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12,分348页显示 上一页 271 272 273 274 275 277 278 279 280 下一页
陈炼(字 道柔 世称 西林先生 )
陈忠靖(字 尔位 号 晓堂 )
陈洪明
陈秉直
陈厚耀(字 泗源 号 曙峰 )
陈奕禧(字 六谦、谦六 号 子文、香泉 )
陈世凯(字 赞伯 襄敏 )
陈僖(字 蔼公、霭公 )
陈捷(字 颖侯 号 鹤皋 )
陈紫芝(字 非园 )
陈荚(字 尧夫 )
陈梦雷(字 则震 号 省斋、松鹤老人 )
陈王猷(字 良可 号 砚村、息斋 )
陈元龙(字 广陵 号 乾斋、高斋、广野居士 文简 )
其它辞典(续上)
陈璘(字 吴仲 号 瑕真 )陈炼(字 道柔 世称 西林先生 )
陈忠靖(字 尔位 号 晓堂 )
陈洪明
陈秉直
陈厚耀(字 泗源 号 曙峰 )
陈奕禧(字 六谦、谦六 号 子文、香泉 )
陈世凯(字 赞伯 襄敏 )
陈僖(字 蔼公、霭公 )
陈捷(字 颖侯 号 鹤皋 )
陈紫芝(字 非园 )
陈荚(字 尧夫 )
陈梦雷(字 则震 号 省斋、松鹤老人 )
陈王猷(字 良可 号 砚村、息斋 )
陈元龙(字 广陵 号 乾斋、高斋、广野居士 文简 )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璘,字吴仲,号瑕真,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民籍。诗三房,甲申十一月初六日生。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三十四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三百七十六名,二甲六十一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未授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1715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道柔。诸生。工为制义,而屡不第,以课徒为业。兼工诗古文,深为韩菼所赏。困顿以死。所居名西林,学者称西林先生。有《西林诗钞》。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忠靖(?—1686年),字尔位、号晓堂,南直隶扬州府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人,进士出身。顺治四年,登进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顺治十年,任刑科给事中。顺治十一年,任刑科右给事中、怀庆府经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辽东人。隶汉军镶蓝旗。以笔帖式授户部主事。康熙十三年累迁至广西巡抚。十五年尚之信反清,附吴三桂,洪明从之。十八年复降清,流宁古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7 【介绍】: 清满州镶黄旗人,栋佳氏。顺治间由贡生授山东平阴知县。康熙间累官浙江巡抚。曾疏请保留杭州织造衙门。遣兵平定馀姚大岚山耿精忠余党,受嘉奖。旋加兵部右侍郎。被劾解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1722 【介绍】: 清江苏泰州人,字泗源,号曙峰。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以能天文、算法,受康熙帝召见,授编修。有《春秋长历》、《春秋世族谱》等。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陈厚耀,字泗源,泰州人。康熙丙戌进士,由中书历官左谕德兼修撰。维基
陈厚耀(1648年—1722年),字泗源,泰州人。清朝翰林,天文学家、数学家。陈厚耀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大学士李光地向朝廷推荐他通晓天文、算法,得到引见,改任内阁中书。康熙帝测试其算法,绘三角形,令其求中线及弧背尺寸,厚耀回答无误。授官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累迁国子监司业,转任左春坊左谕德,因年老致仕,卒于家。《清史稿·儒林》有传。陈厚耀精于历算,著作甚多,有《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1709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六谦,号子文、香泉。贡生。由安邑县丞累官至南安知府。以书法名天下,雍正时敕命以其书刻石为《梦墨楼帖》。诗格亦高,王士禛称赏之,收为弟子。又能画。有《春蔼堂集》、《益州于役记》、《皋兰载笔》、《予宁堂帖》等。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八
陈奕禧,字子文,又字六谦,号香泉,海宁人。贡生,历官南安知府。有《春霭堂集》。清诗别裁集
字谦六,浙江海宁人。官石阡太守。○石阡以字学鸣,诗亦清稳,王新城尚书尝称赏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9 【介绍】: 明末清初湖北恩施人,字赞伯。初附明桂王,为忠州副总兵。顺治十六年归清,授杭州副将。康熙间讨耿精忠有战功,官至浙江提督。卒谥襄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清苑人,字蔼公。拔贡生。善古文,为时推重。有《燕山草堂集》。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六
陈僖,字霭公,清苑人。拔贡,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有《燕山草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新昌人,字颖侯,号鹤皋。康熙十八年进士。授编修。有《止轩余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非园。康熙十八年进士,官御史,伉直敢言。时湖广巡抚张□倚明珠势,贪纵不法,廷臣莫敢摘发,紫芝独上疏劾之。擢大理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尧夫。康熙十八年试鸿博,未中。有《东溪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1723后 【介绍】: 清福建闽县人,字则震,号省斋。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假归,耿精忠叛,胁以官,未受事而归。与李光地合进蜡丸,以福建虚实密报朝廷。光地独揽其功,精忠败,擢学士,梦雷下狱,戍尚阳堡。十余年释还。康熙四十年与修《汇编》,后赐名《古今图书集成》,任总裁。雍正初追论“从逆”之罪,谪戍黑龙江,卒于戍所。有《松鹤山房集》、《闲止书堂集》。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侯官人。康熙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省斋遗稿》。维基
