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陀罗尼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品名。在第八卷,说药王菩萨及四天王十罗刹女等各拥护持经者之神咒。
陀罗尼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之一。为真言陀罗尼之法藏,五藏中此为最上醍醐之教法,据之而立真言宗。(参见:五藏)
【三藏法数】
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亦云咒,即秘藏也。谓集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经云: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治;或复有情,造诸恶业,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是也。
五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灭之年,安居时,大众部之众,在窟外结集法藏而为五藏。(参见: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灭后窟外大众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为佛灭后阿难之结集,菩萨藏者佛在世时即有之云。文曰:「诸方等正经皆是菩萨藏中事,先佛在时已名大士藏,阿难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为五藏也。」又曰:「所谓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也。」又小乘之法藏部亦立五藏: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明咒藏,五、菩萨藏。见宗轮论述记。又密教立五藏似大集部所立之五藏。六波罗蜜经一曰:「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中略)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呾缆藏,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师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生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
【三藏法数】
(出六波罗蜜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三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律者,法也。谓能断决重轻之罪也。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柰耶藏。是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无比法,即论藏也。谓圣人智慧,分别法义,最胜无比。经云: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覈,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是也。
〔四、般若波罗蜜多藏〕,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慧藏也。谓诸众生,由迷般若,居生死名此岸;菩萨,由修般若,到涅槃,名彼岸。经云: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五、陀罗尼藏〕,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亦云咒,即秘藏也。谓集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经云: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治;或复有情,造诸恶业,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是也。
陀罗尼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Dha%ran!isama%dhi,发无量陀罗尼之禅定名。智度论四十七曰:「得是三昧力故,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得。」
【佛学常见辞汇】
发无量陀罗尼的禅定名。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而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而得,是名陀罗尼三昧,(闻持者,陀罗尼名也;谓得此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也。)
陀罗尼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持句神咒经之异名。
陀罗尼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二卷,唐阿地瞿多译。说诸佛菩萨诸天之印咒。
陀罗尼杂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撰者未详,附于梁录。搜集种种之咒。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略名诸部要目。就真言诸部而列其要义。
拘鞞陀罗
【佛学大辞典】
(植物)Kovida%ra,又作俱毗陀罗,拘毗陀罗。黑檀之一种。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重译。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附于此。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一名胜福往生净土经,唐玄奘译。依不可说庄严菩萨之请问,说不动如来与灭恶趣王如来之二咒。
法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陀罗尼之一,又名闻陀罗尼。法者教法也。闻佛之教法受持而不忘也。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法华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形法华会座之画像也。颂曰:「右释迦佛左多宝,八大菩萨四声闻,次八菩萨八供养,五大明王四天王,梵释二天五部众。」八大菩萨者:东方文殊,东南药王,南方妙音,西南精进,西无尽意,西北观音,北方普贤,东北弥勒也。四大声闻者:东北迦叶,东南善吉,西南身子,西北目连也(已上内院)。次八菩萨者:东方势至,东南宝手,南方宝幢,西南星宿,西方宝月,西北满月,北方勇施,东北一切义成就等也。八供养菩萨者:东锁,巽灯,南铃,坤涂,西钩,乾香,北索,艮华也(已上次院)。次五大明王者:艮乌瑟沙,巽军荼利,坤不动尊,乾降三世也(仅有四大明王)。四大天王者:东方持国,南方勒叉,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也。二天五部者:寅梵天王,辰帝释,未难陀龙,申紧那罗,戍乐乾闼婆,亥罗睺罗,丑如意迦楼罗王也(己上外一院)。见二中历第三。
法宝藏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之略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善无畏译。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