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12,分348页显示 上一页 260 261 262 263 264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陈炳虞(字 铉闻 )
陈献策(字 明俞 号 云韩 )
陈瑸(字 宾王 忠贞 )
陈良弼(字 召扶、玄扶、元扶 )
陈荩(名 陈赓 字 鸣墀 )
陈衍虞(字 伯宗 号 园公、莲山 )
陈诗
陈邦彦(字 会斌、会份 忠悯 号 岩野 )
陈其赤(字 石文 节悯 )
陈士奇(字 平人 )
陈必谦(字 益吾 号 旦融 )
陈我德
陈确(字 乾初、非玄 道永 )
陈纁(号 玄公 节悯 )
其它辞典(续上)
陈显际(号 仰滹 )陈炳虞(字 铉闻 )
陈献策(字 明俞 号 云韩 )
陈瑸(字 宾王 忠贞 )
陈良弼(字 召扶、玄扶、元扶 )
陈荩(名 陈赓 字 鸣墀 )
陈衍虞(字 伯宗 号 园公、莲山 )
陈诗
陈邦彦(字 会斌、会份 忠悯 号 岩野 )
陈其赤(字 石文 节悯 )
陈士奇(字 平人 )
陈必谦(字 益吾 号 旦融 )
陈我德
陈确(字 乾初、非玄 道永 )
陈纁(号 玄公 节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真定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莱阳知县。清兵破城,死。维基
陈显际(?—1643年),号仰滹,直隶真定府真定县人,明朝地方官。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举人,十三年庚辰科进士,户部观政。授莱阳知县。崇祯十五年(1642年)闰十一月,清军攻莱阳,知县陈显际及邑绅士宋应亨等击却之。十六年二月,清兵再次攻城,城破,知县陈显际、教谕孙尔振、典史冯昕、邑绅前工部侍郎宋玫、前吏部郎中宋应亨、中书舍人赵士骥、赠光禄寺卿姜泻里、肃宁知县张弘德、广西参将李承胤等皆不屈殉国死。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炳虞(16世纪—17世纪),字铉闻,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江西安福知县,调广西道御史,审讯宋之普埋尸案时从宽处理,改浙江副使。弘光年间他入朝担任光禄寺卿、太仆寺少卿,监督京营。清召用不出仕,八十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献策(?—17世纪),字明俞,号云韩,应天府溧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献策是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获授行人,负责册封万安王朱采𨮫,任内拒绝收受馈赠,因忤逆魏忠贤归乡。崇祯元年(1628年)他起用为兵科给事中,呈上《击奸当伸大法》及《当务之急》两份奏疏;历任刑科、工科给事中,因为疏论云南、贵州军功,以及陵墓、黄河工事逆旨。其后升任都给事中,管理节慎库。明熹宗时,大型工商使用差劣材料建筑,多次拖欠;并藉清汰名义再次阴谋冒领料钱,陈献策收到移文后四次商榷,坚持不发料钱,为朝廷省下金钱十数万。他又监查盔甲厂,查出数万件刀和数千匹布不在库内。后来他负责东宫侍讲,延启请求赦免罪犯,很快北党抬头,他辞官归乡。弘光帝继位,陈献策再获起用为都给事中,南京沦陷后,不再出仕。清朝顺治间,族弟陈名夏居高官,招之不应。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瑸(?—1643年),字宾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后迁南澳。明末政治人物。陈瑸入福建镇海卫学,中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授浙江慈溪知县。丁艰,服阕,补永嘉县。崇祯十年(1637年),任袁州府推官,拒敌有功。升户部主事,屡迁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分守湖南。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陷长沙,参政周凤岐被围困于澧州。陈瑸督兵前往救援,军败被俘。献忠欲招降,陈瑸不屈,被断手割肝而死。《明史》有传。 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曰忠贞。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良弼(1603年—1645年),字召扶,又字玄扶、元扶,广东澄海人,同进士出身。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等官。