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阳焰(陽燄)
亦作“ 阳燄 ”。亦作“ 阳焱 ”。
(1).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语本《楞伽经》卷二上:“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燄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一下:“集既即空,不应如彼渴鹿驰逐阳燄。” 唐 元稹 《遣春》诗之四:“阳焰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膏明诱闇蛾,阳焱奔痴鹿。”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这又是一种渴鹿趋阳焰的事,即令它有千万蹄,每蹄各具千万翅膀,飞跑到旷野尽处,也不能得点滴的水。”
(2).指炽热的阳光。 五代 齐己 《移居西湖作》诗之一:“火云阳焰欲烧空,小槛幽窗想旧峯。”
《漢語大詞典》:阳曦(陽曦)
阳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水( 密水 )有二源,西源出 奕山 ,亦曰 鄣日山 ,山势高峻,隔絶阳曦。”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四:“阳曦万金涌,月宵千玉奏。”
分類:阳光
《漢語大詞典》:景耀(景燿)
光芒;阳光。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歷世莫眡,不知其将含景耀,吐英精,旷世千载而流夜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景耀高照,嘉禾毕遂。”
分類:光芒阳光
《漢語大詞典》:积阳(積陽)
(1).谓阳气聚集。文子·上仁:“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和。”《淮南子·天文训》:“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2).指阳光;太阳。 汉 应玚 《百一诗》之二:“室广致凝阴,臺高来积阳。”《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大火贞朱光,积阳熙自南。” 李善 注引《续汉书》:“日行南陆,谓之夏也。”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营社达羣阴,屯云揜积阳。” 唐 李邕 《东林寺碑》:“既多雨以出日,乍积阳以作霖。”
《漢語大詞典》:曦景
阳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晋水:“水侧有凉堂,结飞梁於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
分類:阳光
《漢語大詞典》:炎官伞(炎官傘)
指阳光。 宋 周必大 《次韵阎刑部才元杨梅》:“炎官伞照涛江红,五月献果 明光宫 。”参见“ 火伞 ”。
分類:阳光
《國語辭典》:火伞(火傘)  拼音:huǒ sǎn
比喻夏日炽热的阳光。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大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漢語大詞典》:和暄
指温暖的阳光。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之一:“莫道和暄能遍照,韶光好处五侯知。”
分類:温暖阳光
《漢語大詞典》:乾晖(乾暉)
阳光。 金 元好问 《题邢公达寒梅冻雀图》诗:“褐衣相媚不胜情,只许乾暉画得成。”
分類:阳光
《漢語大詞典》:干晖
阳光。
分類:阳光
《漢語大詞典》:秋光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國語辭典》:迟迟(遲遲)  拼音:chí chí
1.行走缓慢的样子。《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2.舒缓。《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3.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閒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國語辭典》:夕照  拼音:xì zhào
黄昏时的太阳。宋。陆游 野饮诗:「平堤渐放春芜绿,细浪遥翻夕照红。」
《國語辭典》:夕阳(夕陽)  拼音:xì yáng
1.傍晚时将西下的太阳。如:「夕阳西下」。唐。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诗:「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2.比喻年老。如:「我已是夕阳将坠,心静如水了。」唐。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3.比喻没落。如:「夕阳工业」。
《國語辭典》:月光  拼音:yuè guāng
月亮的光芒。《老残游记》第八回:「等到忙定归了,那满地已经都是树影子,月光已经很亮的了。」
《漢語大詞典》:月光童子
佛经中人名。其父 申日 为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长者,信外道,作火坑欲害佛, 月光童子 谏之不听。后佛至,现大神力变火坑为七宝紫绀池,中生莲花大如车轮。父自悔责而皈依佛法。佛言童子来世当生 秦国 为圣君,受经法,兴道化。见《月光童子经》《申日经》法苑珠林卷九六。亦省称“ 月光 ”、“ 月光子 ”。 晋 支遁 《月光童子赞》:“灵童绥神理,恬和自交忘。弘规愍昬俗,统体称 月光 。”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位齐 寳印 ,行等 月光 。”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朝携 月光子 ,暮宿玉女窗。”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仙经云: 嵩高山 东南大巖下石孔,方圆一丈,四方,北入五六里,有大室,高三十餘丈,周围三百步,自然明烛,相见如日月无异。中有十六仙人。云 月光童子 常在 天臺 ,时亦往来此中,人非有道,不得望见。”按,一说其父名 德护 。见《德护长者经》
《國語辭典》:斜晖(斜暉)  拼音:xié huī
傍晚西斜的阳光。南朝陈。徐陵 春日诗:「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國語辭典》:日中  拼音:rì zhōng
1.正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宦成这奴才吃了个尽醉,两口子睡到日中还不起来。」
2.春分或秋分。《书经。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汉。孔安国。传:「日中,谓春分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