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20,分14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门下
出门
门前
门外
柴门
柴门
龙门
门户
天门
海门
入门
金门
一门
朱门
开门
《國語辭典》:门下(門下)  拼音:mén xià
1.拜某人为师,成为某人的弟子。《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周学监拿了他三张银票,回去见了王总教,先探口气,说他同乡某人,怎样仰慕,怎样孝敬,要拜投门下的意思。」
2.投靠世族的食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3.职官名。南朝齐时,称侍中为「门下」。
4.对人的敬称。《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倘得门下做个盟主,可择日便离开,沿途杀掠回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门下其声甚清,其韵又美。」
《國語辭典》:门下省(門下省)  拼音:mén xià shěng
职官名。本为秦、汉时服务皇室的机构,晋时始名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于元朝始废。因唐时一度更名为黄门省,且职掌枢要,故也称为「黄门」。
《國語辭典》:门第(門第)  拼音:mén dì
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声望。《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红楼梦》第二五回:「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也作「门楣」、「门阀」。
《國語辭典》:出门(出門)  拼音:chū mén
1.外出。唐。白居易〈秦中吟。伤友〉:「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栖栖。」《红楼梦》第四三回:「明日一早要出门,备下两匹马在后门口等著。」
2.离家远行。唐。元稹〈出门行〉:「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
3.女子出嫁。《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家嫂有些妆乔,好好里请他出门,定然不肯。」
《国语辞典》:门前(门前)  拼音:mén qián
门口的前方。如:「在我家门前等我。」
《国语辞典》:门外(门外)  拼音:mén wài
门的外面。《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到得警察衙门口,却只带了仲翔进去,五人被他们关在门外。」
分类:门外外面
《國語辭典》:柴门(柴門)  拼音:chái mén
1.以树枝、木干做成的门。形容朴素简陋的居所。唐。王维 辋川閒居赠裴秀才迪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也作「柴扉」。
2.杜门、闭门。《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漢語大詞典》:柴门(柴門)
犹杜门,闭门。后汉书·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 震 太尉印綬,於是柴门絶宾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生归,殯母已,柴门谢客。”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國語辭典》:门户(門戶)  拼音:mén hù
1.门。《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2.家庭的地位。《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红楼梦》第五一回:「宝玉道:『给他多少?』婆子道:『少了不好看,也得一两银子才是我们这门户的礼。』」
3.比喻出入必经的要地。如:「大沽口是平津的门户。」
4.比喻事物的机栝。《易经。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句下三国魏。韩康伯。注:「乾坤其易之门户。」《西游记》第二○回:「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5.派别、朋党。如:「门户之见」。
6.妓院。《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买良为娼,也是门户常事。」
7.武术上指架势。《水浒传》第九回:「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著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水浒传》第七四回:「当时燕青做一块儿蹲在右边。任原先在左边,立个门户。」
8.泛指门窗。《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國語辭典》:天门(天門)  拼音:tiān mén
1.天宫之门,指天帝所居住的宫门。唐。沈佺期〈龙池篇〉:「池开天汉分黄一,龙向天门入紫微。」
2.帝王宫殿之门,即君门的尊称。《楚辞。王褒。九怀。通路》:「天门兮地户,孰由兮贤者。」
3.天机之门,指心。《庄子。天运》:「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4.道家称鼻孔或两眉之间的天庭。《老子》第九章:「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五。隐藏章》:「上合天门,入明堂。」
5.星官名。由两颗星组成,属角宿,在西方属室女座。
6.古人称角宿两颗星之间的天区为天门。
7.赌牌九时,庄家的对面。《老残游记》第一九回:「第二条拿了个八点,天门是地之八,上下庄是九点,又赔了一个通庄。」
8.天门冬的别名。参见「天门冬」条。
《國語辭典》:海门(海門)  拼音:hǎi mén
1.海口,河流入海之处。唐。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冑诗:「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2.县名。位于江苏省东部,崇明县西北,因地处海隅而得名。
3.乡镇名。位于浙江省黄岩县东六十里,为滨海要埠。
《國語辭典》:入门(入門)  拼音:rù mén
