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大隐金门
 
待诏金门
 
东方避世
  
避世金马门
  
金门遗世
 
金门隐
 
金马梦
  
金马朔
 
金马避世
 
相关人物
东方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205~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閒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简释

吏隐:指人行为高洁又不隐遁山林。元袁桶《次韵抵平石》:“金门吏隐愧相如,岁月这巡翰墨疏。”


例句

复有金门客,来参萝薜衣。 储光羲 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 张说 李工部挽歌三首

讵知金马侧,方朔有奇才。 李峤

金门待诏何逍遥,名儒早问张子侨。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台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李白 寄淮南友人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李白 走笔赠独孤驸马

若逢金马门前客,为说虞卿久著书。 段成式 送穆郎中赴阙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 王维 早朝

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 白居易 郡中眷宴因赠诸客

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 綦母潜 送平判官入秦

金门吏隐愧相如,岁月这巡翰墨疏。 袁桶 次韵抵平石

贵为金马客,雅称水曹郎。 郑谷 寄前水部贾员外嵩

为问前时金马客,此焉还作少微星。 陆希声 山居即事二首

典故
元礼门
    
李膺龙门
  
无礼许登门
   
登龙客
 
登龙宾
  
见李膺
  
龙门主
 
相关人物
李膺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李膺〉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祖父脩,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延熹二年徵,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三秦记》曰:「龙门,一名河津,去长安九百里。水悬绝,龟鱼之属莫能上,上则化为龙矣。」

简释

李膺门:指官高品端的门第。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

登龙:喻得到有声望者援引而提高身价。唐高适《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相马知何限,登龙反自疑。”


例句

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无因接元礼,共载比神仙。 刘禹锡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

士安曾重赋,元礼许登门。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

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孟浩然 姚开府山池

方知戏马会,永谢登龙宾。 孟郊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今日殷勤访吾子,稳将鬐鬣上龙门。 崔安潜 报何泽

谁谓登龙日,翻成刻鹄年。 崔日知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张九龄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

倚马才宁有,登龙意岂无。 戎昱 上桂州李大夫

孤鹤必应思凤诏,凡鱼岂合在龙门。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

颜巷萧条知命后,膺门感激受恩初。 方干 归睦州中路寄侯郎中

鲤鱼纵是凡鳞鬣,得在膺门合作龙。 方干 漳州亭言事寄于使君

此中明日寻知己,恐似龙门不易登。 方干 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叙事四韵寄献段郎中

膺门若感深恩去,终杀微躯未足酬。 方干 赠信州高员外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李端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幸到龙门下,须因羽翼飞。 李端 将之泽潞留别王郎中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李端 慈恩寺怀旧

多愧龙门重招引,即抛田舍棹舟行。 李郢 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蘋洲见忆

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登龙有路水不峻,一雁背飞天正寒。 杜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

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置驿常如此,登龙盖有焉。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龙门一变荷生成,况是三传不朽名。 林滋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是日登龙客,无忘君子恩。 杨浚 赠李郎中

元礼门前劳引望,句龙坛下阻欢娱。 权德舆 和王祭酒太社宿斋不得赴李尚书宅会戏书见寄

感恩再登龙,求友皆断金。 权德舆 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自怜亦是膺门客,吟想恩荣气益振。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

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

为谢登龙客,琼枝寄一攀。 卢纶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宴崔司士因寄关中弟张评事时遇

鹤发逢新镜,龙门跃旧鳞。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时充折{★}使)

龙门旧列金章贵,莺谷新迁碧落飞。 蒯希逸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崄津。 袁皓 及第后作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朱门旧是登龙客,初脱鱼鳞胆尚惊。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五

朱门迹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许浑 怀旧居

不知自古登龙者,曾有因诗泥得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登龙不及三千士,虚度膺门二十春。 赵嘏 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之一

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虚名滥接登龙士,野性宁忘种黍田。 钱起 酬考功杨员外见赠佳句