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荩(17世纪—17世纪),又名陈赓,字鸣墀,直隶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荩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到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工部观政,七年授大理寺右评事,十年丁忧。十三年补左评事。累任职授广信府知府、福建参议,有德行。崇祯十七年(1644年)担任御史巡行云南,上疏请求弘光帝派兵保卫当地四十万公帑,获准许,并加监军衔。陈荩为人傲慢,不懂得军事,宗室朱寿𮢅招募三万名士兵、二千匹战马、十二匹象,军队骁勇、兵器锋利;成军后派赵应选、胡一青、王永祚、蒲缨到黔、楚,但是南京已经失陷。隆武帝提拔陈荩为佥都御史,命令他到福建,路过吉安,万元吉招引守城,多次打败清朝军队。之后二人意见不合,陈荩引退到南安,吩咐赵应选与胡一青支援忠诚。忠诚府失守,陈荩败走宝庆,因为部下被张先璧、刘承胤控制而失意,回到隆回居住。后来王进才搜掠他家,他转至奉天,在当地郁郁而终。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伯宗,号园公,又号莲山,广东海阳人。生于明历三十一年(1603)。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官兵部职方司主事。清顺治十四年(1657)授番禺教谕,迁广西平乐知县。康熙十四年(1675)仍在世。著《莲山诗集》,附诗馀。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二
陈衍虞,字园公,海阳人,明崇祯壬午举人。入国朝,官平乐知县。有《莲山诗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会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全粤诗·卷六八六
陈邦彦(一六〇三—一六四七),字会斌,一字会份,号岩野。顺德人。恭尹父。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明年,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西“狼兵”。隆武帝死难后,参与拥立永历帝,授兵科给事中。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邦彦招募义军,联结张家玉、陈子壮牵制清军,欲图恢复,兵败退守清远,城陷被执,不屈遇害。著有《雪声堂集》、《陈岩野先生集》。《明史》卷二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江西崇仁人,字石文。崇祯元年进士。历西安知府。后以兵备副使备兵四川,辖成都。守城拒张献忠军,城破,投百花潭死。维基
陈其赤(?年—1644年),字石文,江西抚州府崇仁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江西乡试举人,历浙江衢州府推官,升陕西西安府知府、兵备副使分守川西道,辖成都。崇祯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寇成都城陷,投百花潭死,家人同死者四十馀人。谥节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平人。好学有文名,天启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四年考选,授礼部主事,累官副使,督四川学政。士奇实不知兵,然廷臣荐其知兵,十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张献忠破夔州,全蜀震动,士奇守重庆,城陷被执死。维基
陈士奇(?—1644年),字平人,福建漳浦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四川巡抚。张献忠破重庆,不屈而死。好学,有文名,但不知兵事。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四年(1631年)授礼部主事,升广西提学佥事。因父丧丁忧归里。服阕,起用为重庆兵备,不久改贵州,再督学政。又因母丧丁忧。服阕,起为赣州兵备参议,进副使,督四川学政。廷臣交相上疏,荐举士奇知兵。崇祯十五年(1643年)秋,擢右佥都御史,接替廖大奇,巡抚四川。松潘兵变,聚众数万人,士奇谕以祸福,全部就抚。士奇本为文人,好与诸生谈兵,朝廷以为其通晓兵事,结果临战却以文墨为事,导致军政废弛。女将秦良玉请求分守十三关隘,士奇也置之不理。四川防守堪忧。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朝议以其不称职,命龙文光代之。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北京发生甲申之变,大顺李自成入城,崇祯帝自杀。陈士奇本已卸任,闻讯道:「必报国雠。」于是留驻重庆,抗击张献忠。二十日,城破,陈士奇与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知县王锡均被执。士奇大骂。敌兵将其缚于教场,方要处决,忽然雷雨大作,咫尺不见。张献忠仰天道:「我杀人,何与天事!」用大炮向天轰击。不久,天气转晴,于是继续行刑。士奇骂不绝口而死。《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益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擢南京御史,削官里居。崇祯初复职,巡抚河南,曾率左良玉、祖宽救洛阳御农民军,解任归。思宗尝书文震孟、刘宗周、黄道周及必谦名于御屏,称为清官。后以工部侍郎召。太顺军破京师,被执不降,得间亡归,卒。维基
