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忧陀罗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参见:优陀罗)附录。
莲华眼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此陀罗尼能除六根之病,得六根清净。
莲华曼拿罗灭罪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广大莲华庄严曼拿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之略名。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菩提流志译。宝楼阁经三译之一。广大宝楼阁善住者,陀罗尼名。说其缘起及功德。示其修法。
广大莲花庄严曼拿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
摩尼跋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摩尼跋捺罗。(参见:摩尼跋陀)
摩尼跋陀
【佛学大辞典】
(天名)Man!ibhadra,又作摩尼跋陀罗。夜叉八大将之一。译曰宝贤,满贤。大日经疏五曰:「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慧琳音义二十六曰:「摩尼跋陀,摩尼,此云满,或云如意。跋陀,此云贤。」同三十五曰:「摩尼跋捺罗,药叉将名,唐云满贤。」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摩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小乘外道二十论师之一。执那罗延天为万物之生本者。(参见:外道)。【又】(物名)宝名。义楚六帖十九曰:「般若论云:摩陀罗宝,此宝金翅鸟中出,䌽色辟一切邪媚。」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摩诃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endra,王子名。西域记作摩醯因陀罗。
摩诃母陀罗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mndra%,译曰大印。印为不可改变者,不可违越者。(参见: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用指头作种种之形,以为法德之标帜者。由小指次第数至大指,此为地水火风空之五大。又左手为定,右手为慧,以此左右十指为种种之印相。例如标火德而结火印,标水德而结水印等。菩提心论曰:「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大日经疏十三曰:「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标帜。以此印故,表示法界之体,即名法界幢也。」补陀落海会轨曰:「左手寂静故,名理胎藏海。右手办诸事,名智金刚海。左手五指者,胎藏海五智。右手五指者,金刚海五智。左手定右慧,十指即十度,或名十法界,或曰十真如。缩则摄取一,开则有数名。左小指为檀,无名指名戒,左中指为忍,左头指为进,左大指为禅。右小指为慧,无名指为方,右中指为愿,右头指为力,右大指为智。(中略)小指为地,无名为水,中指为火,头指为风,大指为空。」【又】佛菩萨手所执种种之具谓之印,即三昧耶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印谓所执印,即刀轮罥索金刚杵之类也。」【又】教理之决定者谓之印。如实相印,三法印等。大乘义章二曰:「优檀那者,是外国语。此名为印。(中略)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名印也。」秘藏记上曰:「印决定义也。」【又】印章。象器笺十九曰:「毗奈耶杂事云:时有贼来盗僧库藏,并及私物。为无记验,苾刍不知何时失物。佛曰:苾刍可畜其印,应用五种物为印,所谓鍮石赤铜白铜牙角。佛言:凡印有二种:一是大众,二是私物。若大众印,可刻转法轮印,两边安鹿,伏跪而住,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若私印者,刻作骨锁像或作触髅形,欲令见时生远离故。」
【佛学常见辞汇】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相,以作为法德的标志。2。印定之义,佛法的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实相印来作衡量,凡是合于此等印的,便可以判定是佛法。
摩诃曼陀罗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Maha%manda%rava,译曰大白莲华。四华之一。
【三藏法数】
梵语摩诃,华言大,即大适意,亦云大白华。
摩诃袒特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杂名)Maha%tantradha%ran!i,大方等陀罗尼经所说神儿之名。止观二曰:「摩诃袒特陀罗尼,翻为大秘要遮恶持善。」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毗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
摩醯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endra,译曰大帝。阿输迦王之弟。有罪,王欲刑之,乃请王宽七日,使进王之珍羞,每一日使守者唱曰:已过一日,馀有六日。乃至至第七日,遂證圣果。后至锡兰始传正法。西域记八曰:「无忧王有同母弟,名摩醯因陀罗,唐言大帝。」同十一曰:「僧伽罗国,先时唯宗淫祠。佛去世后第一百年,无忧王弟摩醯因陀罗,舍离欲爱,志求圣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脱。足步虚空,来游此国。弘宣正法,流布遗教。」以上西域记摩醯因陀罗之记事,乃阿育王弟帝须之事迹,与王子摩呬陀之事迹混同为一者,误也。盖得罪于王而出家悟圣者为帝须。若夫至锡兰之布教者,第三结集后各地有传道师派遣之事,王子摩呬陀,将法来此岛。史迹昭然。无挟疑之馀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