展骥端居暇,登龙喜宴同。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

相马知何限,登龙反自疑。 高适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

典故
高跃龙津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龙门〉~3839~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阔」字据明抄本补。)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其龙门水浚箭涌,下流七里,深三里。
《唐语林》卷八〈补遗〉~73~
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
《國語辭典》:门客(門客)  拼音:mén kè
1.门下的食客。《宋书。卷九四。恩倖传。戴法兴传》:「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之。」
2.宋代对家塾教师的称呼。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你是我心腹之人,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
《漢語大詞典》:金门客(金門客)
官宦贵客。 明 唐顺之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诗之二:“幸接 金门 客,相攀桂树荣。”
分類:官宦贵客
《漢語大詞典》:龙门客(龍門客)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 李膺 不妄交接,有被其容接者为登龙门。后因称高门上客为“龙门客”。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漢語大詞典》:黉门客(黌門客)
秀才;读书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黄门旧是黌门客,蓝袍新作紫袍仙。” 徐朔方 校注:“黌门客,指生员。”
《國語辭典》:门下(門下)  拼音:mén xià
1.拜某人为师,成为某人的弟子。《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周学监拿了他三张银票,回去见了王总教,先探口气,说他同乡某人,怎样仰慕,怎样孝敬,要拜投门下的意思。」
2.投靠世族的食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3.职官名。南朝齐时,称侍中为「门下」。
4.对人的敬称。《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倘得门下做个盟主,可择日便离开,沿途杀掠回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门下其声甚清,其韵又美。」
《國語辭典》:门下省(門下省)  拼音:mén xià shěng
职官名。本为秦、汉时服务皇室的机构,晋时始名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于元朝始废。因唐时一度更名为黄门省,且职掌枢要,故也称为「黄门」。
《國語辭典》:门第(門第)  拼音:mén dì
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声望。《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红楼梦》第二五回:「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也作「门楣」、「门阀」。
《國語辭典》:门人(門人)  拼音:mén rén
1.弟子。《礼记。檀弓上》:「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文选。曹丕。与吴质书》:「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2.守门人。《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祭阍者何?门人也。」
3.门下客。《战国策。齐策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干舍。』」
《國語辭典》:游客(遊客)  拼音:yóu kè
1.离家在外的人。《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不管问你甚情节,你只说家中住的一个游客凤鸣岐做的。」《老残游记》第一回:「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
2.前往游览的人。如:「公务重地,游客止步。」
《國語辭典》:游人(遊人)  拼音:yóu rén
游玩的人。《老残游记》第三回:「殿前搭著凉棚,摆设著四五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卖茶,以便游人歇息。」《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看那男男女女的游人,坐了好些时,方才回去。」
《國語辭典》:游子  拼音:yóu zǐ
离家远游他乡作客的人。汉。苏武〈烛烛晨明月〉诗:「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也作「游子」。
《國語辭典》:游子(遊子)  拼音:yóu zǐ
离家远游的人。《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唐。李白 送友人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也作「游子」。
《國語辭典》:珠履  拼音:zhū lǚ
1.缀有珍珠的鞋子。《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正逢爱客琼筵启,休誇珠履。」
2.因春申君的门客皆穿著缀有珍珠的鞋子,故以珠履借指门客。唐。武元衡 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宋。陆游〈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诗:「帐前犀甲罗十万,幕下珠履逾三千。」
《國語辭典》:门馆(門館)  拼音:mén guǎn
1.门客所住的地方。《文选。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诗》:「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唐。杜荀鹤 下第投所知诗:「拟离门馆东归去,又恐重来事转疏。」
