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12,分348页显示 上一页 268 269 270 271 272 274 275 276 277 下一页
陈国政(字 宪生 )
陈浵(字 半千 )
陈恭尹(字 元孝、半峰 号 独漉、罗浮半衣、独漉子、罗浮布衣 世称 北田五子 )
陈祥士(字 贤裔 号 希声 世称 希声禅师 )
陈维崧(字 其年 号 迦陵 )
陈允衡(字 伯玑 号 玉渊 )
陈上年(字 祺公 )
陈启泰(字 大来 忠毅 )
陈宇(名 儒祯 鹿头 字 无名、名儒 号 小莲、酒道人 )
陈自舜(字 小同 世称 之为公子 )
陈论(字 谢浮 号 丙斋 )
陈锡嘏(字 介眉 号 怡庭 )
潘飏言(字 陈伏 )
石涛( 原济、元济、若极、超济 别称 道济、济颠 名 朱若极 字 石涛、法舟 号 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石公上人、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枝下叟 阿长 )
其它辞典(续上)
陈垂陈国政(字 宪生 )
陈浵(字 半千 )
陈恭尹(字 元孝、半峰 号 独漉、罗浮半衣、独漉子、罗浮布衣 世称 北田五子 )
陈祥士(字 贤裔 号 希声 世称 希声禅师 )
陈维崧(字 其年 号 迦陵 )
陈允衡(字 伯玑 号 玉渊 )
陈上年(字 祺公 )
陈启泰(字 大来 忠毅 )
陈宇(名 儒祯 鹿头 字 无名、名儒 号 小莲、酒道人 )
陈自舜(字 小同 世称 之为公子 )
陈论(字 谢浮 号 丙斋 )
陈锡嘏(字 介眉 号 怡庭 )
潘飏言(字 陈伏 )
石涛( 原济、元济、若极、超济 别称 道济、济颠 名 朱若极 字 石涛、法舟 号 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石公上人、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枝下叟 阿长 )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垂,福建漳浦县人,同进士出身。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三甲进士,授广东琼州府同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平湖人,字宪生。顺治十七年岁贡。有《陈子古业》及诗集。槜李诗系·卷二十七
国政字宪生,平湖人。顺治庚子岁贡。时宝坻杜文端当国,延为西席,终老名场。有陈子古业二卷,诗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安州人,字半千。少好佛学,旋弃去,从孙奇逢游于苏门。明末战乱,出资收养难民,安置于城中朝阳观。清顺治十七年成举人。卒年七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700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清诗别裁集
广南三家,翁山擅长五律,药亭擅长七古,几无与抗行者,元孝自逊力量不及两家,而诸体兼善,七律尤矫矫不群,诗名鼎立,不虚也。向从《明诗综》入前代中,今考元孝之殇,在康熙中叶,仍三家并存。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八
陈恭尹,字元孝,一字半峰,晚号独漉子,顺德人。有《独漉堂集》。词学图录
陈恭尹(1631-1700) 字元孝,号独漉,又号半峰。广东顺德人。明诸生。父邦彦抗清就义,永历帝以父荫赐锦衣佥事。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词附见。全粤诗·卷七一四
陈恭尹(一六三一—一七○○),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顺德人。以父邦彦死节袭南明永历朝锦衣卫指挥佥事。顺治八年(一六五一),郑成功起兵海上,恭尹思就之,入闽不达,自赣出九江,顺流至苏杭,复往返于杭州、宁国间,盖密有结连。历四年无成,乃归娶。又四年,与何绛出厓门,渡铜鼓洋,收拾馀众,又无成。十六年,将入滇从桂王,道阻,因登南岳、泛洞庭,顺流江汉之间,寓芜湖。时成功围攻金陵,张煌言进取徽宁,声势大振,恭尹与共策划。旋成功败走,煌言间道出海。恭尹乃济江入汴,北渡黄河,徘徊太行山下,沿途观察地形关隘,绘成九边图,冀有所为。逾年归,与陶窳、梁梿、何衡、何绛深相结纳,世称北田五子。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以嫌疑下狱,明年事解。晚年寓居广州城南,以诗文自娱。其诗激昂顿挫,为“岭南三大家”之一。著有《独漉堂集》。《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陈祥士(1631—1701),字贤裔,号希声,生于明崇祯辛未年(1631)十二月十四日,卒于康熙辛巳年(1701)十二月初十日戊时。拔贡,朝考一等,官四川庆符县知县。有子七人,卒葬平坝嘉禾寨。以孙陈法贵,诰赠中宪大夫。著有《玉螺山诗钞》。玉螺山诗钞·序
