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81,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阴滋
蒲阴
真阴
翳阴
阴河
阴君
阴明
阴霓
阴砌
阴随
阴藓
阴阳家
阴争
阴知
山阴县
《韵府拾遗 支韵》:阴滋(阴滋)
吴筠竹赋:彗家坛以尘灭,环石床以阴滋。
《骈字类编》:蒲阴(蒲阴)
汉书地理志:中山国曲逆。注:张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故曰曲逆。章帝丑其名,改曰蒲阴,在蒲水之阴阎。后汉书郡国志:中山国蒲阴,本曲逆,章帝更名。 宋史河渠志:景德元年。北面都钤辖阎承翰。自嘉山东引唐河三十二里至定州。酾而为渠。直蒲阴县东六十二里。会沙河。径边吴泊。遂入于界河。以达方舟之漕。金史地理志中山府祁州刺史。宋阴蒲郡。国初置阴蒲郡军。 水经注:蒲水又东南流,径蒲阴县故城北。
黄庭坚谢张泰伯惠黄雀酢诗:蒲阴虽穷僻,勉作三年住。
《漢語大詞典》:真阴(真陰)
中医学名词。亦称“ 肾水 ”、“ 元阴 ”。与“真阳”相对而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茯苓四逆汤方”﹝方解﹞:“烦燥,虽六经俱有,而多见於太阳少阴者,太阳为真阴之际,少阴为真阳之本也。”参见“ 真阳 ”。
分類:中医医学
《漢語大詞典》:真阳(真陽)
又称“肾阳”、“元阳”。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去芍药汤”集注引 沈宗明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跼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
《漢語大詞典》:翳阴(翳陰)
昏暗。 宋 朱淑真 《早春喜晴即事》诗:“山明雪尽翠嵐深,天阔云开断翳阴。”
分類:昏暗
《国语辞典》:阴河(阴河)  拼音:yīn hé
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成天然隧道,在隧道中流动的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暗河,即称为「阴河」。
《漢語大詞典》:阴君(陰君)
阴间之主, 阎罗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水南有《豫州从事皇毓碑》,殞身州牧,阴君之罪,时年二十五。”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潞王当帝》:“阴君曰:‘汝无他过,今放还。’”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酆都阴君:“阴君以炼丹济人。”
分類:阴间
《漢語大詞典》:阴明(陰明)
辰星。北方星名。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阴明浮烁,沉禜深沦。” 张铣 注:“ 宋 水德,主北方辰星,辰星为阴明。”按,史记·天官书“罚出辰星” 张守节 正义:“《天官占》云:‘辰星,北水之精,黑帝之子,宰相之祥也。’”
《漢語大詞典》:阴霓(陰霓)
雌霓,副虹。 唐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
分類:副虹
《骈字类编》:阴砌(阴砌)
薛奇童楚宫词:杨叶垂阴砌,梨花入井阑。方干游竹林寺诗:藓浓阴砌古,烟起暮香生。
《骈字类编》:阴随(阴随)
鬼谷子见上。
《漢語大詞典》:阴藓(陰蘚)
苔藓。因生于阴湿之地,故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日乾阴蘚厚堪剥,藤把欹松牢似绳。”
分類:苔藓阴湿
《國語辭典》:阴阳家(陰陽家)  拼音:yīn yáng jiā
古代九流之一。战国时邹衍、邹奭等二十一家,皆研习阴阳历律之事。见《汉书。卷三○。艺文志》。后世亦称择日占星六壬等人为「阴阳家」。《西游记》第二回:「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骈字类编》:阴争(阴争)
素问: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骈字类编》:阴知(阴知)
战国策:司马喜使赵,为己求相中山,公孙弘阴知之。中山君出,司马喜御,公孙弘参乘。公孙弘曰:为人臣招大国之威,以为己求相,于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 史记吕后纪: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齐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 宋史孙继邺传:枢密使曹利用欲用之,继邺恶其权盛,阴知利用将有祸,数以疾辞。
《国语辞典》:山阴县(山阴县)  拼音:shān yīn xiàn
县名:(1)位于山西省大同县西南,濒桑乾河南岸。(2)浙江省旧县名,今与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