陈必谦(?—1644年),字益吾,号旦融,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匠籍。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知辉县,仿古常平仓法,积谷赈饥。浚卓水、万泉等河,民利赖之。秩满入觐,御史左光斗特荐,左都御史邹元标、吏部周顺昌辈争相引重。以目眚,天启二年四月考补为南京江西道御史。值挺击、红丸二案罪人未得,特疏参戚臣郑养性及大臣之婿戚入阁者,群奸侧目,削籍归里。崇祯初,起补南京御史,当京察,陈六事曰:正纪纲、明职业、重操守、破情面、禁借端、息党议,疏入称旨,申谕掌察诸臣,而逆案、计典遂定,然而小人之恨益深,朋党之属不解矣。二年升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数年后,擢河南巡抚。昔日汴宋汝雒之间,所在皆有农民起事,必谦所部士卒不满千人,援剿边兵多驻雒西,必谦亟檄至,令主客兵分道杀贼,边将左良玉与敌战于鄢陵之张桥,又战郏县之神垕山,部将李云程战鄢陵之彭祖店,皆斩首不计其数。部将赵柱战叶,馘其渠帅伪兴世王,贼攻信阳,部将李国祯与知信阳州严栻却敌。部将陈永福自陈趋沈丘,攻贼无意,贼溃为两,奔颍上及巩洛之间。必谦曰:濠颍接壤,园陵不可再惊,而西贼又不容缓图。乃自引兵而西,命陈永福率兵赴颍力战,贼走黄州,西贼亦奔雒西。时永宁、灵宝告急,必谦遣别将救永宁,而自救灵宝,贼依朱阳山而阵,我师薄之,贼溃走,死川谷皆满。别将亦败贼于河底村,两县得完。已而贼帅伪号闯王者拥众出关,又有号八大王、整齐王者数万众共寇河南。必谦率边将祖宽、左良玉等救之,战于嵩之九皋山,又大战于汝州之圪料镇,斩贼闯塌天、整齐王二魁,贼皆溃走。或西入秦,或南入楚,而闯王则由汝宁入南直界以去。当是时,贼惟伪闯王最为枭雄,必谦谓先擒闯,馀党自溃,遂上疏乞敕督师总理镇守诸文武大臣,会诸道兵先剿闯贼一部总理兵部侍郎常州卢象升亦誓与必谦戮力讨贼,刻期进兵。会贼别部复自秦楚分道入寇,雒下大震,闯贼知我有西顾忧,复进窥归德、开封。必谦督诸将迎击,贼败走,西贼闻亦气夺。必谦度闯贼必西,分兵汝雒,设险以待,贼果西,边将王进忠、祖大乐、左良玉、部将汤九州等前后夹击,破之。会楚郧二抚不能同心,又京师戒严,边帅在河南者皆召入卫,贼势复猖。必谦与贼转战宛雒之间,斩贼伪扫地玉,擒伪军师金龙腾,饶有劳绩,执政以盟门户计忌其成功,必谦荐陈永福战功,多劾左良玉部将不用命,皆不报,遂以该抚堕计,土寇不戢二事为罪,解任归。必谦归而河南益不可问矣。崇祯帝曾在御屏上书写天下清官四人,首为文震孟,次即必谦,次刘宗周、黄道周。久之,思必谦废弃非罪,召为工部侍郎,督修明永陵暨皇贵妃坟。坟例费三十余万,必谦以军需孔急,奏请省三之二,疏荐祥符史可法可大倚任。晋工部尚书,未几而三月十九日之难作矣。必谦被执,清军入关,得间逃亡归乡,发愤病死。必谦少有清望,与顾宪成、高攀龙、文震孟等人交好,诸正人成推许之。性好论时艺,自河南归,犹与士子论文,娓娓不倦。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我德,直隶蒙城县人,同进士出身。崇祯七年(1634年),登甲戌科进士,授福清县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77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乾初。原名道永,字非玄。明诸生。刘宗周弟子。明亡,杜门息影,足不及中庭者二十年。对宋儒之说多所抨击,认为只须时时存养此心,毋庸别求,谓“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纁(?—1644年),号玄公,湖广承天府钟祥县人,崇祯庚辰进士。官至四川副使。张献忠陷重庆,陈纁身死。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历官兵部车驾司主事,升陕西榆林道佥事。瑞王朱常浩为避李自成,自汉中逃往四川,陈纁随同护送。四川巡抚陈士奇保奏其为关南兵备副使,率领三千骑兵,镇守重庆。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张献忠破城,陈纁全家殉难。朱常浩、陈士奇、知府王行俭、巴县知县王锡等同死。清朝追谥节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