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阴鸟
阴巧
阴位
阴文
阴夏
阴修
阴轩
阴窥
阴冈
阴吹
阴鼎
阴黯
阴阳移
曀阴
烛阴
《漢語大詞典》:阴鸟(陰鳥)
鸣阴之鸟。因其将雨则鸣,故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於是 倪 盛脩主人礼,共为欢乐”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南齐书·张融传》:“阴鸟阳禽,春毛秋羽,远翅风游,高翮云举。” 清 唐孙华 《喜雨》诗:“阳鸟竟潜翳,阴鸟已和鸣。”
《漢語大詞典》:阴巧(陰巧)
阴险诈伪。新唐书·权璩传:“时 李训 挟宠,以周易博士在翰林, 璩 与舍人 高元裕 ,给事中 郑肃 、 韩佽 等连章劾 训 倾覆阴巧,且乱国,不宜出入禁中。”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赠少保陈公墓志铭》:“呜呼,士大夫砥礪风节,固有所在。而当世乃有媕妸阴巧,邀主固宠,欲以卿相位传子孙者,亦独何哉!”
《骈字类编》:阴位(阴位)
易乾:乾元者,始而亨者也。疏:乾彖云:六位时成。二四为阴位,阴居为得位,阳居为失位。三五为阳位,阳居为得位,阴居为失位。周易略例:夫位者,列贵贱之地,待才用之宅也。爻者守位分之任,应贵贱之序者也。位有尊卑,爻有阴阳,尊者阳之所处,卑者阴之所履也。故以尊为阳位,卑为阴位。 礼记:孟冬之月,其祀行,祭先肾。注:冬阴盛,寒于水,祀之于行,从辟除之类也。祀之先祭肾者,阴位在下,肾亦在下,肾为尊也。
《國語辭典》:阴文(陰文)  拼音:yīn wén
镂刻器物或印章上凹下的文字或花纹。也称为「白文」。
《漢語大詞典》:阴夏(陰夏)
向北背阳的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隐阴夏以中处,霐寥窲以峥嶸。” 李善 注:“阴夏,向北之殿也。”
分類:宫殿
《骈字类编》:阴修(阴修)
史记李斯传: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骈字类编》:阴轩(阴轩)
张协 玄武馆赋 阳扉南启,阴轩北达。
《骈字类编》:阴窥(阴窥)
窥同。唐书浑瑊传:吐蕃相尚结赞陷盐夏,阴窥京师,而畏瑊与李晟、马燧欲以计胜之,乃诡辞重礼,请燧讲好。又张万福传:时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驻濠州阴窥,淮南圆使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移戌当涂。
《漢語大詞典》:阴冈(陰岡)
山冈的北边。 汉 王粲 《大暑赋》:“幸 九嵕 之阴冈,託 甘泉 之清野。” 晋 左思 《招隐》诗:“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分類:山冈北边
《漢語大詞典》:阴吹(陰吹)
中医学名词。指妇女阴道有气排出,并带声响的一种病症。《医宗金鉴·金匮要略·妇女杂病脉证并治》:“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注:“阴吹而正喧,谓前阴出气有声也。”
《漢語大詞典》:阴鼎(陰鼎)
(1).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2).道教所用炼丹之鼎。 唐 吕岩 《七言》之十九:“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
《漢語大詞典》:阴黯(陰黯)
犹阴暗。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然而那时候 长与氏 不知是正同别人谈着话,还是想着别的事情,只摘用我末尾的话,就断定‘阴黯,阴黯’。” 叶圣陶 《城中》:“大家觉得爽然,心头不安更甚,犹如阴黯的天空,又浮来一重浓云。”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一:“这一次我是住到正屋里来了,我占有着一间阴黯潮湿的屋子。”参见“ 阴暗 ”。
分類:阴暗
《國語辭典》:阴暗(陰暗)  拼音:yīn àn
昏暗不明。如:「在这个阴暗的角落里看书,对视力会有不良的影响。」
《国语辞典》:阴阳移(阴阳移)  拼音:yīn yáng yí
古人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阴阳移指四时的变迁。《文选。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漢語大詞典》:曀阴(曀陰)
天色阴沉。 清 顾炎武 《秋雨》诗:“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蕃文》:“寥旷朗而曀阴兮,风四起而萧瑟。”
分類:天色阴沉
《漢語大詞典》:烛阴(燭陰)
传说中的神名。即 烛龙 。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郭璞 注:“ 烛龙 也。是烛九阴,因名云。”参见“ 烛龙 ”。
分類:郭璞
《國語辭典》:烛龙(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借指太阳。唐。李邕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明。谢谠《四喜记》第八出:「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