在 湖北省 嘉鱼县 西,位于 长江 北岸。 赤壁 之战, 周瑜 曾破 曹 兵于此。后以 乌林 指此战役。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是岁又与 周瑜 、 程普 等西破 曹公 於 乌林 ,围 曹仁 於 南郡 。”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 官渡 厠一卒, 乌林 预艰阻。”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饶公郑常墓志铭》:“ 洛城 逆战,壮於 白马 之兵; 河桥 解围,勇於 乌林 之策。”
(2). 吴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是时 吴 亦使 韦昭 制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改《上之回》《乌林》。言 魏武 既破 荆州 ,顺流东下,欲来争锋, 权 命将 周瑜 逆击之於 乌林 ,而破走也。”
《國語辭典》:华中(華中)  拼音:huá zhōng
中国大陆中部长江及其支流汉水流域一带,为全国经济繁荣之区。
《漢語大詞典》:江防
(1). 长江 水系防护事宜。《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凡 江 防,若水利之应修者,有官工,有民工,定其岁修之款。”
(2).江上的军事防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里江防格外吃紧,所以制臺格外认真,吩咐操演水雷,定在今夜举行。”
《漢語大詞典》:破冢
地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长江 东岸。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愷之 尝因假还, 仲堪 特以布帆借之。至 破冢 、遭风大败, 愷之 与 仲堪 牋曰:‘地名 破冢 ,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