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5,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阴坂
阴柏
阴安
阴埃
阴翻
阴谲
阴考
阴夔
阴食
阴善
阴煞
阴戎
阴悄悄
阴旗
阴七
《骈字类编》:阴坂(阴坂)
左传:见阴口下。水经注:洧水又东径阴坂北,水有梁焉。俗谓是济为参辰口。
《骈字类编》:阴柏(阴柏)
唐 李山甫 雨后过华岳庙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骈字类编》:阴安(阴安)
史记卫将军传: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 汉书地理志:魏郡县阴安。宋书州郡志:阴安令,汉旧名,属魏郡,晋太康地志:属顿丘。
又明一统志:阴安城在相城县东南八十里,刘宋置阴安县。
《漢語大詞典》:阴埃(陰埃)
阴雾和尘埃。 唐 屈同仙 《燕歌行》:“是时天地阴埃遍, 瀚海 龙城 皆习战。”
分類:尘埃
《骈字类编》:阴翻(阴翻)
庾信象戏赋:阴翻则顾兔先出,阳变则灵乌独明。
《漢語大詞典》:阴谲(陰譎)
阴险奸诈。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然观 李德裕 所作《周秦行纪论》,至欲持此一文,致 僧孺 於族灭,则其阴譎险很,可畏实甚。”
《骈字类编》:阴考(阴考)
淮南子:言事者必究于法,而为行者必治于官。上操其名以责其实,臣守其业以效其功。言不得过其实,行不得踰于法。群臣辐辏,莫敢专君。事不在法律中,而可以便国佐治,必参五行之阴考以观其归,并用周听,以察其化。不偏一曲,不党一事,是以中立而遍,运照海内。群臣公正,莫敢为邪,百官述职,务致其公迹也。
《韵府拾遗 支韵》:阴夔(阴夔)
魏志武帝纪:𡊮尚夜遣兵犯围,公逆击,破走之,遂围其营,未合,尚惧,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
《漢語大詞典》:阴食(陰食)
亏蚀,亏缺。后汉书·蔡邕传:“且夫地将震而枢星直,井无景则日阴食。” 李贤 注:“阴食谓不显食也。凡日阴食则井无影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沈钦韩 曰:“井无景者,因日既入则水中无影。今人以槃水候之,知其亏復不独井也。”
分類:亏蚀亏缺
《漢語大詞典》:阴善(陰善)
不为人知的善行。 汉 王充 论衡·雷虚:“人有阴过,亦有阴善。”
分類:为人善行
《高级汉语词典》:阴煞
1. 幽暗
2. 损伤
《漢語大詞典》:阴戎(陰戎)
(1).古代少数民族名。 西戎 之一,即 陆浑之戎 ,因其居住于 河 南山北,故称。一说 陆浑 近 阴 地,故名。左传·昭公九年:“ 晋 梁丙 、 张趯 率 阴戎 伐 潁 。” 杜预 注:“ 阴戎 , 陆浑之戎 。”后汉书·西羌传:“ 陆浑戎 自 瓜州 迁於 伊川 , 允姓戎 迁於 渭汭 ,东及 轘辕 。在 河 南 山 北者号曰 阴戎 。”
(2).泛指少数民族。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玄塞隔 阴戎 ,朱光分昧谷。”
《漢語大詞典》:阴悄悄(陰悄悄)
不声不响地;悄悄地。 沙汀 《炮手》:“于是他又改变门路,一个人阴悄悄去钓鱼。” 克非 《春潮急》十四:“这会儿一个戴大斗笠,身披长蓑衣,打扮得像只狐狸的人,阴悄悄地梭进来,不声不响,面向墙角。”
《骈字类编》:阴旗(阴旗)
魏晋 谢万 兰亭诗二首 其二 司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
《骈字类编》:阴七(阴七)
汉书律历志:见阴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