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0—113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子虚,号随缘居士。黄彦子。哲宗元祐间进士。历雍丘主簿,齐州教授。元符末昭慈圣献皇后既复位号,而典册未正,策上书引古义争之,言甚剀切,为蔡京所忌。徽宗崇宁初入党籍,羁管登州。后赦归,历通判严州,官至直秘阁。
全宋诗
黄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虚,自号随缘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吴郡志》卷二八)。授杭州司理参军,迁雍丘县主簿。元符末改齐州教授。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羁置登州,徙海州。宣和中为浙西提举司干办公事,移京东,改发运司属官。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通判严州,除直秘阁。绍兴二年卒,年六十三。事见《龟溪集》卷一二《黄直阁墓志铭》。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黄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虚,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元祐五年进士及第,授杭州司理参军。历雍丘主簿,齐州州学教授。崇宁初以上书列名党籍,羁置登州,徙海州。后赦还家,闭户读书,喜浮屠氏,自号随缘居士,如是二十年。宣和、靖康中,历姑苏、浙西、京东幕职。建炎二年改宣教郎、通判严州。绍兴元年除直秘阁。二年,以赃废,寻卒,年六十三。有文集百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见沈与求《龟溪集》卷一二《黄直阁墓志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五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泾县人,字仲实。国子生。逢兵事起,以军功补官。钦宗靖康初使金,与争论疆圉,不屈被囚。后释归,以武翼郎致仕。
全宋诗
鲍若虚,字仲实,号随缘处士,泾县(今属安徽)人。钦宗靖康间以武翼郎致仕。事见清嘉庆《泾县志》卷一八。
真如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随缘真如随无明之染缘而生九界之妄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二真如之一。(参见:二真如)
二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种种,一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也。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之妄法是为随缘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然其真性不变,谓之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不变真如故,万法即真如。是华严之终教,天台之别教已上所谈也。二空真如,不空真如也。真如究竟离染法而如明镜,是云空真如,真如具一切净法,如明镜之现万象,谓之不空真如。是亦起信论等之说。三清净真如,染净真如也。是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之异名,出于释摩诃衍论三。四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也。众生所具之真如云有垢真如,诸佛所显之真如云无垢真如。此为大乘止观二所说。五在缠真如,出缠真如也。是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异名。出于起信论疏。六生空真如,法空真如也。空人我而所显之真如曰生空真如,空法我而所显之真如曰法空真如。此为唯识论所说。七依言真如,离言真如也。真如之体,本来离言辞之相,离心念之相,是云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是云依言真如。是亦起信论所说。八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也。是依言真如离言真如之异名。探玄记等所说。九相待真如,绝待真如也,是亦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之异名。华严大疏钞所说。
【佛学常见辞汇】
1。随缘真如和不变真如。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的妄法,叫做随缘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但其真性不变,叫做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就是万法,因不变真如故,万法就是真如。2。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有垢真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3。在缠真如和出缠真如。这是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的别名。4。生空真如和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5。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真如之体,本来就是离言词之相和心念之相,叫做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叫做依言真如。6。安立真如和非安立真如。这是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的别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安立真如〕,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离言真如〕,谓真如之体,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故名离言真如。
〔二、依言真如〕,谓真如之体,性本虚融,不碍言说,以依言说能显真如,故名依言真如。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不变真如〕,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界之事物来,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自体动作,谓之随缘。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真如之于诸法,佛陀之于教化,皆然。最胜王经五曰:「随缘所在觉群迷。」又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齐书陆法和传曰: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佛学常见辞汇】
随著各种的因缘。
【俗语佛源】
是佛教根本理论之一。「理即佛者,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教观纲宗》)理性不异不变名「如」,循业发现(随缘)为「来」(色法与心法)。「如来藏」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绝待统一体。「随缘」之义,谓「如来藏」中一切清净法,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众生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诸佛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楞严经》卷三、卷四)。后以「随缘」表示随其机缘,不加勉强。《北齐书·陆法和传》:「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又表示听任环境安排,如言「随缘度日」。(禹振声)
随缘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四种之一。(参见:二入)
【三藏法数】
谓众生无我,皆由业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皆是过去宿因所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故名随缘行。
二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理入,众生深信本具之理性,于理无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三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冥符而无分别,寂然无为,名曰理入。行入则有四者: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冤苦之时,当念我往昔劫中,舍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之果熟,甘心忍受,都无冤诉。此心生时,与理相应,是体冤进道,故名报冤行。二、随缘行,众生无我,皆缘业转,苦乐齐受,若受胜报荣誉之事,皆是过去宿因之所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不增减,八风不动,冥顺于道,谓之随缘行。三、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求,名之为求,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希求,是真无求,顺道而行,故谓之无所求行。四、称法行,性净之理名之为法,法体无悭贪,顺之而行檀,乃至法体明朗而无痴闇,顺之而行般若,如是称法而行六度,名为称法行。见少室六门第三门二种入。
【佛学常见辞汇】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是由实践著手,实践修心,磨鍊意志。
随缘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假之一。应缘说假者之假也。如三乘教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假之一。(参见:四假)
四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如空有二禅,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缘假之义也。二随缘假,如随三乘之根性说三乘之教门是也。三对缘假,如对治常而说无常,对治无常而说常是也。四就缘假,外人说诸法实有,诸佛菩萨就彼诸法推求,竟不可得,是名就缘假。此四假总收十二部经八万之法藏,四谛具用四假。但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为释经也),中论十二门论多用就缘(为破外计也),百论多用对缘假(为破常无常之二边也)。【又】成实论亦说四假。(参见:假)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成实论中又明四假:一因生假,一切之有为法,由因而生皆为无性,故名因生假,如六因四缘生诸法。是前三假中之法假。二缘成假,如揽五蕴成人,捉四境成家。是前三假中之受假。三相待假,如长短等相待而立。四相续假,如一念之色声,不成身语业,色声相续,方成身语业。见大乘义章一,俱舍光记三十。
随缘化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随缘教化众生也。
随缘不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随缘动作之不变之意,真如者,其体虽为不变,然触缘则生起万有,故曰随缘不变。(参见:随缘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虽随千差万别的机缘,但本体不变。
随缘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法相三论于权大乘,立真如凝然不作所法,谓万物之本体,真实如常,不变不动,此不变不动之真如为所依,而因缘之事相安立也。然则真如为体,万物为相,体与相,虽所依毕竟不离,然彼此本来各别,如合木与石也。如华严天台,为实大乘,于真如立二相,一为不变真如。二为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之边,虽如彼权大乘所言,然谓真如不止于不变之一边,更有随缘之用,应外来之缘而现森罗万象,犹如不变之水,依外缘之风,而起千波万波也。其所起之波,犹不失水之性,森罗万象之事相,犹无变不变之真如性者,故万法即真如,真如即万法也。盖真如有随缘之德,故真如即万法也。而真如又具不变之性,故万法即真如也。起信论曰:「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同义记中本曰:「一如来藏心含于二义:一约体绝相义,即真如门也。(中略)二随缘起灭义,即生灭门也。」金錍论曰:「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
【佛学常见辞汇】
二种真如之一。(参见:二种真如)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随缘真如之波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也。又吹于大悲之风,现种种之境,化种种之身,布种种之教者,佛菩萨为他随缘真如之波也。
摄化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众生之机缘而以种种方便摄受化益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