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12,分348页显示  上一页  262  263  264  265  266  268  269  270  27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文涛(涛生 )
陈泰来(刚长 )
陈用贞
陈翔( 兆相 克理 )
陈舜法(予若 将隐 )
陈良儒(稚修 )
陈觏(二止 )
陈象明(丽南 )
陈三接(康侯 )
陈六韐(子仪 参周 )
陈周政(蝶庵 )
陈扆诵(咏先 )
陈素(澹仙、元白、涵白 大淳 )
陈荩(王臣 中一 )
陈协(念尽、念荩 )
陈文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广济人,字涛生。崇祯时人。有《征古堂类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江西新昌人,字刚长。崇祯四年进士。由宣城知县入为户科给事中。十五年冬,都城戒严,泰来陈战守数策,改授兵科,出视诸军战守方略,以功迁吏科右给事中。乞假归。南明隆武时,历右佥都御史,提督江西义军。清兵入赣后,泰来与举人曹志明等攻抚州,败死。
维基
陈泰来(?—1645年11月14日),字刚长,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泰来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到崇祯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进士,兵部观政,获授宣城知县,转任户科给事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天北京戒严,他陈述战守的策略,总督赵光抃指出他和与同官荆祚永清楚边境军情,行间奏报适宜让二人参与,获许可。他又曾经请假带来一万名士兵,肃清天子的车驾,让崇祯帝认为他有气魄。很快他改任兵科,视察各军队的战守方略,上奏界岭失事,弹劾副总兵柏永镇论死;因功转为吏科右给事中,请假回乡。弘光帝继位,起用陈泰来任职刑科,他不赴任;宁州土寇攻打新昌,他固守全城,但邑人刘弘毅因此力战而死。隆武帝福京朝廷擢升他为太常少卿兼兵科,和万元吉共同守卫赣州,不久转为太仆卿、佥都御史,提督江西义军,任命袁应梦为参军,张天溥为司饷。清朝军队(《明史》则指是李自成部下)侵略掠新昌,陈泰来与熊维朴共同攻破。当初,益王朱慈𤆃于建昌起兵,陈泰来与胡维霖、李九华、熊士逵打算跟从,按察使漆嘉祉、举人戴国士认为不可,说:「先生接受朝廷任命,现在又跟随益王,打算奉益王入朝吗,益王一定不妥协。服侍二人代表怀有贰心,先生为国事捐献身家,本来教以忠诚,但现在却先表露贰心,谁会原谅?」陈泰来就停止此事。然后建昌失援,新昌失守,戴国士投降,投入金声桓麾下。陈泰来怨恨地说:「我被逆贼欺骗,你原来为敌游说,都是国事而已,益王与朝廷又有何分别?」有意诛杀戴国士,但顾及自己力薄不敌,仍和他通好。其时有曹志明、曹国祺、聂栋、王平东、李维桢、黄柍、晏扬勋、任汲、李淩洪、黄国彦等人在上高起兵,称「七家军」,陈泰来就和他们联合,并连黄朝宣军队。隆武元年(1645年)十一月恢复上高,斩杀知县张朝荃,又取回新昌宁州,斩知县李全家,羞辱戴国士妻子和亲友数人,数落他的罪行。泰来又和下园刘氏义师包围瑞州,但未攻克;金声桓引清兵攻入新昌,守将出降,他来到界埠,曹志明、王平东、黄柍、任汲、李淩洪等人自上高移师会合,进攻抚州。十四日,上高黄鼎彝降清,带领清军,陈泰来战败,与刘诏新、谌廷桩、胡亲民一同战死。又有说法指戴国士与陈泰来为姻亲,已经投降,权充驿传道。金声桓使人招陈泰来,召重兵紧随其后,国士入泰来营相见,清兵就已压阵,他败走黄氏祠自刎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七八
陈用贞,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举人材,任长乐县教谕。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四。
陈翔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翔(?—1646年),原名陈兆相,字克理,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翔是工部尚书陈长祚之孙,天启七年(1627年)中式顺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获授中书舍人,奉命催促大学士黄景昉回朝,但对方坚拒不赴,他则以奉差不力被下令严处。很快李自成攻陷北京,陈翔不愿投诚,削发为僧时遭大顺军队夹拷;其后他到达福京,隆武帝让他担任故职,不久因为伤重而死,人们称他死于忠诚。他的弟弟陈𡿂、陈兆鼎均隐居不出仕;儿子陈殿邦是顺治十一年的举人,耿精忠叛乱期间迫召他,他避居福清,后来担任延安府同知。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六九
陈舜法,字予若,号将隐。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
陈良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人,字稚修。崇祯中由荫生官光禄寺典簿。有《读书考定》、《茹古略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西安福人,字二止。陈南箕弟。明崇祯九年举人。明亡后,与兄隐于江楚间之欧公山,兄殁,仍独处万山凡二十余年。