希声和尚者,平邑之乡先生陈子贤裔也。家本旧族,生而颖慧,长好读书,后以明经入仕,授蜀庆符令,以能声著。继而请养归,事两尊人尽孝,耕田供职之外,无他事也。 年三十六,遂喜方外游,于色空心佛之旨自证自悟,了无疑义,从此闭关静坐,断饮除荤,宛然在家头陀也。尝语予曰:“惟待高堂事尽、儿女债毕,即薙发入山矣。”居无何,公被征从军,既佐理于冬官,又分曹于司马,才优肆应,随其所任,无不咄嗟克办。如是者数年,解组而还。公曰:“黄粱再梦矣,沧桑再阅矣。吾顾吾,吾亦笑吾矣。”遂重葺向所闭关之恒庵,焚香礼佛,披典翻经,依然在家头陀也。人咸以为希公如是,可了曩时愿行矣。忽一日,公过余玉山草堂,揖而辞曰:“吾将去矣。”予曰:“汝何去?”曰:“吾十年前之语子者,弗记忆耶?”余恍然久之,亟起止公曰:“汝之养生送死,其于高堂者固尽矣,汝不犹有两子一女,婚嫁未毕乎?不有老妻幼妾,团圞在室乎?汝曷去?”公唯唯而笑。未几,余游普川,公跨一驴,随一童,衲衣僧帽,非复在家头陀状,飘飘然访予邸舍,云:“吾今去矣。妻妾儿女,障碍何休?吾直挥慧剑断之矣。”余不胜彷徨叱咤,孰谓希公之果能去耶!是日,送公于莲社堂,作诗曰:“普川市上狂歌客,莲社堂前忽送君。拂袖不沾儿女泪,掉头肯顾友朋群?昙摩路指三冬雪,支遁山开一杖云。紧绊芒鞋追祖佛,宗风震旦好相闻。” 其时乃乙丑(1685)冬杪,越今十馀载。希公览昆华,登鸡足,又眺岷峨离堆之胜,观珠崖象浦之奇,兴益佳,道益广。闻所至之宰官、贵人及州里信善与夫沙门支裔,凡得遇公者无不慕公悦公,朱履白氎,檀鼎香厨,倾心供奉而犹惧其亵也。嗟乎!为僧而感人尊信如此,是尚可忽乎哉? 迩者卓锡故山,筑其精舍,将以息游。函诗一册,题曰《玉螺山集》,属序于余。余受而展阅,喜希公之禅进,希公之诗亦进也。盖论诗如论禅,试取有唐一代之诗比拟于诸宗离合之间:其在神龙、开元初,则禅家之最上乘也;其在大历、贞元中,则禅家之小乘也;其在元和、开成末,则禅家之声闻辟支果也。此惟妙悟者可与谈禅,即可与谈诗。希公夙具妙悟,故于禅能参最上乘,自于诗不落第二义,余乌能测其所至哉!然余序公诗而并悉公生平者,欲使世之人知公非僧,乃儒其僧也。 昔韩昌黎于浮屠文畅,思进以儒者之道,矧予于公而可没其家世出处乎?若然,则公虽入山头陀乎?不依然平邑之乡先生者欤!因为之序。康熙丙子(1696)孟夏浴佛日,佛放居士谭瑞拜题于玉山草堂。玉螺山诗钞·序
十二世祖考,姓陈氏,讳祥士,字贤裔,晚年释名彻咏,号希声,学者称希声禅师。先世江南江都人,明洪武中以武功授昭信校尉,从征云南,平定普蛮,遂入籍贵州安平县,九世袭平坝卫左所百户。禅师曾祖、祖父皆由茂才三世为县令,禅师以拔贡生授四川庆符令,以能声著。乞养归里,事二亲毕,被征从军,补工部营缮司主事,转兵部武库司员外郎。五十后解组归,遂不复出。手葺玉螺山之恒庵,修心净土,深佛海门,所作诗皆随事说法,钳槌后学,题曰《玉螺山说集》,盖如禅家之偈,不欲以诗名也。旋刻行于世。 嘉庆戊寅(1818),先君子令黄冈。从兄辈自安平来,因索禅师著述,乃出是集于故纸中,零星散乱,令人钞录成册。久欲重刻,未果。培家高、曾祖考皆由甲科入仕,各有著作,曾祖定斋公尤为理学名臣,海内称重。先君子手刻家集甚多,此集未经付梓,以为抱憾。培以微官来宣城,获交学博无锡顾南厓,属为考订精审,授之梓人,以承先君子未竟之志而永此书之传焉。道光甲辰(1844)九月下浣,五世孙男培谨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688 【介绍】: 清江苏宜兴人,字其年,号迦陵。陈贞慧子。十七岁为诸生。美髭髯,时称“陈髯”。骈文及词,最负盛名。诗各体皆工。康熙间举鸿博一等,授检讨,与修《明史》,越四年而卒。有《两晋南北史集珍》、《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迦陵词》。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五
陈维崧,字其年,一字迦陵,宜兴人。诸生。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有《湖海楼集》。词学图录
陈维崧(1625-1682) 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人。诸生。少负才名,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然科举数不利,游食四方。至京交朱彝尊,合刻《朱陈村词》,名噪都下。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检讨。与修《明史》。工骈文,才力富健,风骨浑成,为清初名家。其诗则近吴伟业娄东一派。最工词,负盛名,为阳羡词派宗主,所为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内容题材十分广阔,对词境有开拓之功。与朱彝尊并称"陈朱"或"朱陈"。有《湖海楼全集》。词集名《湖海楼词》。又与吴本嵩等辑《今词苑》,与曹亮武等辑《荆溪词初集》。清诗别裁集
