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81,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沦阴
柽阴
风阴
阴曹
阴草
阴官
阴和
阴鉴
阴降
阴岚
阴迫
阴电
阴潜
阴微
阴子
《漢語大詞典》:沦阴(淪陰)
即晚霞。《楚辞·远游》“潄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引《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晋书·挚虞传:“讥沦阴于 危山 兮,问 王母 于椒丘。”
分類:晚霞
《骈字类编》:柽阴(柽阴)
元 宋无 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 宝地人来少,柽阴自晚晴。
《骈字类编》:风阴(风阴)
谢脁高松赋见月露下。
《國語辭典》:阴曹(陰曹)  拼音:yīn cáo
俗称阴间的官府或阴间。人死后灵魂所进入的地方。也称为「阴间」。
分類:阴曹阴间
《漢語大詞典》:阴间(陰間)
暗中离间。隋书·阴寿传:“ 寿 患之,於是重购 寳寧 ,又遣人阴间其所亲任者 赵世模 、 王威 等。”
《國語辭典》:阴间(陰間)  拼音:yīn jiān
人死后灵魂所进入的地方。如:「相传,阎罗王掌管阴间十八层地狱。」也称为「冥府」、「阴曹」、「阴司」。
《骈字类编》:阴草(阴草)
唐 孟郊 赠黔府王中丞楚 昔为阴草毒,今为阳华英。
《國語辭典》:阴官(陰官)  拼音:yīn guān
1.幽冥之神称为「阴官」。
2.司雨之神。唐。韩愈 郴州祈雨诗:「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
3.属于皇后之官。《宋书。卷三九。百官志上》:「长秋者,以皇后阴官。秋者,阴之始。取其终而长,欲其久也。」
《漢語大詞典》:阴和(陰和)
语本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后因以“阴和”为应贤者之邀而出仕的典故。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令明使君方垂神幽藪,留精九皋, 輅 宜蒙阴和之应,得及羽仪之时。”
分類:贤者出仕
《漢語大詞典》:阴鉴(陰鑑)
即阴燧。语出《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置阴鑑之明水,设珪瓚而盈觴。”旧唐书·礼仪志三:“鑑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今司宰有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阴鑑形如方镜,以取明水。”参见“ 阴燧 ”。
《國語辭典》:阴燧(陰燧)  拼音:yīn suì
古代于月下取水以供祭祀的器具。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阴燧,可取水也。」
《骈字类编》:阴降(阴降)
宋书乐志:昔在浑成时,两仪尚未分;阳升垂清凉,阴降兴浮云。
《漢語大詞典》:阴岚(陰嵐)
雾气。 唐 权德舆 《韦宾客宅与诸博士宴集》诗:“阴嵐冒苔石,轻籟韵风篁。”
分類:雾气
《骈字类编》:阴迫(阴迫)
史记周本纪: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
《國語辭典》:阴电(陰電)  拼音:yīn diàn
物体得到多馀的电子时,呈现出带电现象,这种性质的电称为「阴电」。也称为「负电」。
《漢語大詞典》:阴潜(陰潛)
(1).幽深貌。文选·扬雄〈甘泉赋〉:“下阴潜以惨廪兮,上洪纷而相错。” 刘良 注:“言臺高,其下潜阴不明,其上广大光彩交错也。”
(2).暗藏。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然而阴潜之神必有记善恶之餘者。”
《漢語大詞典》:阴微(陰微)
谓短浅的,说不出口的。红楼梦第二七回:“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下贱的见识。”
《國語辭典》:阴子(陰子)  拼音:yīn zi
湖南省攸县方言。称硬币钱的反面为「阴子」。
分類: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