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长篇(長篇)  拼音:cháng piān
篇幅极长的著作或言论。宋。苏轼〈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诗:「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话。」
《國語辭典》:长篇小说(長篇小說)  拼音:cháng piān xiǎo shuō
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篇幅长达十馀万言或数十百万言的小说,称为「长篇小说」。如《战争与和平》、《红楼梦》等。
《國語辭典》:长篇累牍(長篇累牘)  拼音:cháng piān lěi dú
篇幅极为冗长的文章。《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本府亲自看过,长篇累牍,后面还有你的名姓图书。」《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
分類:文章篇幅
《漢語大詞典》:长篇大套(長篇大套)
大段的议论、言论或长篇的文章。红楼梦第七回:“见 王夫人 正和 薛姨妈 长篇大套的説些家务人情话。” 欧阳予倩 《买卖》:“得了,得了,我不要再听你这些长篇大套似是而非的议论。”亦作“ 长篇大论 ”。红楼梦第七九回:“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説的是什么。” 巴金 《秋》三四:“ 还如 不过跟你开玩笑,你就长篇大论地说了一大套。”
《國語辭典》:长篇大论(長篇大論)  拼音:cháng piān dà lùn
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极长的文章。《红楼梦》第七九回:「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
《漢語大詞典》:长篇大套(長篇大套)
大段的议论、言论或长篇的文章。红楼梦第七回:“见 王夫人 正和 薛姨妈 长篇大套的説些家务人情话。” 欧阳予倩 《买卖》:“得了,得了,我不要再听你这些长篇大套似是而非的议论。”亦作“ 长篇大论 ”。红楼梦第七九回:“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説的是什么。” 巴金 《秋》三四:“ 还如 不过跟你开玩笑,你就长篇大论地说了一大套。”
《国语辞典》:长篇连载(长篇连载)  拼音:cháng piān lián zài
将长篇文章分段连载。如:「最近在报上长篇连载的小说,深受读者的喜爱。」
《国语辞典》:长篇阔论(长篇阔论)  拼音:cháng piān kuò lùn
篇幅很长的文章或滔滔不绝的议论。《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毓生也觉好笑,不由的心头火发,长篇阔论,写上一封信。」
《國語辭典》:大书(大書)  拼音:dà shū
1.民间说唱艺术中一种说书。以说历史演义、英雄战争、扑刀赶棒之类的故事为主。与有说有唱、敷衍烟花粉黛、儿女私情的小书相对。
2.以大字书写。
3.特别记载或书写。如:「大书特书」。
《漢語大詞典》:长谣(長謡)
(1).放声高歌。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何以叙怀,引领长謡。”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仙查不可託,河上独长謡。” 清 顾炎武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语罢长謡更浮白,七十年来似畴昔。”
(2).长篇乐曲或诗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曾是縈旧想,览物奏长謡。” 唐 沈佺期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诗:“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謡。”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百回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謡寄緑琴。”
《漢語大詞典》:三千牍(三千牘)
史记·滑稽列传:“ 朔 ( 东方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姪》:“闭门试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 金 元好问 《帝城》诗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随十九人。”
《國語辭典》:传奇(傳奇)  拼音:chuán qí
1.唐朝裴铏著小说,以传奇为名,后人则泛称唐人文言小说及模仿其体例的作品为「传奇」。
2.宋、元戏文、诸宫调、元人杂剧常取材自唐人传奇,故泛称此类敷演故事的作品为「传奇」。
3.明、清时代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称为「传奇」,以别于北方杂剧,每本大致为四十出,《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为著名作品。
4.离奇而超乎寻常。如:「传奇人物」、「传奇故事」。
《國語辭典》:万言书(萬言書)  拼音:wàn yán shū
旧时臣民对君王陈述意见的书。《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
《國語辭典》:评书(評書)  拼音:píng shū
一种民间曲艺。是一种全靠嘴说的个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摺扇、一块惊堂木将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的故事,叙述得活龙活现。评书的场所,初在农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馆里。
《國語辭典》:史诗(史詩)  拼音:shǐ 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也称为「叙事诗」。
《國語辭典》:演义(演義)  拼音:yǎn yì
1.采取史实为筐架,再加入传闻而编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本话文,出在空缄记,如今依传编成演义一回。」
2.详细叙述道理事实。《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文选。潘岳。西征赋》:「灵壅川以止斗,晋演义以献说。」
《國語辭典》:演义(演義)  拼音:yǎn yì
誇张超过实际。如:「你说他的本领这么大,未免有点演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