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6,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阴颢
阴铿(字 子坚 )
薛收(字 伯褒 汾阴县男、汾阴男 )
杜审言(字 必简 世称 文章四友 行第 五 )
薛曜(别称 薛耀 字 升华 汾阴男 )
阴行先
阴承本
毕諴(字 存之 平阴县男 )
舒道纪(号 华阴子 )
刘赟( 湘阴公 )
李含章(字 明用、时用 )
石待问(字 则善 )
陈太素(字 仲华 )
徐师闵(字 圣徒 号 十老 )
其它辞典(续上)
阴世师阴颢
阴铿(字 子坚 )
薛收(字 伯褒 汾阴县男、汾阴男 )
杜审言(字 必简 世称 文章四友 行第 五 )
薛曜(别称 薛耀 字 升华 汾阴男 )
阴行先
阴承本
毕諴(字 存之 平阴县男 )
舒道纪(号 华阴子 )
刘赟( 湘阴公 )
李含章(字 明用、时用 )
石待问(字 则善 )
陈太素(字 仲华 )
徐师闵(字 圣徒 号 十老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17 【介绍】: 隋武威人,阴寿子。性忠厚,有武艺。以功臣子拜仪同,累迁骠骑将军,迁张掖太守。击破吐谷浑,党项羌人之扰,与代王留守京师,李渊军进长安,世师勒兵拒,城陷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武威姑臧人,阴子春孙。少知名。释褐奉朝请,历尚书金部郎。后入周。有《琼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武威姑臧人,字子坚。阴子春子。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为湘东王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曾在陈文帝宴中作《安乐宫赋》,援笔便就,深被叹赏。有文集,已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2—624 【介绍】: 唐蒲州汾阴人,字伯褒。薛道衡子。道衡为炀帝所杀,故收于隋不仕。房玄龄荐之于李世民,授秦王府主簿,檄书露布,多出其手。高祖武德四年,窦建德援王世充,众将争言退兵待机,独收力主扼成皋拒之,遂一战定中原。入东都,授天策府记室参军。从平刘黑闼,封汾阴县男。六年,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未几卒。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收字伯褒。蒲东汾阴人。隋司隶大夫道衡子。道衡为炀帝所杀。收不仕隋。高祖入关。授秦府主簿。迁金部郎中。东都平。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封汾阴男。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武德七年卒。年三十三。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永徽六年又赠太常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6—708 【介绍】: 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必简。高宗咸亨元年进士。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历迁隰城尉、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累擢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寻召授国子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年六十余。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708 字必简。排行五。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父迁居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审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杀季重,当即杜并亦被杀。武后闻此,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为中宗流放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其生平事迹多所考證。审言为杜甫祖父,杜甫诗法深受其影响。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贡献。审言今存诗43首,仅两首古体,五律、五排、七律、七绝诸体有佳作,其中五律尤为量多质高,庄严典丽。有宋本《杜审言集》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唐诗汇评
杜审言(648?—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类),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授隰城尉,迁江阴尉,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寻免归,武则天召见,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部。中宗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审言善五言诗,工书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有《杜审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审言诗集》三卷乃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学士高才命世,凌轹同等,律调琅然,极其华茂。然其心灵流畅,不烦构结,而自出雅致。旷代高之,以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凤之丸,不离苞素者也。《守岁》篇云:“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薰天”,气色高华,罕得其比。《艺苑卮言》
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白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艺圃撷馀
杜必简性好矜诞,至欲“衙官屈、宋”。然诗自佳,华于子昂,质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风,盛哉!诗薮
初唐无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排律则“六位乾坤动”、“北地寒应苦”,七言则“季冬除夜”、“毗陵震泽”,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模楷,有自来矣。诗镜总论
杜审言浑厚有馀。唐诗归
钟云:初唐诗至必简,整矣,畅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诗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简数诗,开诗家齐整平密一派门户,在初唐实亦创作。《诗源辨体》