字其年,江南宜兴人。康熙己未,以诸生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著有《湖海集》。○陈检讨四六及词,宇内称许,而诗品古今体皆极擅场,尤在四六与词之上,从前人无品评者,故特表之。○检讨年四十馀,尚为诸生,有日者谓之曰:“君过五十,必入翰林。”梅杓司赠诗有“朝来日者桥边过,为许功名似马周”句,后果然。事见《池北偶谈》。乌丝词·序
丙午之秋,余与陈子其年俱落第,后会黄山孙子无言,意欲以吾两人诗馀梓以行世者。嗟乎!余与陈子少志观光,许身稷契,意谓有神之笔。庶几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谁知萧条瓠落,而与莺嘴啄红,燕尾点绿,争长于钩帘借月,染云为幌之间,岂吾两人之志哉?陈子叹曰:是亦何伤!丈夫处不得志,正当如柳郎中使十七八女郎按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以陶写性情,吾将以秦七、黄九作萱草忘忧耳。虽然昔裴休为相,李群玉能诗,荐授校书郎,而陈去非长于歌词,亦为高宗所眷注。孰谓诗词一道,何尝不得知巳于天子宰相哉。彼尤尚书谓程正伯之文每过于诗,说者以为是时当涂诸公方且以文章荐正伯,尤公之言,可谓识正伯之大者。但不知代往年遥,此事可传,而复可见否耶?为劝陈子生逢尧舜,垂翅青冥,此意宜付之悠悠,旷士之胸,且暂往东皋,与汝石交辟疆冒君,每得一好词,如沈廉叔、陈君宠辈,付莲、鸿、苹、云,品清讴为一笑乐。冬季归阳羡,当复借紫云相伴,又何减尧章过垂虹桥畔,小红低唱我吹箫也。至于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驱遣齐梁,舆台温李,则又当世传写,织帕机房,不必待余扬扢矣。时穷冬凛冽,不亚改之寒甚手颤时,陈子幸为余沽酒。江都宗元鼎定九撰。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其年,宜兴人。官检讨。有授简湖海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南城人,字伯玑,号玉渊。明亡后居芜湖,杜门穷巷,以诗歌自娱。顺治十一年曾应乡试,悔而中止。堂名“爱琴”,谓吾爱吾琴,即逃世之意。有《爱琴馆集》、《补堂愿学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八
陈允衡,字伯玑,号玉渊,南昌人。有《爱琴馆诗集》。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上年(?—1677年),字祺公,直隶清苑(今属河北)人。清初官员。陈上年为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巩昌府推官,内迁兵部。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京担任泾固道。顺治十七年(1660年),转任山西布政使司参议、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雁平道(今山西代县)。李因笃长期寄居陈家担任塾师,“其投契之深,有同骨肉”。康熙五年,屈大均亦寄居陈上年家中,由李因笃撮合,娶王壮献之女华美为妻室。顾炎武、傅山等人都曾获陈上年资助。康熙六年(1667年),上年裁缺归里。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起用为广西分巡右江参议道。吴三桂反清,扣押巡抚傅弘烈,并威胁上年投降,上年不为所动。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幽絷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4 【介绍】: 清汉军镶红旗人,原籍辽东盖平,字大来。顺治四年,自贡生任直隶滑县知县。康熙三年,累擢至福建漳南道。耿精忠叛,启泰自度不能守,全家自杀。后追谥忠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 【介绍】: 清浙江诸暨人,初名儒祯,小名鹿头,字无名,又字名儒,号小莲。陈洪绶子。以太学生考授州同。书画绰有父风。性傲不谐于俗,以穷困死。卒年约八十。有《小莲客游诗》。词学图录
