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12,分348页显示 上一页 257 258 259 260 261 263 264 265 266 下一页
陈燕翼(字 仲谋 号 醴原 )
陈维新(字 汤铭 号 赤城 )
陈美发(字 木生 别称 陈氏三凤 )
陈其志
陈士京(字 齐莫、佛庄 号 海年渔长 )
陈奇猷(号 襄宸 )
陈学佺(字 全人 )
陈此心(字 如葵 )
僧道忞( 林 字 木陈 弘觉禅师 既同 号 梦隐 )
陈于泰(字 大来 号 谦茹 名 状元坊 )
陈四宾
陈子壮(字 集生 号 秋涛 文忠、忠简 世称 南园十二子 )
陈盟(号 鹤滩 字 无盟 )
陈三重(号 一寰 )
其它辞典(续上)
陈杓陈燕翼(字 仲谋 号 醴原 )
陈维新(字 汤铭 号 赤城 )
陈美发(字 木生 别称 陈氏三凤 )
陈其志
陈士京(字 齐莫、佛庄 号 海年渔长 )
陈奇猷(号 襄宸 )
陈学佺(字 全人 )
陈此心(字 如葵 )
僧道忞( 林 字 木陈 弘觉禅师 既同 号 梦隐 )
陈于泰(字 大来 号 谦茹 名 状元坊 )
陈四宾
陈子壮(字 集生 号 秋涛 文忠、忠简 世称 南园十二子 )
陈盟(号 鹤滩 字 无盟 )
陈三重(号 一寰 )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一四
陈杓,东莞人。明熹宗天启间诸生。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燕翼(1594—1647),字仲谋,号醴原,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福建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登甲戌科进士,令程乡县,性恬澹,抑暴恤弱,有古循吏风。建五忠祠及铁汉楼,以示景仰往哲之意,士民咸爱戴之,称为陈菩萨。行取,擢工科给事中,弹劾黄澍等守汴冒赏,言词愤切,几陷不测,尚书郑三俊疏救之。于南明弘光年间授琉球册封使, 旋至闽而明亡,未成行。隆武年间曾任吏部给事中。据南明史学者朱希祖考證,或为《思文大纪》作者。鼎革后削发为僧归隐雪峰山。后迁至连江县马鼻里广化寺(现名月峰寺)筑小居名曰报慈。留像于广化寺中。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维新,字汤铭,号赤城,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四年正月授兵科给事中,五年十月升本科右给事中,六年二月升工科左给事中。杨涟弹劾权阉魏忠贤,犹豫不决,陈维新上《十当断疏》。七年八月叙宁锦功,升一级为太仆寺少卿,赏银十五两。又以三殿工成,加升二级,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照旧管事。怀宗即位,加服俸一级。崇祯(1629年)正月,列名祠颂引上言德政律,减等闲住。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美发(1594年—1632年),字木生,浙江绍兴府上虞县军籍。美发幼奇颖,善属文。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四年辛未升检讨,分校礼闱,称得士。晋东宫日讲官,丁外艰,特恩赐祭。服阕,赴都,转春坊左赞善。时会推阁臣,廷议以非祖制事寝,奉敕封藩,归里卒,年三十九。美发与族父达生、族弟元映时称陈氏三凤。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一四
陈其志,东莞人。明熹宗天启贡生。明思宗崇祯二年(一六二九)任灵山县训导,后任高州府教授。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59 【介绍】: 明末浙江鄞县人,字齐莫,一字佛庄。天启、崇祯间浪游湖海,北走燕云,南抵黔粤,居滇尤久,思得一当而无所遇,乃归。南明鲁监国时官至光禄寺卿。久之,以事不可为,乃筑鹿石山房于鼓浪屿中,隐居赋诗,别署海年渔长。以疾卒。有《束书后诗》、《海年诗内集》、《喟寓》、《卮言》、《海年集》、《海年谱》。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奇猷(?—1635年),原名赵奇猷,后复姓陈,号襄宸,云南鹤庆军民府民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云南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性长厚,为诸生时拾遗金,归其主。六年授中书,崇祯元年题请复原陈姓,三年考选,授广东道御史,管城工厂库,疏陈滇事,极中肯。窾视节慎库,以清慎闻。四年巡视东城,巡青,五年降调,八年因弹主政贪秽,为所挤革职,归道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