杜审言五言律体巳成,所未成者,长短两篇而已。今观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则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唐诗绪笺》
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唐律消夏录》
必简诗用意深老,措辞缜密,虽极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虚设。其于射洪,犹班之于史也。后来尽得其法者,唯文孙工部一人。《载酒园诗话又编》
杜必简散朗轩豁,其用笔如风发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此僻涩苦寒之对剂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观。石洲诗话
杜必简于初唐流丽中,别具沉挚,此家学所有启也。三唐诗品
承流散藻,词非一骨,间有六代遗音,而律诗清柔,无复陈隋健响,于初唐最为晚派。自诞“衙官屈宋”,殊太过情。乃如“云霞出海”、“草绿长门”,亦自独辟生蹊,发为孤秀,以罕见长耳。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薛耀。字升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元超之子。尚城阳公主。武后登封元年(696),官礼部郎中。圣历中,依张易之,预修《三教珠英》,迁正谏大夫。官至给事中。袭封汾阴男。生平见新、旧《唐书·薛元超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九。曜以文学知名,与王勃有交谊。《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文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曜。中书令元超子。尚城阳公主。圣历中附张易之。与修三教珠英。官正谏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前 【介绍】: 唐武威姑臧人。张说妹婿。初补陈州司仓,不乐而辞之。玄宗开元初,张说刺相州行先为从事,常陪吟咏。又为宜城公主记室参军,迁长河令。迁蔚州别驾,入为庆王友,转太子中允。官至国子司业、邠王府长史。卒年七十五。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居于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南朝诗人阴铿玄孙。张说妹婿。释褐陈州司仓,历宜城公主府记室参军、长河令、蔚州别驾。入为庆王友,转太子中允,后拜国子司业、邠王府长史,卒。玄宗开元元年(713),张说为相州刺史时作《相州九日城北亭子》诗,行先和之,流传中“相州”讹为“湘州”,《唐诗纪事》卷一七遂误传行先为湘州刺史张说从事,又或以唐无湘州,遂云为岳州刺史张说从事,均误。生平详见张均《邠王府长史阴府君碑》(铭文为张说所撰)、《元和姓纂》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为陇右节度使,曾修硖路,受诏备防吐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2—864 【介绍】: 唐郓州须昌人,字存之。博通经史,尤能歌诗。文宗大和六年举进士,及书判拔萃,为杜惊从事。悰入相,諴为侍御史。武宗时,出为磁州刺史。宣宗立,召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后为邠宁节度,开置屯田,召募军士,省度支钱数百万。改河东、宣武军节度使。懿宗时入为户部尚书,领度支。寻以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集贤大学士。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咸通四年十二月卒于镇。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64 字存之,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又以书判拔萃。历佐使府。武宗会昌间,入为监察御史,旋出刺磁州。宣宗大中四年(850)除翰林学士。封平阴县男。六年,出为邠宁节度使。后历帅昭义、河东、宣武三镇。懿宗咸通元年(860)除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以疾辞相位。寻出为河中节度使。十二月二十三日(864年2月4日)卒于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语林》卷三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后汉高祖弟刘崇子。乾佑元年拜徐州节度使。后汉隐帝被弑,郭威与群臣议立赟为嗣,传太后意召之。赟行至宋州,郭威为兵士所拥立。封赟为湘阴公,以幽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则善。少以诗赋名。真宗咸平三年进士。景德三年,以广德军判官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第四等,授殿中丞。大中祥符三年,以太常博士上时务策,得罪责授滁州团练副使。仁宗即位,累官通判太平州,遂居其地。官终太常寺丞知阶州。时丁谓畏其直,钱易奇其文,杨亿、李谔服其议论。有《谏史》百卷。全宋诗
石待问(?~一○五一),字则善,眉山(今属四川)人。弱冠登进士,通判明州,曾进(谏史)百卷。仁宗即位,改判太平州,知阶州,未几致仕,卜居芜湖。皇祐三年卒。事见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三一。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七○
石待问(?——一○五一),字则善,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咸平三年进士,应直言极谏科,六试皆第一,授殿中丞,通判明州。大中祥符三年,上《时务策》十数条,忤真宗意,责授滁州团练副使。仁宗即位,通判太平州,遂家焉。官终太常丞、知阶州。皇祐三年卒。著有《谏史》一百卷。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四、七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二一、选举一○之一二,《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六,《宋诗纪事补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缑氏人,字仲华。陈光现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累迁判大理事。任刑法二十余年,朝廷有大疑狱,必召与议,太素推原人情以傅法意,众皆释然,自以为不及。历知江阴军、兖州、明州,有治绩。终尚书兵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祖籍建州瓯宁,字圣徒。英宗治平初以虞部员外郎知江阴军。神宗熙宁十年以司农少卿知袁州,惠政爱民,有治绩。官至左中散大夫、普宁郡侯致仕。及退,与元绛、程师孟诸人诗酒往还,号十老。年八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