1.进门。唐。杜甫〈草堂〉诗:「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疏。」《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入门,守卫皆搜检,以至郑后腹脐间亦不免摸过。」
2.学问初得门径。宋。陆游〈跋兰亭序〉:「观兰亭当如禅宗勘辨,入门便了。」《清史稿。卷四八○。儒林列传一。高愈列传》:「足下有志圣贤,当以念台刘子《人谱》、《證人会》二书入门,且无哓哓于紫阳、姚江之辨也。」
3.妇女嫁到男家,成为男家的一员。元。无名氏《勘金环》第二折:「我入门来多少闲枝节,做丈夫的把我来迎门儿儸惹,做婶子的把我来劈面儿相截。」《红楼梦》第四回:「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
4.初步、浅学,多用为书名。如:「国学入门」、「珠算入门」。
《國語辭典》:金门(金門)  拼音:jīn mén
1.饰以黄金的门。指天子之门。唐。王维 早朝诗:「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
2.金马门的简称。参见「金马门」条。《文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3.县名。参见「金门县」条。
《國語辭典》:金马门(金馬門)  拼音:jīn mǎ mén
汉代未央宫宫门。门旁竖有铜马,故称为「金马门」。汉武帝曾使学士待诏于此。《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简称为「金门」。
《漢語大詞典》:金明门(金明門)
唐 时宫门名。 金明门 内为翰林院所在。旧唐书·职官志二:“翰林院。天子在 大明宫 ,其院在 右银臺门 内。在 兴庆宫 ,院在 金明门 内。若在西内,院在 显福门 。若在 东都 、 华清宫 ,皆有待詔之所。”亦省称“ 金门 ”。 唐 李白 《走笔赠独孤驸马》:“是时僕在 金门 里,待詔公车謁天子。”
《國語辭典》:一门(一門)  拼音:yī mén
1.一道门户。《汉书。卷四二。张周赵任申屠传。申屠嘉》:「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红楼梦》第四回:「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
2.一类。晋。张华〈游猎篇〉:「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清。刘毓崧〈杜观察古谣谚序〉:「然皆以谣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谣谚特编一集。」
3.一种风格、一个派别。如:「他出手的架势,很像一门失传已久的拳术。」《南齐书。卷四八。列传。刘绘》:「时人为之语曰:『刘绘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也作「一门子」、「一门儿」。
4.一家、一族。《后汉书。卷三四。梁统列传》:「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其馀卿、将、尹、校五十七人。」《红楼梦》第七七回:「目今晴雯只有这一门亲戚,所以出来就在他家。」也作「一门子」、「一门儿」。
5.同师或同学校。如:「我们同出一门,由同一个老师教导。」清。詹应甲〈冶东云程里胡氏家谱序〉:「县志所载名宦乡贤,先后同出一门,未有如云程胡氏祖孙父子兄弟之尤著者也。」也作「一门儿」。
6.一件、一桩。《董西厢》卷三:「我与你试评度,这一门亲事,全在你成合。」《红楼梦》第六六回:「我正有一门亲事,堪配二弟。」
7.一科、一种。如:「你主修那一门学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外国人单考究一门学问,有考了一辈子考不出来,或是儿子,或是朋友,去继他志才考出来的。」也作「一门儿」。
8.一座、一尊。如:「一门迫击炮」。清。温达《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一八:「满洲每旗马驮子母等炮各五门,汉军每旗马驮子母等炮各九门,龙炮各一门,每翼冲天炮各一门,应照原奏带往外大同府。」
9.同一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國語辭典》:朱门(朱門)  拼音:zhū mén
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后泛指富贵人家。唐。李约 观祈雨诗:「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阳咽管弦。」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去朱门权寄迹,欲立功名自有期。」
《漢語大詞典》:开门(開門)
(1).敞开门户。表示欢迎。 汉 王褒 《九怀·尊嘉》:“ 河伯 兮开门,迎余兮欢欣。”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魏 普泰 元年二月, 神武 自军次 信都 , 高乾 、 封隆之 开门以待,遂据 冀州 。”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无所有,便 王献之 青氊,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
(2).犹公开。《后汉书·李固传》:“前 孝安皇帝 内任 伯荣 、 樊丰 之属,外委 周广 、 谢惲 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南史·蔡兴宗传:“上谓 兴宗 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
(3).指开设讲席。后汉书·樊準传:“一人开门,徒众百数。”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后汉书札记·樊宏阴识传》:“开门,谓受纳弟子耳。”一说为创立一家之说。后汉书·樊準传 李贤 注:“开门,谓开一家之説。”后汉书·儒林传论:“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
(4).指开始营业。 茅盾 《当铺前》二:“那是几层的人,有涨红的脸,也有灰白喘气的脸,都在嘈嘈地嚷骂,恨那当铺不肯早点开门。” 茅盾 《送考》:“ 陈太太 和儿子赶到西门 和平路 新华银行门前时,这马路上一带的店铺都没开门。”
(5).指成家立户。《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长生得宝》:“弟兄俩处不拢,就各开门,另支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