2.家塾。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小生自离了此间,又早二年,如今在一个大财主家做门馆。」
3.嫔妃的居处或内寝。《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旦垂精于万机兮,夕回辇于门馆。」
《國語辭典》:门下士(門下士)  拼音:mén xià shì
门客、门生。宋。苏轼 范文正公文集叙:「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國語辭典》:门生(門生)  拼音:mén shēng
1.弟子、学生。《里语徵实》引《隶释》:「谓汉儒开门授徒,亲授业者,则曰弟子,次相传授,则曰门生。」《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生正要同敝友来候老师,不想返劳老师先施。」
2.科举时代,考试及第者,对主管官的自称。《通俗编。仕进》:「知贡举,称新进士为门生,惟起于唐之中叶耳。」
3.投靠世族的门客。《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
《國語辭典》:家客  拼音:jiā kè
门客。《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我等是许贡家客,特来为主人报雠!」
分類:门客
《國語辭典》:馆客(館客)  拼音:guǎn kè
1.食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府中事体烦杂,宣徽要请一个馆客,做记室代笔札之劳。」
2.食客中专门教导儿童的教师。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閒人》:「食客者,有训导蒙童子弟者,谓之馆客。」
《漢語大詞典》:吏隐(吏隱)
(1).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 江州 左 匡庐 ,右 江 湖 ,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
(2).山名。一名 洼尊山 。在 浙江省 缙云县 。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地上:“ 吏隐山 ,在 縉云 ,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阳冰 凿石为洼尊。”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吏隐山 ,县治东北,一名 洼尊山 ,以 唐 县令 李阳冰 名。”
《漢語大詞典》:避世金门(避世金門)
见“ 避世金马 ”。
《漢語大詞典》:避世金马(避世金馬)
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 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人有讥其靖默不能趣时者, 逊 常服 东方朔 之言,陆沈世俗,避世 金马 ,何必深山蒿芦之下,遂借 陆沈公子 为主人,拟《客难》,製《客诲》以自广。” 明 何景明 《李大夫行》:“有方避世 金门 前,君独时时问草《玄》。” 清 沈元沧 《杂咏》之二:“避世 金门 不猒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漢語大詞典》:金马客(金馬客)
指翰林学士。 唐 刘禹锡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诗:“早忝 金马 客,晚为 商洛 翁。”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谢伯初 诗:﹞下国难留 金马 客,新诗传与竹枝娘。”
分類:翰林学士
《漢語大詞典》:陆沈(陸沈)
见“ 陆沉 ”。
《國語辭典》:陆沉(陸沉)  拼音:lù chén
1.陆地陷没。如:「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整个地区陆沉为沼泽。」
2.比喻国土沦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3.比喻贤者隐居于市朝中。《庄子。则阳》:「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晋。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4.昏沉愚昧。汉。王充《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漢語大詞典》:李膺客
喻指名门之客。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累代通家,咸言 李膺 之客。百年何计,相知在於我心。” 明 高启 《龙门》诗:“我尝謁真龙,天门谬通籍。何必更区区,求为 李膺 客。”参见“ 李膺门 ”。
分類:指名名门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漢語大詞典》:李膺门馆(李膺門館)
见“ 李膺门 ”。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漢語大詞典》:李门(李門)
见“ 李膺门 ”。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國語辭典》:登门(登門)  拼音:dēng mén
上门。《三国演义》第六五回:「玄德亲登门,请二人出仕。」《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
《國語辭典》:登龙(登龍)  拼音:dēng lóng
比喻成名发迹,飞黄腾达。如:「几年不见他,没想到已是千万富翁,真是登龙有术啊!」
《漢語大詞典》:膺门(膺門)
(1).马的胸膛。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膺门沫赭,汗沟走血。” 李善 注:“《相马经》曰:‘膺门欲开,汗沟欲深。’”按, 南朝 宋 徐咸 《相马书》作“胸堂欲开”。
(2).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唐 元稹 《陪诸公游通德湖》诗:“唯有满园桃李下, 膺 门偏拜 阮元瑜 。”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诗:“吠声嗾国猘,公议怯 膺 门。” 前蜀 贯休 《别卢使君》诗:“幸到 膺 门下,频蒙俸粟分。”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