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政党(政黨)  拼音:zhèng dǎng
由政治主张与利益相同的人结合而成,以谋求政治权力,合法控制政府人事及政策,进而实现其共同政见的组织。
《國語辭典》:暴力  拼音:bào lì
激烈而强制的力量。如:「暴力只会制造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國語辭典》:立场(立場)  拼音:lì cháng
批评、观察或研究某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保持的态度。如:「站在教育的立场,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
《國語辭典》:梯桥(梯橋)  拼音:tī qiáo
1.设在园林中专供游览用的梯形桥。《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
2.战守工具。《宋史。卷二七一。吴虔裕传》:「设梯桥,分五路,于长连城西北,以禦周祖。」
《國語辭典》:右派  拼音:yòu pài
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主张维持现状,反对作激烈变革的一派。也称为「保守派」、「右翼」。
《國語辭典》:党性(黨性)  拼音:dǎng xìng
1.政党的精神特质。如:「这个政党党性温和而理性。」
2.党员对所属政党所表现的向心力。如:「他党性坚强,绝对信从党的核心价值。」
《國語辭典》:左派  拼音:zuǒ pài
法国大革命时的国民议会中,激进的或革命的代表,聚在议场左边,因通称激进分子为「左派」。今则通指对现存社会经济及政治秩序的看法,采行激进变革的某团体或个人。也称为「左翼」。
《国语辞典》:平等权(平等权)  拼音:píng děng quán
依据《宪法》及大法官解释的精神,人民无分性别、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皆有实质平等的权利。
《國語辭典》:叛变(叛變)  拼音:pàn biàn
脱离原来的组织或集团而采取敌对的行动。如:「敌方军队已叛变了。」《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纪二》:「癸卯,广西巡勇叛变,戕杀统将,张人骏督剿之。」
《國語辭典》:资产阶级(資產階級)  拼音:zī chǎn jiē jí
利用资金、地产等从事营利事业,以收取报酬的地主或企业家。
《國語辭典》:无产阶级(無產階級)  拼音:wú chǎn jiē jí
依马克思主义理论,指称被剥削的劳工阶级。
《漢語大詞典》:思想体系
一定阶级或一定社会集团的思想观点的总和。表现形式有政治、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反映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不同思想体系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阻碍或推动作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
《國語辭典》:统一战线(統一戰線)  拼音:tǒng yī zhàn xiàn
大陆地区指几个阶级或几个团体,为了某种共同的政治目的结成的联盟。也称为「联合战线」。
《漢語大詞典》:统治阶级(統治階級)
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
《国语辞典》:封建思想  拼音:fēng jiàn sī xiǎng
维护封建统治结构的道德价值观,特别强调阶级观念,主张居下位者必须向上位者效忠,尊卑关系不可改变。后泛称思想陈旧保守,不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