陈梦雷(1650年—1741年—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因康熙帝赐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故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清朝学者,康熙九年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馀卷」,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康熙帝委托,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历四年半而成。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庚戌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年)回乡省亲,恰逢三藩之乱爆发,陷于耿精忠叛军之中。陈梦雷原与李光地为同省籍同榜的好友,陈遂与李光地合署一道上疏,透过福建籍的大臣富鸿基,向朝廷说明情况,表示忠心,不料李光地删去陈之名,单独以蜡丸上疏求功。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兵由仙霞关入福建,耿精忠投降。李光地青云直上,康熙十七年(1678年),陈梦雷受耿党徐鸿弼的诬告,误会为「行贼伪命」的陈昉,被控「附逆」罪逮捕入狱论斩。陈梦雷入狱后,曾一再要求李光地为他作證辨诬,但李光地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才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陈梦雷自是憎恨李光地,七月写《告都城隍文》,骂他是「欺君负友」之徒,还写了《与李安溪绝交书》(又称《与李光地绝交书》):“夫忘德不酬,视危不救,鄙士类然,无足深责;乃若悔从前之妄,护已往之尤,忌共事之分功,肆下石以灭口,君子可逝不可陷,其谁能堪此也?……向使与年兄非同年、同里、同官,议论不相投,性情不相信,未必决裂至此!回思十载襟期,恍如下梦,人生不幸,宁有是哉?”。后经刑部尚书徐乾学的援助,改流放奉天府尚阳堡。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得以放还,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陈梦雷把书斋改为「松鹤山房」,自称「松鹤老人」。后陈虽屡次弹劾李光地,但因李权势显赫,终不了了之。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开始编纂《图书汇编》一书,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自己家藏典籍一万五千馀卷,进行分类编辑,经过五年(1701年-1705年)「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编成《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一亿六千万字。全书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六典,每典又分若干部,总计6109部。内容繁多,分类明晰,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康熙御览后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但一直搁置,直到雍正帝即位,命蒋廷锡重修,并删去陈梦雷的名字。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才将陈梦雷的名字署上。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这部大书「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集者,亦只删一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逝世,诚亲王胤祉失势,陈因曾侍读胤祉,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陈梦雷和两个儿子再次被雍正帝发配黑龙江,这时他已是高龄七十四的老人了,又顽强地度过十八年的岁月。乾隆六年(1741年),病逝于戍所,终年九十二岁。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七
陈王猷,字良可,号砚村,又号息斋,广东海阳人。康熙辛酉举人,官肇庆教授。有《蓬亭偶存诗草》。清诗别裁集
字良可,广东海阳人。康熙辛酉举人,官连州学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36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广陵,号乾斋。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广西巡抚,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在桂七年,修建兴安陡河闸,护两广运道。卒谥文简。有《爱日堂集》。维基
陈元龙(1652年—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高斋、广野居士,谥文简,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榜眼及第。祖先本高姓,过继到陈姓。康熙二十四年,登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当时左都御史郭琇弹劾高士奇,牵连到陈元龙,称其与高士奇联宗,结为叔侄,招纳贿赂,康熙帝就要罢免陈元龙与高士奇。高士奇的年龄与官职都在陈元龙之上,陈元龙上疏奏辩:“臣家本来就出自于高姓,族谱明明白白记著。如果说臣要去交结高士奇,为甚么反而是高士奇称臣为叔父?”此后事情得到清白,命其恢复职位,此后累升至侍读学士。康熙四十二年,再升为詹事府詹事,因父亲生病而乞养归。此后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五十年,升任吏部侍郎,后授广西巡抚。当时广东歉收,广西米价高,其派遣官员抵达湖南去买米平价。康熙五十四年,修建兴安陡河闸,保护两广地区运输。此后在省城扩养济院,立义学,创育婴堂,建仓贮谷。康熙五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康熙六十年,调任礼部尚书。雍正帝继位后,命其守护景陵。雍正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因广西公费亏空等事,免除文渊阁大学士职位。雍正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子编修陈邦直归侍养。乾隆元年去世,赐祭葬,谥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