陈宇(1634-?)初名儒祯,字无名,又字名儒,号小莲,又号酒道人,小名鹿头。浙江诸暨人。陈洪绶子。画承家学,擅人物、花卉,亦擅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1711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小同。黄宗羲弟子。父陈朝辅,明天启时为御史,附魏忠贤。因愧其父之所为,不愿人称之为公子。喜藏书,所藏仅亚于天一阁。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论,字谢浮,号丙斋,浙江海宁人,寄籍浙江海盐,同进士出身。康熙三年(1664年)登甲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官至刑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1687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介眉,号怡庭。康熙十五年进士,官编修,与纂《皇舆表览》、《古辑览》二书。寻告归。尝为诸生讲授经学。有《兼山堂集》。清诗别裁集
字介眉,浙江鄞县人。康熙丙辰进士,翰林院编修。著有《兼山堂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潘飏言(?—?),字陈伏,山东章邱人。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进士。原官吏部文选司主事,后因事降调保举湖广军前补用。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与试未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或1636—1707或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全州清湘人,本名朱若极。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释号原济,一作元济,又有道济一号,或出于后人误传,字石涛,别号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为清初山水画大家。画花卉也别有生趣。对绘画理论卓有所见,主张遗貌取神,著有《画语录》。晚年定居扬州,对明朝覆亡虽尚存隐痛,于康熙南巡亦往接驾。生卒年歧说甚多,上述分别为近人傅抱石、郑拙庐所考,别有1642年生之说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道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又号大涤子,又号苦瓜和尚,又号瞎尊者,又号石公上人。靖江后人,明楚藩后。词学图录
石涛(1642-1707) 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乙酉(一六四五)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又号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等。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有名句云"搜尽奇峰打草稿"。 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代表人物。王原祁尝云:"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其推重至此。尤工八分隶,擅诗文,每画必题,时寓亡国之痛。著有《画语录》,精癖卓绝,词义奥衍不易解。黄鹤楼志·人物篇
石涛(约1642—约1718) 清代画家。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系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书画大家,亦善诗,在画史上与清初的弘仁、髡残、朱耷并称“四僧”。康熙元年(1662)深秋抵武昌登上黄鹤楼,被名山胜景吸引,作诗《登黄鹤楼》,感叹鹤去楼空,抒发悲凉惆怅之情。并曾依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绘成一幅山水画,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堪称与李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佳作。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道济,字法舟,秀水人,祝发芝溪东禅寺,晚居天宁,有《剩语》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