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阴隐
阴黝
阴往
阴右
阴谪
阴渚
阴滓
阴字
阴佐
阴责
阴台
阴邃
阴讼
阴倒
阴帝
《漢語大詞典》:阴隐(陰隱)
暗地,暗中。《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 清 洪亮吉 诂:“阴慝,谓阴隐为恶也。”
分類:暗地暗中
《漢語大詞典》:阴黝(陰黝)
阴暗;黑暗。 清 黄景仁 《雨中入山访曹以南》诗之二:“危磴入深樾,阴黝百不省。” 朱自清 《纪游》一:“好阴黝幽深的殿宇!这样这样大的庭柱,我们可给你们比下去了!”
分類:阴暗黑暗
《骈字类编》:阴往(阴往)
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疏:数之所起,起于阴阳。阴阳往来,在于日道。十一月冬至日南极,阳来而阴往,冬,水位也,以一阳生为水数。五月夏至日北极,阴进而阳退,夏,火位也,当以一阴生为火数。但阴不可名奇,数必以偶,故以六月二阴生为火数也。
《骈字类编》:阴右(阴右)
素问: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荅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
《漢語大詞典》:阴谪(陰謫)
犹冥谴。 唐 刘禹锡 《吊张曲江》诗:“良时难久恃,阴謫岂无因。”
《骈字类编》:阴渚(阴渚)
南北朝 江淹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四 张黄门协苦雨 丹霞蔽阳景,绿泉涌阴渚。
《韵府拾遗 纸韵》:阴滓(阴滓)
道书:烹除阴滓,媾合,而岂有荣衰。
《漢語大詞典》:阴字(陰字)
即阴文。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所谓款识,乃分二义,款为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识为阳字,是挺出者。”参见“ 阴文 ”。
分類:阴文
《國語辭典》:阴文(陰文)  拼音:yīn wén
镂刻器物或印章上凹下的文字或花纹。也称为「白文」。
《骈字类编》:阴佐(阴佐)
唐书皇甫鏄传:帝以天下略平。亦欲崇台沼宫观。自娱乐。镈与程异知帝意。故数贡羡财。阴佐所欲。
《漢語大詞典》:阴责(陰責)
旧谓损阴德者于冥冥中受谴责。 唐 于邵 《为柳州郑郎中谢上表》:“纵漏严科,必貽阴责。”旧唐书·崔器赵国珍等传论:“自古酷吏滥刑,幸免者多矣,苟无强魂为祟,沮议者惑焉。 器 ( 崔器 )深文乐祸,居官令终,非 达奚 诉冤,无以显其阴责矣。”
分類:阴德谴责
《漢語大詞典》:阴台(陰臺)
在北郊的祭祀土神之台。 南朝 宋 谢庄 《侍东耕》诗:“阴臺承寒彩,阳树迎初熏。”参阅汉书·郊祀志下
《漢語大詞典》:阴邃(陰邃)
犹深邃。 艾青 《巴黎》诗:“或者垂头丧气,锁上了眼帘,沉于阴邃的思索。”
分類:深邃
《漢語大詞典》:阴讼(陰訟)
因纵欲淫荡等事而引起的争吵不和。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左传·成公八年“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晋 杜预 注:“必以同姓者参骨肉至亲,所以息阴讼。”
《漢語大詞典》:阴倒(陰倒)
方言。犹阴到。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阴帝(陰帝)
指 女娲 。《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 汉 高诱 注:“ 女媧 ,阴帝, 佐虙 戏治者也。”
分類: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