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6,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慈氏菩萨誓显陀罗尼经
塞建陀罗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极乐曼陀罗
犍陀罗
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鼓音声陀罗尼经
寿命陀罗尼经
嘉会坛曼陀罗
闻陀罗尼
闻持陀罗尼
僧伽跋陀罗
慢陀罗
佛类词典(续上)
慈氏菩萨陀罗尼慈氏菩萨誓显陀罗尼经
塞建陀罗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极乐曼陀罗
犍陀罗
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鼓音声陀罗尼经
寿命陀罗尼经
嘉会坛曼陀罗
闻陀罗尼
闻持陀罗尼
僧伽跋陀罗
慢陀罗
慈氏菩萨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
慈氏菩萨誓显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慈氏说咒,慈氏立誓拔苦,因受记。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慈氏说咒,慈氏立誓拔苦,因受记。
塞建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塞建陀)
(术语)(参见:塞建陀)
塞建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Skandha,又作塞建陀罗。旧译曰众聚阴。新译曰蕴。俱舍光记一本曰:「塞建陀罗,唐言蕴,旧译名阴(于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阴者,梵本应言钵罗娑陀。案阴音应以于今反注也,阴阳之阴也。(中略)若言阴气是万物所藏,即是聚义借喻。此名粗可通途。然非正目。故今名蕴,或名为众。故法华云五众之生灭,此亦不然。若言众,梵本应云僧伽,或翻为聚。此亦不然。若言聚,梵本应云曷罗施。」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塞建陀,此翻为蕴。由积聚义,说名为蕴。杜顺曰:蕴,聚也。蓄藏诸色,故言色蕴。受想等四义亦如此。旧经论中或言五众,又云五聚,颇亦近,是仍未总名。旧翻阴者,失之久矣。」【又】(人名)罗汉名,译曰悟入,众贤论师之师也。俱舍宝疏一曰:「有罗汉名塞建陀,唐云悟入。」俱舍光记一曰:「塞建地罗。」(参见:塞建地罗)。【又】(天名)又曰塞建那天。最胜王经八曰:「塞建陀天妙辩才。」大日经疏五曰:「塞建那天,即是童子天也。」探玄记二十曰:「塞建那,此云胜伏。」梵Skanda韦驮天也,自建驮误为韦驮者也。
(术语)Skandha,又作塞建陀罗。旧译曰众聚阴。新译曰蕴。俱舍光记一本曰:「塞建陀罗,唐言蕴,旧译名阴(于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阴者,梵本应言钵罗娑陀。案阴音应以于今反注也,阴阳之阴也。(中略)若言阴气是万物所藏,即是聚义借喻。此名粗可通途。然非正目。故今名蕴,或名为众。故法华云五众之生灭,此亦不然。若言众,梵本应云僧伽,或翻为聚。此亦不然。若言聚,梵本应云曷罗施。」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塞建陀,此翻为蕴。由积聚义,说名为蕴。杜顺曰:蕴,聚也。蓄藏诸色,故言色蕴。受想等四义亦如此。旧经论中或言五众,又云五聚,颇亦近,是仍未总名。旧翻阴者,失之久矣。」【又】(人名)罗汉名,译曰悟入,众贤论师之师也。俱舍宝疏一曰:「有罗汉名塞建陀,唐云悟入。」俱舍光记一曰:「塞建地罗。」(参见:塞建地罗)。【又】(天名)又曰塞建那天。最胜王经八曰:「塞建陀天妙辩才。」大日经疏五曰:「塞建那天,即是童子天也。」探玄记二十曰:「塞建那,此云胜伏。」梵Skanda韦驮天也,自建驮误为韦驮者也。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阿难说之。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阿难说之。
极乐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图记极乐庄严之曼陀罗也。亦云净土曼陀罗。
(图像)图记极乐庄严之曼陀罗也。亦云净土曼陀罗。
犍陀罗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健驮罗)
(地名)(参见:健驮罗)