陈学佺(?—一六三五),字全人。番禺人。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解元。事空隐,与梁坚德同受戒,旋卒。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此心,字如葵,河南汝宁府光州光山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初授清丰县知县,擢户部广西司主事,天启七年十一月疏言十二事,指魏忠贤、崔呈秀共窃兵权,阴谋不轨,宜与其子侄并斩于市,拆毁所建逆祠,起复废黜诸臣,抚恤冤死诸臣等。升员外郎,督饷永平。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甲申,清军破永平,兵备副使郑国昌及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等战死,郡人布政白养粹、职方郎中贾维钥、户部员外郎陈此心、行人崔及第、同知杨尔俊、诸生宋应元及废将孟乔芳俱降清。陈此心以父母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回家探亲,皇太极同意了,二个月后,省亲回来的陈此心又想逃走,他秘密让儿子先跑,然后让家人带着细软再悄悄溜出城去,结果被巡城的士兵抓个正着,群臣都认为陈此心该杀,但皇太极却赦免了他,又送了他两匹马、四匹驴、二十两银子,听其所往。陈此心在三月逃回京师,与郭巩俱以屈节被逮;后刑部拟此心等以谋反律,大理寺卿金世俊力争之,乃拟监候处决,后遣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广东潮阳人,俗姓林,字木陈。年二十弃诸生为僧,继密云悟和尚之后,主浙江天童寺。顺治十六年,徵召至京,封弘觉禅师。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号木陈。潮州林氏子匡庐薙染。依悟和尚天童座下。掌记室有年。受请继席。僧问。如何是天童境。师曰。廿里松关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问客从何处来。曰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看脚下。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你吃粥也未僧拟议。师曰。诸佛过去久矣。上堂。释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古德道。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么有利有害。红粉易妆端正女。无钱难做好儿郎。示众云。有一人三头八臂。有一人无背无面。同到天童门下。且道安下那个即是。一晚入堂。大叫曰。适来栏中不见了牛。普请诸人把火上山寻牛去。众愕然。一僧才出。师便归方丈。常举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话颂曰。草鞋踏遍江南雪。归看庐山石上云。却笑閒身犹未老。寻梅几度出松门。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道忞,字木陈,号梦隐,潮阳林氏子也。薙染于匡庐开元先若昧明,受戒具于悯山。清顺治时,赐号“弘觉禅师”,更寺名曰“弘法”,锡以敕印,赉予甚盛。敕曰:“朕惟佛会拈华,妙心传于迦叶。禅行面壁,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华竞秀。荫法云于真际,火宅晨凉。耀慧日于康衢,重昏夜晓。以至眴目扬眉,擎拳举指,皆合宗门之妙谛,得教外之灵机。诚非他学可知,亦岂意生所度。眷言道行,冀觌高踪,实悟真如,必先玄觉。咨尔禅僧道忞,嗣法天童,传宗临济。克證无生之旨,机自玄明。允通向上之关,悟称真谛。尝稽载籍,祈会性真,间览玄文,深嘉妙义。故时于听政之暇,询尔以法道之微。乃名言之不繁,克随机而得解。玄关幽键,感即能通。遥源浚波,酌之不竭。传一镫于种智,了万法于真空。广量出于凡心,元明踰于宿学。引之于有,高谢四流。推之于无,俯弘六度。信乎凡之可以證圣,惟觉足以悟迷。非同测海窥天,固已登堂入室。堪主法门之席,允称禅众之尊。是用封尔为弘觉禅师,锡之敕印。于戏!慈周万有,大身遍于十方。利济四生,本觉超乎三世。俾举代咸登仁寿之域,在随方而启般若之门。其益懋尔勤修,庶弘开夫正梵。式承嘉命,丕阐宗风。钦哉!”以康熙甲寅六月示寂,寿七十又九,荼毗,顶骨五采,齿无损痕,塔于平阳黄龙峰下。所著有《纪年》、《专谱》、《语录》、《诗文集》及《北游录》。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陈于泰(1596-1649),字大来,号谦茹。江苏宜兴人,(今宜兴高塍镇亳村人),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崇祯四年进士,殿试第一。官修撰。国变后为僧。维基
陈于泰(1596年—1649年),字大来,号谦茹。直隶宜兴毫村(今江苏)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崇祯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传闻殿试原取吴伟业,但陈于泰因为是主考官周延儒之姻亲且行贿通关而抡元。后因周延儒牵连去职。在宅内建「永世坊」,又名状元坊。陈于泰曾三次抗疏直言朝政,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为宣府监视宦官王坤所诋毁,被革职。明亡后,隐居不仕。顺治六年(1649年)卒。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四宾,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人。同进士出身。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同年接替鲍奇模任南直隶上海县知县一职。崇祯元年(1628年)由陈昌胤接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6—1647 【介绍】: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全粤诗·卷五七三