陈象明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丽南。崇祯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淮安,以清操闻,累迁饶州知府,以忤巡按御史,被劾降官。后迁湖南道副使。南明永历帝立,征调土兵至梧州,遇清兵,战死。
全粤诗·卷六四○
陈象明,字丽南。东莞人。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官至湖广副使。著有《尘外赏》。《明史》卷二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三接(?年—1642年),字康侯,山西文水县人。崇祯末年任河间县知县,清兵入塞时,城破殉国。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大理寺观政,除直隶河间县知县。当时旱灾严重,人相食,陈三接到任,竟降雨。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清兵入塞袭扰,陈三接拒绝逃亡,指出「县令百口,与此城共存亡。」其妻武氏也说:「夫死忠,妇死节,份也。」清兵至,陈三接偕同参议赵珽、知府颜胤绍、同知姚汝明率兵民防守。城陷,巷战而死,武氏自尽。朝廷追赠山东按察使佥事。《明史》有传。
陈六韐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明福建漳平人,字子仪,号参周。崇祯元年进士。尝与山东参政李天经窥天文修历书。官天津兵备道。清兵入古北口,犯京畿,六韐设法防守。为中官中伤,解官归。入清,有旧部起兵事败,为仇家所诬,受累自杀。
陈周政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周政,号蝶庵。四川顺庆府营山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兵部观政,五年授潜山知县,六年调无锡县,七年拾遗去职。八年丁忧,十年起补河南按察司知事,十一年升大同府推官,十三年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督捕。再升湖广右参议。清顺治年间任江南省宁国府知府。
陈扆诵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扆诵(?—17世纪),字咏先,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幼孤,由伯父陈伯友抚养训导。崇祯十年(1637年)成丁丑科进士,知陕西三原县,县有彭寨者,恃秦王府护卫势利,为逋逃薮。扆诵出其不意,破其巢。又招降流寇首领高杰等,以卓异入为户部员外郎,管中府草场,供用库,督练饷。时内帑匮乏,外解不至,扆诵剂量盈虚,会计精当。济宁火灾,谕德杨士聪疏请蠲恤,部议欲免旧逋,扆诵以虚名非实惠,尚书倪元璐从之,得旨如所请。甲申闯军陷京师,扆诵变姓名,羁旅江淮者十年,归里,衣短后衣,跨蹇东鄙,人不知其士大夫也。野老争席,谢笑而已。弟陈扆则,博学能文,崇祯三年庚午同举乡试,早卒,扆诵为抚其孤。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
素,字澹仙,一字元白,号大淳,桐乡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开州知州复补泰州有随鹤吟塞园小草行邸閒笺
维基
陈素(16世纪—1645年),字涵白,一字澹仙,号大淳,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祯六年(1633年)陈素举癸酉科浙江乡试第四名,崇祯七年(1634年)联捷甲戌科进士,获授开州知州,任内爱民好士,为地方争取利益,因父母去世归乡服丧。丧期后在泰州再次起用,请求米麦折银,令当地民众欢呼;又调往冀州,文风大变。北京失守后陈素归乡,弘光朝廷召官工科给事中。南京沦陷,他装疯卖药,改名为唐彦硕,又称「天山道久」,不薙发,在上海授徒。后来他因遂平王朱绍焜牵连被擒,审讯时坐著不拜见。官员问他为何留发,他回答:「我是大明大臣,没有削发理由。」问他为何不出家为僧,他回答:「本来我已经没有君主,受困至此,忍心连父亲都没有吗。」弟子黄云营救他才得释放,很快去世。儿子陈苞字竹墅,舍弃诸生身份,以赋诗饮酒终日。
陈荩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荩(?年—?),字王臣,号中一,河南洛阳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河南乡试举人,七年(1634年)联捷甲戌科进士。户部观政,本年六月授官山东莱阳县知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降顺,授扬武防御使。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协(1608年—1663年),字念尽、念荩,京师顺天府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人,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