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此陀罗尼能除毒虫等之难。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此陀罗尼能除毒虫等之难。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同药王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总持不失之力用也。就体言则为三昧。就用言则为陀罗尼。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同药王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总持不失之力用也。就体言则为三昧。就用言则为陀罗尼。
鼓音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寿命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之略名。
嘉会坛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曼陀罗之德名。设曼陀罗,以行灌顶,十方诸佛来集,生导师当来之嘉会也。【又】中台大日之理法身,住于西方莲华部之阿弥陀三昧,以领加持曼荼罗,为众生说法,谓为嘉会曼荼罗。大日经具缘品之说法是也。是为自證会加持身之说。又领西方极乐之阿弥陀相而说法,是嘉会曼荼罗也。此为说听和合之嘉运,故谓为嘉会。诸经之首所谓一时是也。大日经六曰:「青色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善现大悲曼荼罗。」秘藏记钞一曰:「大日住于阿弥陀三摩地,领加持曼荼罗,三部中莲华部之曼荼罗也。」圣财集下曰:「五佛中前三佛,内證之三点无相法身也,三点中南方,理智不二之宝生也,不对于迷机,谓之为四身一体内證之自性坛王。西方之嘉会坛,始为对于迷机之净土佛弥陀。一切净土佛,弥陀之分身也。」
(术语)曼陀罗之德名。设曼陀罗,以行灌顶,十方诸佛来集,生导师当来之嘉会也。【又】中台大日之理法身,住于西方莲华部之阿弥陀三昧,以领加持曼荼罗,为众生说法,谓为嘉会曼荼罗。大日经具缘品之说法是也。是为自證会加持身之说。又领西方极乐之阿弥陀相而说法,是嘉会曼荼罗也。此为说听和合之嘉运,故谓为嘉会。诸经之首所谓一时是也。大日经六曰:「青色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善现大悲曼荼罗。」秘藏记钞一曰:「大日住于阿弥陀三摩地,领加持曼荼罗,三部中莲华部之曼荼罗也。」圣财集下曰:「五佛中前三佛,内證之三点无相法身也,三点中南方,理智不二之宝生也,不对于迷机,谓之为四身一体内證之自性坛王。西方之嘉会坛,始为对于迷机之净土佛弥陀。一切净土佛,弥陀之分身也。」
闻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闻持陀罗尼。四陀罗尼之一。闻持佛之教法而不忘也。陀罗尼译言总持。大乘义章十一末曰:「教法名法,于佛教法闻持不忘,名法陀罗尼,闻不忘故经中亦名闻陀罗尼。」(参见:陀罗尼)
(术语)又曰闻持陀罗尼。四陀罗尼之一。闻持佛之教法而不忘也。陀罗尼译言总持。大乘义章十一末曰:「教法名法,于佛教法闻持不忘,名法陀罗尼,闻不忘故经中亦名闻陀罗尼。」(参见:陀罗尼)
闻持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闻陀罗尼同。持之梵语陀罗尼也。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闻陀罗尼,是四陀罗尼之一。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术语)与闻陀罗尼同。持之梵语陀罗尼也。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闻陀罗尼,是四陀罗尼之一。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僧伽跋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Sam%ghabhadra,译曰众贤。萨婆多宗之名匠也。对于世亲之俱舍论,造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大张其宗。婆薮槃豆法师传曰:「遣人往天竺请僧伽跋陀罗法师,来阿踰阇国造论破俱舍论。此法师至即造两论:一光三摩耶论,有一万偈,止述毗婆沙义,三摩耶译为义类。二随实论,有十二万偈,救毗婆沙义破俱舍论。」西域记三(伽湿弥罗国下)曰:「僧伽跋陀罗,唐言众贤,于此制顺正理论。」
(人名)Sam%ghabhadra,译曰众贤。萨婆多宗之名匠也。对于世亲之俱舍论,造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大张其宗。婆薮槃豆法师传曰:「遣人往天竺请僧伽跋陀罗法师,来阿踰阇国造论破俱舍论。此法师至即造两论:一光三摩耶论,有一万偈,止述毗婆沙义,三摩耶译为义类。二随实论,有十二万偈,救毗婆沙义破俱舍论。」西域记三(伽湿弥罗国下)曰:「僧伽跋陀罗,唐言众贤,于此制顺正理论。」
慢陀罗
【佛学大辞典】
(植物)与曼陀罗同。
(植物)与曼陀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