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0
词典
2
分类词汇
97
其它
11
共97,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云户
许由瓢
烟波客
云涧
野言
崖穴
幽岫
云水窟
洛阳社
班生庐
薜带
杏田
龟床
蓬瀛侣
负苓者
《漢語大詞典》:
云户(雲户)
(1).指隐者的居处。
《宋书·周朗传》
:“凡士之置身有三耳:一则云户岫寝,欒危桂荣。”
(2).有云状纹饰的户牖。借指华美的居处。 元 无名氏
《碧桃花》
第一折:“柳亭花馆,月窗云户。”
分類:
隐者
云状
纹饰
居处
户牖
华美
《漢語大詞典》:
许由瓢(許由瓢)
泛指隐者舀水的器皿。典出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
:“ 许由 者,古之贞固之士也。 尧 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飢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操饮毕,以瓢掛树。风吹树动,歷歷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损之。” 元
马致远
《任风子》
第四折:“[六贼推倒正末科][正末唱:]哎哟,险跌破许由瓢。”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
第五折:“泼阳乌放威刚此时,渴病争如是!倾将石髓流,胜却金茎赐,许由瓢,取来甘復旨。”
分類:
隐者
器皿
《国语辞典》:
烟波客(烟波客)
拼音:
yān bō kè
寄情山水,不求荣利的隐者。清。陈澧〈摸鱼儿。绕城阴雁沙无际〉词:「平生我亦烟波客,笠屐傥堪持赠?」
分类:
寄情
山水
荣利
隐者
《漢語大詞典》:
云涧(雲澗)
(1).云气弥漫的山间。 宋
陆游
《自咏》
:“淘丹云涧冷,采药乳穴幽。”
(2).指隐者的居处。 宋
方岳
《汉宫春·寿王尉》
词:“云涧之癯,有诗盟未了,鸥泛江湖。”
分類:
云气
隐者
弥漫
居处
山间
《漢語大詞典》:
野言
隐者之语;村野人的话。 唐
鲍溶
《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
诗:“野言得真风,山貌宜古服。” 清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前以謣见,举似野言,冀賛名章,効壤流之助,奚足补三语掾,敢遽当一字师邪?”
分類:
隐者
村野
野人
《漢語大詞典》:
崖穴
(1).岩穴,山洞。指隐者所居。 南朝 陈
徐陵
《为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
:“今者王猷帝载,仕被无垠……崖穴丘园,争趋 金马 。”
(2).比喻隐秘。
《
后汉书·儒林传论
》
:“至有分争王庭,树朋私里,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説。”
分類:
岩穴
隐秘
山洞
隐者
所居
《漢語大詞典》:
幽岫
深山中的岩洞。常为隐者所居之处。
《
晋书·简文帝纪
》
:“夫肥遁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云霄,潜然幽岫,贪屈高尚之道,以隆协赞之美,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丘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 晋
张协
《杂诗》
之八:“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
分類:
深山
山中
岩洞
隐者
所居
《漢語大詞典》:
云水窟(雲水窟)
指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唐
韩湘
《言志》
诗:“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金
李俊民
《宿海会寺》
诗:“青山云水窟,杖锡几时来。” 元
王实甫
《丽春堂》
第四折:“我恰离了这云水窟,早来到是非场。你与我弃了长竿,抛了短棹,我又怕惹起风波千丈。”
分類:
隐者
出家人
居处
《漢語大詞典》:
洛阳社(洛陽社)
晋 葛洪
《
抱朴子·杂应
》
:“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
诗:“既乏 瑯琊 政,方憩洛阳社。” 唐
王维
《过李揖宅》
诗:“一罢直城酌,还归洛阳社。”
分類:
退隐
隐者
所居
《漢語大詞典》:
班生庐(班生廬)
汉
班固
《幽通赋》
:“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后因称隐者之居为“班生庐”。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诗:“聊且凭化迁,终返 班生 庐。” 唐
丘丹
《奉酬重送归山》
诗:“猥蒙
《招隐》
作,岂媿 班生 庐。”亦作“ 班氏庐 ”。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
:“林隔 王公 轝,云迷 班氏 庐。”
分類:
隐者
《漢語大詞典》:
薜带(薜帶)
(1).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带。多指隐者的装束。 唐
王绩
《游北山赋》
:“荷衣薜带,藜杖葛巾;出芝田而计亩,入 桃源 而问津。” 唐
皮日休
《雨中游包山精舍》
诗:“薜带轻束腰,荷笠低遮面。”
(2). 战国 楚
屈原
《九歌·山鬼》
:“被薜荔兮带女萝。”后因以“薜带”借指 屈原 。 唐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诗:“薜带何辞 楚 , 桃源 堪避 秦 。”
分類:
薜荔
腰带
隐者
装束
《漢語大詞典》:
杏田
晋 葛洪
《
神仙传·董奉
》
:“ 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 ,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
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
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分類:
隐者
典实
《漢語大詞典》:
龟床(龜牀)
《
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
》
:“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得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后因以“龟牀”指隐者的卧具。 唐
陆龟蒙
《幽居赋》
:“龟牀鹿幘,讶将隐兮何迟;橡饭菁羹,笑谋生之太简。”
分類:
隐者
卧具
《漢語大詞典》:
蓬瀛侣
修道之士,隐者。 唐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咄此 蓬 瀛 侣,无乃贵流霞。”
分類:
修道
隐者
《漢語大詞典》:
负苓者(負苓者)
传说善谈
《
易
》
道之隐者。见 唐 王续
《负苓者传》
。 宋 刘克庄
《别张季》
诗:“昔謁西山过里中,谈兵论
《
易
》
气如虹,若非遇彼负苓者,必是传於坠履翁。”
分類:
隐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