陈子壮(一五九六—一六四七),字集生,号秋涛。南海人。熙昌子。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廷对第三,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典浙江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明思宗崇祯初,起故官,历官至礼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每召见,辄称旨。旋以言宗室事,唐王上疏底之,下之狱,减死放归。后唐王立福建,召为相,竟以宿憾而不行。遭国变,于广州修南园,结诗社。永明王立于肇庆,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会大兵入广州,唐王弟聿被执死,子壮止不行。顺治四年(一六四七)春,与陈邦彦、张家玉、王兴、赖其肖等先后起兵,驻五羊驿,为大军击败,走还九江。九月,大兵克高明,被执至广州,不降,被戮,子壮母自缢。永明王赠子壮番禺侯,谥文忠,荫子上图锦衣卫指挥使。清朝褒典,追谥忠简。有《南宫》、《秋痕》、《云淙》诸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七八有传。陈子壮诗,以梁基永藏清刊《陈文忠公遗集》为底本。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秋涛,熙昌子,官尚书。维基
陈子壮(1596年—1647年),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南海县沙贝村(今广州白云区金沙街沙贝社区)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历时官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谋求收复广州,兵败殉国。陈子壮出生广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四岁能文、七岁能诗,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成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魏忠贤欲延为己用,被陈婉拒,魏忠贤大怒:“何物陈子壮,竟敢逆我意!”天启四年(1624年),自翰林院去浙江主持乡试,策论〈历代宦官之祸〉,为魏党所忌,遂罢职,定居盐仓街。崇祯时,官左春坊左谕德,升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后因朱姓案下狱,不久罢归乡里。崇祯十年(1637年)在广州白云山辟云淙书院,次年修禊南园,与其弟陈子升及黎遂球、区怀瑞、曾道唯等12人修复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十二子。后在禺山书院授徒讲学。弘光时,为礼部尚书。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城陷,陈子壮与弟陈子升捐资募兵,在南海九江举旗誓师,永历帝授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陈邦彦同陈子壮密谋攻取省城,同广州城内的原明朝广州卫指挥使杨可观、杨景晔秘密联系,“暗用桂字印票,号召多人”为内应,不料事泄,张贴檄文的家僮被清军捕获。后兵败被俘至广州,佟养甲下令将陈子壮“寸磔于教场”,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为“南明三忠”。谥号文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富顺人,号鹤滩。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礼部尚书。有《崇祯阁臣行略》。维基
陈盟,字无盟,号鹤滩,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四川乡试举人,初任新安县教谕,天启二年(1622年)成壬戌科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四年正月授检讨,六年十月充《光宗实录》纂修官,七年五月与给事中张惟一典试浙江。崇祯中,升国子监司业,典试南畿,以出题失当朝意,罢官寓居金陵,以文学风雅名于时,卒年七十八。著有《三朝纪略》、《雪斋诗集》。墓在县东观音桥。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三重,号一寰,南直隶凤阳府宿州灵璧县人。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大理寺观政,三年授隆平县知县,四年调任枣强县知县,七年升兵部武库司主事,崇祯四年(1631年)升武选司员外,本年仕至吉安府知府。清朝顺治丙戌(1646年)补任南昌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